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切要》~ 卷三 (7)
卷三 (7)
1. 妊娠調護法
《聖濟總錄》云:安胎有二法,有因母病以致胎動者,但治其母,胎自安。若胎氣不固,觸動以致母病者,宜安胎而母自愈矣。
先師天錫陳先生曰:妊娠之婦,身體康健,飲食如常,可保平安,勿生顧慮,勿妄服藥,勿過飲酒,勿舉重登高,勿多睡臥,閒則步於庭,勿犯房事,擾亂子宮不安,難免產子艱難,且生後多子胎疾,慎之慎之。
凡孕婦墮胎有二故:一為跌僕負重軋傷,一為氣血不足,蓋腰膝系胎之處,如瓜果之蒂,花卉之根,不得露不長,受熱亦易傷。故一月厥陰用事,臟腑不能輸精於肝,而致疏泄者有之。二月少陽用事,臟腑不能輸精於膽,而致萎瘁者有之。三月手心經脈用事,臟腑不能輸精於心,而致朽腐者有之。
四五七月墮者,莫不皆然。是故安胎之法,當視其虛實寒熱而藥之,則無不安矣。
白話文:
妊娠調護法
《聖濟總錄》說:安胎有兩種方法,如果因為母親生病導致胎兒不安,只要治療母親的病,胎兒自然就會安穩。如果因為胎氣不足,受外力衝擊而導致母親生病,就應該安胎,母親自然就會痊癒。
我的老師天錫陳先生說:懷孕的婦女,如果身體健康,飲食正常,就能平安無事,不要胡思亂想,不要亂吃藥,不要過度飲酒,不要搬運重物或爬高,不要睡太多,閒暇時可以在庭院散步,不要有性行為,以免擾亂子宮,造成生產困難,並且產後容易出現胎兒疾病,務必小心謹慎。
孕婦流產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跌倒、負重、壓傷;二是氣血不足。因為腰部和膝蓋是胎兒的著力點,就像瓜果的蒂、花卉的根一樣,不能外露,受熱也容易受損。所以,懷孕第一個月,厥陰經旺盛,臟腑無法將精氣輸送到肝臟,導致氣血不足而流產;第二個月,少陽經旺盛,臟腑無法將精氣輸送到膽囊,導致身體衰弱而流產;第三個月,手心經脈旺盛,臟腑無法將精氣輸送到心臟,導致身體衰敗而流產。
四到七個月流產的原因也都是如此。因此,安胎的方法,應該根據虛實寒熱的情況用藥,就能確保胎兒平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