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光履

《保幼新編》~ 腹痛

回本書目錄

腹痛

1. 腹痛

(小兒腹痛,多是乳食所傷,蓋有積則氣不宣通而痛也)

消食散(治食積腹痛)

白朮(陳壁土炒,二錢半),麥芽(炒),縮砂(炒研),山楂肉(炒,各一錢),橘紅(無則代入陳皮),香附米(便炒),神麯(姜炒),青皮(各七分),甘草(五分)

如氣不足,加人參三分。

如夾熱,加白芍藥(炒)一錢,黃連(炒)五分。

如夾痰,加貝母(去心,姜炒)一錢。

如夾冷,加肉豆蔻(炮去油)五分,乾薑(炮)三分。

如冷熱食積未分,服蘇合丸降氣則即愈。

六神散(此劑通治寒腹痛。小兒下夜半曲腰而啼者,寒腹痛。其症面青白,口有冷氣,手足冷,腹亦冷)

白茯苓,白扁豆(炒,各二錢),人參,白朮,山藥(炒,各一錢),甘草(炙,七分),姜三,棗三

此方加香附子(便炒)七分,行氣尤妙。

如夾痰,加茴香(酒炒)、川楝肉(炒)、山梔子(炒黑)、沒藥各七分。

如夾濕,加木通(去節)一錢,澤瀉五分。

如夾蛔,加苦楝根一錢,檳榔五分。

導赤散(此劑通治熱腹痛。小兒上夜半仰身有汗而啼者,熱腹痛。其症面赤,小便赤,口中熱,腹亦暖)

生地(姜炒),木通(去節),軟芩(酒炒),甘草(各七分),竹葉(三片)

多是心熱傳小腸,加麥門冬、山梔仁(碎炒)各七分,效尤捷。

一方:腹熱宜溫散,人參、白芍藥(酒炒)、甘草(炙)香附米(便炒)各四、五分,乾薑(炒)少許,煎服亦效。

苦楝根湯(小兒蟲腹痛,十居八、九。其症心腹痛,叫哭,倒身撲手,嘔吐清水涎沫,面色青黃,時止時作,口唇紫黑者,蛔厥)

苦楝根,使君子(各一錢),白礬(半生半枯),檳榔(各五分)

一方,芥子蜜丸,黍米大,空心吞下。

一方:榧子留內皮爛搗,和清,望前連服。

一方:蚯蚓糞燒煅浸水,去滓,溫服,止痛。

寸白蟲、苦楝根亦主之。一方,服榧子(服法上同)。

乳香散(小兒曲腰亂啼無淚,面青白,唇黑股冷,或大便色青不實,盤腸內吊為□)

乳香、沒藥各少許,油研。另取木香一塊,於乳缽內磨水。

一方:滾數沸調乳、沒末服之,立效。

一方:急煎蔥白,淋洗腹部。又蔥熨臍腹,良久尿出痛止。

如上下腹痛,川楝肉(炒)一、二錢煎服。

如環腹痛,酸棗仁(去皮尖,炒研)一、二錢煎服。

如小兒有㿗疝,下焦觸冷,疝氣上升而腹痛,川楝肉(炒)、茴香(豬膽汁炒)各一錢,乾薑(炒黑)三分煎服,奇效。

㿗疝,睪子浮火,碧梧桐葉濃煎溫洗,極驗。

石膏平胃散(小兒飲乳後即發痛者,蓋乳母胃熱之致,令乳母宜服此劑)

蒼朮,陳皮,厚朴(姜炒,各一錢),石膏(煅、炒,三錢),草龍膽(酒洗,一錢),甘草(炙,七分)

如乳母過食魚肉油膩之物,加前胡一錢,黃柏(酒炒)七分。

如乳母過食生冷,去石膏、龍膽草,加乾薑(炮)一錢,砂仁(碎炒)七分。

白話文:

腹痛

(小孩腹痛,多半是飲食不當造成的,因為食物積滯,導致氣不順暢而引起疼痛。)

消食散(治療因食物積滯引起的腹痛)

炒白朮(陳土拌炒)10克,炒麥芽5克,炒砂仁(研磨)5克,炒山楂肉5克,橘紅(沒有的話可用陳皮代替)3.5克,炒香附米3.5克,炒神麴(薑汁拌炒)3.5克,青皮3.5克,甘草2.5克。

如果氣虛,可加入人參1.5克。

如果兼有熱象,可加入炒白芍5克,炒黃連2.5克。

如果兼有痰,可加入炒貝母(去心、薑汁拌炒)5克。

如果兼有寒象,可加入炮製過的肉豆蔻(去除油脂)2.5克,炮製過的乾薑1.5克。

如果無法判斷是寒還是熱引起的食物積滯,服用蘇合丸來降氣,就能很快痊癒。

六神散(這個藥方能治療寒性腹痛。小孩在半夜彎腰哭鬧,就是寒性腹痛。這種情況,臉色會青白,口中有冷氣,手腳冰涼,肚子也冷。)

白茯苓10克,炒白扁豆10克,人參5克,白朮5克,炒山藥5克,炙甘草3.5克,生薑三片,紅棗三顆。

這個藥方如果加入炒香附子3.5克,行氣的效果會更好。

如果兼有痰,可加入酒炒茴香、炒川楝肉、炒黑山梔子、沒藥各3.5克。

如果兼有濕氣,可加入木通(去節)5克,澤瀉2.5克。

如果兼有蛔蟲,可加入苦楝根5克,檳榔2.5克。

導赤散(這個藥方能治療熱性腹痛。小孩在半夜仰身出汗哭鬧,就是熱性腹痛。這種情況,臉色會發紅,小便發紅,口中發熱,肚子也溫暖。)

生地黃(薑汁拌炒)3.5克,木通(去節)3.5克,酒炒黃芩3.5克,甘草3.5克,竹葉三片。

大多是心火傳到小腸引起的,加入麥門冬、碎炒山梔子各3.5克,效果會更快。

另一個方子:腹部發熱宜用溫散的方法治療,人參、酒炒白芍、炙甘草、炒香附米各2-2.5克,炒乾薑少量,煎服也有效果。

苦楝根湯(小孩因蟲引起的腹痛,十個有八九個是這樣。這種情況,心腹會疼痛,哭鬧,身體蜷縮,嘔吐出清稀的口水,臉色青黃,時好時壞,嘴唇紫黑色,這是蛔蟲引起的疼痛。)

苦楝根5克,使君子5克,半生半煅白礬2.5克,檳榔2.5克。

另一個方子:用芥子做成蜜丸,像小米粒大小,空腹吞服。

另一個方子:將去皮的榧子搗爛,和清水混合,早晚連服。

另一個方子:將蚯蚓糞燒成灰,用水浸泡後,去掉殘渣,溫服,可以止痛。

寸白蟲(絛蟲)引起的腹痛,用苦楝根也能治療。另一個方子,服用榧子(服用方法同上)。

乳香散(小孩彎腰亂哭,沒有眼淚,臉色青白,嘴唇發黑,臀部發冷,或是大便顏色青色且不成形,這是小腸筋攣。)

少量乳香和沒藥,用油研磨。另外取一塊木香,在乳缽裡磨水。

另一個方子:用燒開的水沖調乳香、沒藥末服用,立刻見效。

另一個方子:立即煎煮蔥白,用湯淋洗腹部。又用蔥熨在肚臍和腹部,過一會兒小便出來,疼痛就會停止。

如果是上下腹部疼痛,煎服炒川楝肉5-10克。

如果是環繞腹部的疼痛,煎服炒酸棗仁(去皮尖,研磨)5-10克。

如果小孩有疝氣,下腹部受寒,疝氣上竄而導致腹痛,煎服炒川楝肉、豬膽汁炒茴香各5克,炒黑乾薑1.5克,有奇效。

疝氣,睪丸浮腫發熱,用濃煎的碧梧桐葉溫洗,效果非常好。

石膏平胃散(小孩喝奶後就開始腹痛,多半是乳母胃熱造成的,讓乳母服用這個藥方。)

蒼朮5克,陳皮5克,薑汁炒厚朴5克,煅燒後再炒的石膏15克,酒洗草龍膽5克,炙甘草3.5克。

如果乳母吃太多魚肉油膩的食物,可加入前胡5克,酒炒黃柏3.5克。

如果乳母吃太多生冷食物,去掉石膏和龍膽草,加入炮製過的乾薑5克,炒砂仁(碾碎)3.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