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源

《女科切要》~ 卷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五 (6)

1. 婁氏十產論

十曰坐產,言欲臨產時,高處系一手巾,令產母以手攀之,輕輕屈足坐定,令兒生下,非坐在物上也,此名坐產。

昔有趙都運恭人,每產則大腸先出,然後則產,產後則大腸仍露,甚為苦之,名曰盤腸生。醫不能療,偶在建昌,得一良法,而可收之。用醋半盞,新汲冷水七分調勻,噀產母面,每噀一收縮,三噀收盡,是良法也。

產母腸不收,用香油五斤,煎熱盛盆,候溫坐油盆上,約坐至半時,以皂角末次入鼻中,嚏作立收。(《斗門方》),又法:用半夏末搐鼻中,則腸立收上。又紙捻蘸香油點燈吹滅,以煙燻產母鼻中,腸亦立上。

丹溪曰:胎前毋滯,產後毋虛,產後一切皆不可發表,產後不可早用白芍,以其酸寒,克伐生髮之氣故也。大凡產後,不可食物過多,恐成積滯。若未滿月,不可強起離床,不宜多言喜笑,及驚恐憂惶,悲思怒惱,不宜久坐久立,及作針工,恐滿月之後,即成蓐勞,並油膩魚肉之類,皆不可犯。凡產後百日之外,方可交合,不爾,百病滋長,慎之。

凡婦人患風氣臍下虛冷,莫不皆早行房之故也。

或曰:新產之婦,好血已虧,汙血或留,彼黑神散非要藥乎?

答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理之常也。初產之婦,好血未必盡虧,汙血未必盡積,臟腑未必寒。何以藥為?飲食起居,勤加保護,何病之有?誠有汙血體怯而寒,與之幾劑,亦自簡便。或有他病,當求病起何因,病在何經,對症投劑,何用雜藥亂投,誠有性急形瘦易怒火多者,夏月坐蓐,時行火令,薑桂皆為禁藥。至於保護之法,尤為悖理。

肉汁發陰經之火,易成內傷之病,先定有訓戒,何胡為羊雞濃汁作糜,而又服當歸丸、四順理中丸之類,雖是補藥,並是偏熱。若臟腑無寒,何處消受,若夫兒子初生,母腹頓寬,思食雞子,而不思雞子難化,輾轉生病,每見產母無疾者,卻去黑神丹,不可與雞子肉食,且與之白粥乾菜,間以少些白鯗,半月方與別物,大能養胃卻疾。

彼富貴之家,驕恣之婦,卒有白帶頭風氣痛,膈滿痰逆口乾,經事不調等症,皆是陽盛陰虛之病。天生血氣,本自和平,又烏知其有此等謬迷,有以兆之耶?

白話文:

婁氏十產論

坐產是指臨產時,產婦用手攀著高處繫著的手巾,輕輕屈腿坐定,讓孩子自然娩出,並不是坐在任何物件上。

以前有個趙都運恭人,每次生產時,大腸都會先出來,然後才是孩子,產後大腸還會外露,非常痛苦,稱為「盤腸生」。許多醫生都治不好,後來偶然在建昌得到一個好方法治癒了。方法是用半杯醋,加七分的新汲冷水調勻,噴在產婦的臉上,每次噴一次就等著收縮,噴三次就收縮完了,這是個好方法。

如果產婦腸子不能收回去,可以用五斤香油煎熱盛在盆裡,等溫熱後讓產婦坐在油盆上,大約坐半個小時,再用皂角末輕輕放入鼻中,打噴嚏就能收回去。(出自《斗門方》) 還有其他方法:用半夏末輕輕放入鼻中,或者用紙捻蘸香油點燈吹滅,用煙燻產婦鼻中,腸子都能收回去。

丹溪先生說:懷孕期間不要讓身體受阻,生產後不要讓身體虛弱,產後所有情況都不可以發汗治療,產後不可以太早服用白芍藥,因為它性寒酸,會損傷身體的生髮之氣。總之,產後不要吃太多食物,以免積滯。如果還沒滿月,不要強行起床下床,不要多說話、大笑,也不要受到驚嚇、憂慮、悲傷、憤怒等情緒的影響,不要久坐久站,也不要做針線活,以免滿月後患上月子病。油膩、魚肉等食物都不可食用。產後一百天才可以同房,否則百病叢生,要謹慎。

凡是婦女患有腹部臍下虛冷的風氣,大多都是因為過早同房造成的。

有人問:新產婦血液已經虧損,污血可能殘留,黑神散是不是必要的藥物呢?

答:天地至理,萬物生生不息,這是自然規律。初產婦血液不一定完全虧損,污血不一定完全積聚,臟腑不一定寒冷。為什麼要用藥呢?只要飲食起居注意保養,有什麼疾病呢?如果確實有污血、體質虛弱和寒冷的情況,給她服用幾劑藥物即可,也比較簡單方便。如果有其他疾病,應該找出病因和病位,對症下藥,何必亂投雜藥呢?如果產婦性情急躁、身材瘦弱、容易生氣、體內火氣旺盛,夏天坐月子,天氣炎熱,生薑、桂枝都應忌用,保護身體的方法更要講究,不要違反常理。

肉汁會助長陰經的火氣,容易導致內傷,古訓有戒,為什麼還要用雞肉、羊肉濃湯做粥,又服用當歸丸、四物湯等藥物呢?這些雖然是補藥,但都是偏熱的。如果臟腑沒有寒症,怎麼吸收這些藥物呢?經常見到新生兒出生後,母親腹部突然寬鬆,想吃雞蛋,卻不明白雞蛋難以消化,輾轉生病。很多產婦沒有疾病,卻服用黑神丹,不可食用雞蛋和肉類,應該吃白粥和乾菜,間或吃一些白鲞,半個月後才能吃其他食物,這樣才能養胃防病。

那些富貴人家的嬌縱婦女,最終患上白帶、頭痛、風氣、腹痛、膈滿、痰逆、口乾、月經不調等症狀,都是因為陽盛陰虛造成的。天生血氣原本平和,又怎麼會出現這些謬誤呢?有什麼徵兆可以預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