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光履

《保幼新編》~ 腹脹

回本書目錄

腹脹

1. 腹脹

(腹疳見疳積門。此症由脾胃虛氣攻而作也)

消脹散(此方治兒脹之聖劑。累試輒效)

蘿蔔子,蘇梗,乾葛(各七分),陳皮,白朮,枳殼(麩炒),甘草(各五分)

如氣虛,加人參二、三分。

如氣急,加蘇子、葶藶子各五分,沉香三分。去白朮(蓋白朮能閉氣故也)。

如引飲,倍入乾葛,加天麻粉七分。

如發熱,加山梔子(炒)、黃連(酒炒)、前胡各五分。

如泄瀉,加白芍藥(酒炒)、砂仁(碎炒)各五分,木香三分。

如小便不通,加木通(去節,一錢)、滑石(五分)。

如飲食停滯,去白朮加神麯、山楂肉(姜炒)各五分。

如惡寒手足冷,加官桂五分。

如腰上浮腫,加藿香五分。

如腰下浮腫,加牛膝五分、黃柏(炒,三分)。

如脅痛面黑(是氣鼓),去白朮加青皮五分。

如脅滿,小腹脹痛,身上有血線(是血鼓),加當歸、芍藥(酒炒)各七分,牡丹皮、紅花各三分,去白朮。

如噯氣作酸,飽悶腹脹(是食鼓),加山楂肉(炒)、神麯(姜炒)、半夏(炒)各七分,去白朮。

如飽腹脹滿,有塊如鼓(是痞鼓),加山楂肉(炒)、神麯、半夏(炮,姜炒)、當歸尾、鱉甲、山棗仁、玄胡索(醋炒)各七分,青皮三分,去白朮。

如因胎腫,毒氣入腹成脹,加連翹、牛蒡子、荊芥穗、茹片各七分。

如因瘧母成脹,加柴胡、鱉甲、玄胡索(醋炒)各七分,檳榔、厚朴(姜炒)各三分。

如觸濕成脹,加木通(去節,一錢),蒼朮(七分),澤瀉(五分)。

如疳積成脹,加山楂肉(炒)、神麯(姜炒)各七分,黃連(姜炒)、青皮各五分。

如氣鬱成脹,加香附子(便炒)、厚朴(姜炒)各七分。

凡浮脹,總作虛治之,以參、術為君,陳皮、茯苓為臣,黃芩、麥門冬為使,少加厚朴、大腹皮,以消脹氣。氣陷,加升麻、柴胡各三分,提之為妙,以治腫脹之大經大法也。

如虛脹,胡椒、全蠍各四十九個作末,糊丸粟米大,米飲下七、八丸,名榻氣丸。

如頭熱腹脹而足冷者,脾風之候,補脾益真湯主之。

如形瘦腹飽,青絡滿腹者,脾疳也,肥兒丸主之。

白話文:

(腹疳這種病症,請參考「疳積」篇。這種腹脹的病,是由於脾胃虛弱,氣往上攻而造成的。)

消脹散(這個方子是治療小兒腹脹的神奇藥方,屢次使用都有效)

蘿蔔子、蘇梗、乾葛(各七分),陳皮、白朮、枳殼(麩炒)、甘草(各五分)。

如果氣虛,加入人參二、三分。

如果呼吸急促,加入蘇子、葶藶子各五分,沉香三分。去掉白朮(因為白朮會閉氣)。

如果口渴想喝水,乾葛加倍,加入天麻粉七分。

如果發燒,加入山梔子(炒)、黃連(酒炒)、前胡各五分。

如果腹瀉,加入白芍藥(酒炒)、砂仁(搗碎炒)各五分,木香三分。

如果小便不通暢,加入木通(去除節,一錢)、滑石(五分)。

如果因為飲食停滯,去掉白朮,加入神麯、山楂肉(薑炒)各五分。

如果怕冷、手腳冰涼,加入官桂五分。

如果腰部以上浮腫,加入藿香五分。

如果腰部以下浮腫,加入牛膝五分、黃柏(炒,三分)。

如果脅肋疼痛、臉色發黑(這是氣鼓),去掉白朮,加入青皮五分。

如果脅肋脹滿、小腹脹痛、身上有血絲(這是血鼓),加入當歸、芍藥(酒炒)各七分,牡丹皮、紅花各三分,去掉白朮。

如果打嗝、胃酸、飽悶腹脹(這是食鼓),加入山楂肉(炒)、神麯(薑炒)、半夏(炒)各七分,去掉白朮。

如果腹部脹滿,有硬塊像鼓一樣(這是痞鼓),加入山楂肉(炒)、神麯、半夏(炮製,薑炒)、當歸尾、鱉甲、山棗仁、玄胡索(醋炒)各七分,青皮三分,去掉白朮。

如果因為懷孕而水腫,毒氣進入腹部造成腹脹,加入連翹、牛蒡子、荊芥穗、茹片各七分。

如果因為瘧疾導致腹部腫脹,加入柴胡、鱉甲、玄胡索(醋炒)各七分,檳榔、厚朴(薑炒)各三分。

如果因為受潮濕而導致腹脹,加入木通(去除節,一錢),蒼朮(七分),澤瀉(五分)。

如果因為疳積導致腹脹,加入山楂肉(炒)、神麯(薑炒)各七分,黃連(薑炒)、青皮各五分。

如果因為氣鬱導致腹脹,加入香附子(醋炒)、厚朴(薑炒)各七分。

凡是浮腫的腹脹,都應該當作虛證來治療,以人參、白朮為主藥,陳皮、茯苓為輔助藥,黃芩、麥門冬為佐藥,少量加入厚朴、大腹皮,用來消除脹氣。如果氣虛下陷,加入升麻、柴胡各三分,提升氣機效果最好,這是治療腫脹的大原則。

如果是虛證的腹脹,將胡椒、全蠍各四十九個磨成粉,做成小米大小的藥丸,用米湯送服七、八丸,叫做「榻氣丸」。

如果頭部發熱、腹部脹滿而腳部冰冷,這是脾風的徵兆,可以用補脾益真湯治療。

如果身體消瘦、肚子飽脹、腹部青筋明顯,這是脾疳,可以用肥兒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