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切要

《女科切要》一書,乃清代醫學家吳道源集畢生臨床經驗與學術鑽研之大成所著。吳氏深知婦科疾病之複雜與診治之不易,正如其在自序中慨嘆「寧醫十男子,莫醫一婦人」,蓋因女病多隱情,診察常受限制。因此,他匯集前賢要語並融會時人議論,以期彌補當時婦科醫學之不足,為臨證者提供切實可靠之指導,使原本「至難醫者,從此不難」,達成普濟之願。此書以分門別類的形式,系統性地闡述了婦科常見病症的診斷要點、病因病機、治療原則及經典方劑運用與加減,可謂是一部臨床實用性極強的婦科專著。

吳道源在書中首先強調婦女「以血為主」的生理特點,並將調經視為女科之首要。在調經門中,他對月事失調進行了深入剖析。針對經閉,書中不僅羅列了寒氣內侵、氣血不足、痰濕阻滯等常見病因,更細緻地區分了不同體質(如肥白婦人多痰濕、黑瘦之婦多血枯氣滯)及不同致病因素(如感暴怒、食生冷、坐冷水)所引起的經閉,並提出相應的辨證治療方案。例如,痰濕阻滯者,以枳實為君,配伍蒼朮、半夏、香附等行氣祛濕之品;氣血虛弱者,則以四物湯為基礎,加木香、香附等調氣之藥,體現了「調氣以通血」的核心理念。對於室女經閉,書中特別指出「氣血未足」或「暗經」等非病理情況,亦詳述了「童癆」等需要結合婚姻治療的特殊情況,展現了作者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對病情複雜性的認識。對於因感暴怒、食生冷、坐冷水等導致的經閉,則明確給出以鬱金、官桂、附子等溫經活血或開鬱理氣藥為君的具體方藥,指導臨床操作。書中還列舉了治療氣血虛損、氣血凝滯經閉的丹皮散、通經六合湯等方,並提及寡婦尼姑經閉應以開鬱理氣為治。

關於經水先期,吳氏認為主要原因有二:熱甚與氣血多而傷血海。他強調辨證要點在於腹痛與否、血色、脈象等,如血熱者腹多不痛,血色紫,脈洪,宜涼血地黃湯;虛熱者宜逍遙散或補中益氣湯加味。而因氣血多傷血海者,腹必痛,治療則以補血行氣為主,慎用寒涼,建議使用歸附丸、霍香正氣散。書中還探討了長期先期導致淋症的可能,以及痰濕、血海空虛氣不收攝、氣不調和、氣虛血熱、血海脫滑等原因引起的經行異常情況,並提供了相應的治療思路,如血淡而稠黏者化痰(二陳湯加味),腰腹痛者行氣(木香、枳殼、香附配四物),經久不止者涼血固澀(炒黑山梔、地榆炭等)。

針對經水過期,吳道源歸納為血虛、血寒、濕滯三類。他再次強調脈診的重要性(浮大無力為虛,沉遲弦緊為寒),並指出血虛者腹不痛或空痛,宜八物湯加香附;血寒者宜歸附丸。對於血虛色淡者,以四物湯加味補血為主;血淡而稠黏者,以二陳湯加味化痰為主。經期腰腹痛者,分行氣與補血兩種情況處理。書中提出的八物湯(熟地、白芍、川芎、當歸、白朮、人參、廣皮、半夏)和五積散(白芷、陳皮、厚朴、當歸、蒼朮、麻黃、川芎、白芍、官桂、桔梗)等方劑,都直接列出了藥物組成,極大地提高了臨床的可操作性。作者甚至細心地提到,經淨後隔幾日復見微血,若無其他症狀,往往不足為病,即使不服藥也無礙,這體現了務實的臨床判斷。

除了詳盡的調經內容,《女科切要》對產後調理與新產急症亦予以高度重視。書中確立了「先去惡露、後補氣血」的調理原則,這是避免產後因過早溫補導致瘀滯、出血等問題的關鍵。對於產後虛弱,如朱氏參術膏以人參、白術補氣健脾,助恢復元氣。對於產後血崩、惡露不絕等急症,書中收錄了神仙聚寶丹等止血固脫方劑,反映了中醫在處理產後危急情況下的實用方法。

孕期保健與胎前調理方面,本書展現了對孕婦和胎兒健康的細緻關懷。不僅提供了逐月胎形的變化知識和孕期脈法,更強調孕婦在精神情志(樂意運動,內遠七情)和生活起居(外避六淫,避免寒熱不調、過度勞累)方面的調攝。針對胎動不安或妊娠不穩,書中介紹了安胎和氣飲、保胎如聖散等方劑,這些方劑的配伍充分考慮到孕期體質的特殊性,溫和而有效。

對於困擾許多家庭的不孕症,吳道源將其病因歸納為痰濕阻滯、氣血虛弱、沖任損傷等。他認為痰濕阻滯應以化痰利濕為先,結合補血活血(如二陳湯加四物湯);氣血虛弱則側重補氣養血(如四物湯、歸附丸)。值得稱道的是,書中不僅關注女性不孕,也認識到男性因素的重要性,並提供了治療男子陽虛不孕的方劑如五子衍宗丸,這體現了中醫對生殖健康問題的全面觀點,不僅限於女性。

面對血崩與淋症這類出血性或分泌物異常的病症,書中細緻地分析了不同病因,並給予精準的治療方案。血崩區分虛寒與血熱兩型,虛寒者用補宮湯溫補固澀,血熱者用涼血地黃湯清熱止血。淋症則強調辨別寒熱,寒者用艾煎丸溫化止帶,熱者用養榮湯滋陰清熱止帶,體現了“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

縱觀全書,書中方劑的特色與實用性是其重要價值所在。吳道源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臨床實踐,靈活運用並創新方劑。四物湯作為補血調經的基本方,在書中被廣泛應用於多種婦科疾病,並根據具體病情進行加減,體現了基礎方隨證變化的原則。大溫經湯用於治療子宮虛寒引起的痛經、不孕等,溫經散寒,活血調經,是治療虛寒證的常用方。書中所載方劑,藥物組成清晰,用藥精煉,針對性強,極大地便利了臨床醫師的辨證論治和開方用藥,許多方劑至今仍為中醫婦科臨床所沿用。

結語而言,《女科切要》無愧於其名,是一部言簡意賅而切中要害的婦科臨床指南。吳道源透過此書,將婦科常見病症的診斷思路、病因病機分析以及治療方法和方劑配伍系統地呈現出來,尤其在調經、產後、孕期及不孕等領域提供了寶貴的臨床經驗和實用方藥。書中處處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因人因病制宜的核心思想。它不僅是清代中醫婦科學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為後世婦科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其清晰的辨證思路和實用的方劑運用,對當代中醫婦科的教學、科研和臨床實踐依然具有深遠的啟示和指導意義,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讀的經典。


自序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三 (9)

卷四 (1)

卷四 (2)

卷四 (3)

卷四 (4)

卷四 (5)

卷五 (1)

卷五 (2)

卷五 (3)

卷五 (4)

卷五 (5)

卷五 (6)

卷六 (1)

卷六 (2)

卷六 (3)

卷六 (4)

卷六 (5)

卷六 (6)

卷七 (1)

卷七 (2)

卷七 (3)

卷七 (4)

卷七 (5)

卷七 (6)

卷七 (7)

卷七 (8)

卷七 (9)

卷八 (1)

卷八 (2)

卷八 (3)

卷八 (4)

卷八 (5)

卷八 (6)

卷八 (7)

卷八 (8)

卷八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