盧光履

《保幼新編》~ 瘧母

回本書目錄

瘧母

1. 瘧母

(寒熱往來,一日一發,或間日一發者,瘧母之夾也。左脅下如覆杯者,乃瘀血夾濕痰,清肝湯主之)

加味清肝湯(左脅屬肝,肝經濕熱,夾瘀血而結成瘧母)

柴胡,山梔子(炒),川芎,當歸,白芍藥(酒炒),鱉甲(醋炒,各七分),玄胡索(五分),檳榔,青皮,甘草(各三分)

上服二、三帖,以瘥為度。而三帖無效,又服可也。

如氣弱,加人參二、三分。

柴胡二陳湯(治右脅下覆杯,如痰飲成瘧者也)

柴胡,陳皮,半夏(炮干,炒),赤茯苓,鱉甲(各七分),玄胡索(五分),檳榔,青皮,甘草(各五分)

如氣弱,加人參二、三分。

如痰癖,加何首烏五分。

一方:硃砂、檳榔、石雄各三分為末,牟甘酒調和,當日飲之則神效。(此方治鱉瘧)

一方:患瘧母黃瘦,地鼠肉或炙或烹食之。

一方:小兒老瘧,松寄生一、二錢煎服之。

一方:丁香一錢半,草果(面炮煨)一錢,巴豆霜一分許。(小兒瘧疾久不瘥者,服此極驗)年壯瘧疾,材倍入,更加乾薑五片可也。(此名丁香散)

竊觀俗人輕視此症,先試章門針灸,次飲雜藥,頗多得效。第章門近於血幕,而不能明知穴處,誤加針刺,血流如射,則欲為止血而艾灸其上,則血不得外流而內湧聚結,仍成內腫,曾多見之。或章門灸處觸風成瘡,終未完合,仍為致夭者,間亦有之。或飲峻毒單方,漸至戍削骨立,不至成長,亦或有之。

此保幼之家,所當深戒,須忌針灸及毒藥,制此和平之藥(如丁香散之類),久服則萬無不效之理,且切禁生冷之飲可也。

白話文:

瘧母,指的是寒冷和發熱交替出現,一天發作一次,或間隔一天發作一次的情況。這是瘧母夾雜著其他病因的表現。如果左邊脅肋下方摸起來像倒扣的杯子一樣,那是因為瘀血夾雜著濕痰導致的,可以用清肝湯來治療。

加味清肝湯(左脅肋屬於肝臟,肝經有濕熱,夾雜著瘀血而結成瘧母)

藥材:柴胡、炒過的梔子、川芎、當歸、酒炒過的白芍藥、醋炒過的鱉甲(各七分),玄胡索(五分),檳榔、青皮、甘草(各三分)。

服用方法:以上藥材服用二至三帖,以痊癒為度。如果三帖沒有效果,可以繼續服用。

如果身體虛弱,可以加入人參二至三分。

柴胡二陳湯(治療右脅肋下方摸起來像倒扣的杯子一樣,像是痰飲形成的瘧母)

藥材:柴胡、陳皮、炮製過的半夏(炒)、赤茯苓、鱉甲(各七分),玄胡索(五分),檳榔、青皮、甘草(各五分)。

服用方法:同上。

如果身體虛弱,可以加入人參二至三分。

如果痰積嚴重,可以加入何首烏五分。

其他處方

處方一:硃砂、檳榔、雄黃各三分,磨成粉末,用糯米酒調和,當天喝下,效果神奇。(這個處方治療鱉瘧)

處方二:如果得了瘧母而身體黃瘦,可以吃地鼠肉,烤著吃或煮著吃都可以。

處方三:小孩子得老瘧,可以用松寄生一至二錢煎水服用。

處方四:丁香一錢半,草果(用麵粉包裹煨烤)一錢,巴豆霜一分左右。(這個處方對於小孩子瘧疾久治不癒非常有效)成年人瘧疾,藥材用量加倍,再加入乾薑五片也可以。(這個處方叫做丁香散)

我觀察到一般人輕視這個病,先嘗試針灸章門穴,然後亂吃其他藥,很多時候卻也有效。只是章門穴靠近血絡,如果不能明確知道穴位在哪,錯誤的針刺會導致血流如注,想止血就用艾灸,但是血沒辦法流出,反而聚集在裡面形成內腫,這種情況我已經看過很多次了。有時章門穴灸過後接觸風寒,會長瘡,最後都不能癒合,導致夭折的也有發生。也有的人亂吃強烈、有毒的單方,結果身體逐漸消瘦,骨瘦如柴,無法長大成人,這種情況也時有發生。

這點做父母的應該要深深警戒,一定要避免針灸和毒藥,應該使用溫和的藥物(例如丁香散這類的),長期服用就一定會有效,而且切記不能喝生冷的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