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切要》~ 卷七 (1)
卷七 (1)
1. 產後虛渴
產後血熱心煩口燥者,涼血飲。虛煩而渴者,生脈散。蓋產後虛渴,氣少腳弱,頭目眩暈,飲食無味,熟地黃湯,或四物加麥冬、花粉。
涼血飲,治產後虛煩發渴。
白話文:
產後血熱引起的心煩口渴,可以用涼血飲治療。虛火引起的煩渴,可以用生脈散治療。產後虛渴,氣血不足,腳軟無力,頭暈目眩,飲食沒有味道,可以用熟地黃湯,或四物湯加麥冬、花粉治療。
黃芩(二錢,酒炒),赤芍(二錢),川芎(二錢),甘草(一錢),荊芥(二錢),花粉(二錢),生地(二錢),麥冬(二錢)
白話文:
黃芩(二錢,用酒炒過):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證、濕熱病、痢疾等疾病。
赤芍(二錢):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瘀血阻滯、月經不調、痛經等疾病。
川芎(二錢):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頭痛、眩暈、中風等疾病。
甘草(一錢):具有補益中氣、調和諸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等疾病。
荊芥(二錢):具有發汗解表、散風清熱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等疾病。
花粉(二錢):具有補益氣血、潤肺止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虛咳嗽、氣血兩虛等疾病。
生地(二錢):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傷陰、血熱妄行等疾病。
麥冬(二錢):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陰虛、心煩失眠等疾病。
上藥分作二服,每服加竹葉七片,燈心二十莖,水煎。
生脈散,生津止渴。
人參,麥冬,五味
水煎服。
熟地黃湯
人參(四錢),甘草(一錢),花粉(六錢),麥冬(三錢),熟地(五錢)
分作二服,元米一撮,薑棗煎服。
白話文:
上方藥材分為兩份,每次煎藥時加入七片竹葉和二十根燈心草,用水煎煮。
這是生脈散,可以生津止渴。
人參、麥冬、五味子,用水煎煮後服用。
熟地黃湯的配方如下:
人參四錢,甘草一錢,花粉六錢,麥冬三錢,熟地五錢,
分為兩份,加入少量元米和薑、大棗一起煎煮後服用。
2. 產後浮腫
產後敗血停蓄五臟,循經流入四肢化為水,因成虛浮腫者,調經散。產後氣血大虛,肢體浮腫者,不可通利其水,宜大補氣血,四君子湯加蒼朮。
調經散
白話文:
生產後,敗血停留在五臟中,沿著經絡流入四肢,轉化為水液,因此形成虛浮腫脹的病症,這時應使用調經散來治療。生產後,氣血大虛,肢體浮腫的患者,不能使用通利水道的藥物,應以大補氣血的藥物治療,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加上蒼朮。
當歸(一兩),赤芍(兩),肉桂(一兩),沒藥(一錢),琥珀(一錢),麝香(五分),細辛(五分)炙甘草(二錢)
共為細末,每服五分,入薑汁少許,酒調下。
白話文:
當歸(30克),赤芍藥(60克),肉桂(30克),沒藥(3克),琥珀(3克),麝香(1.5克),細辛(1.5克),炙甘草(6克)
3. 產後發熱
薛古愚曰:產後發熱,因去血過多則血虛,血虛則陰虛,陰虛則生內熱,心胸悶煩,氣短頭疼眩亂,骨節痠疼,晡時轉甚,與大病後虛煩悶相類者,宜人參當歸散主之。如血虛生熱而自汗者,逍遙散。若產後臍下發熱,非熟地不能治。若產後發熱不已,必用炒黑乾薑,詳見丹溪治產後日晡發熱轉甚,非柴胡不能治。
若外皮熱而內不熱者,及兩足覺冷者,此胃風也,宜芎蘇飲。
白話文:
薛古愚說:產後發熱,是因失血過多而血虛,血虛則陰虛,陰虛則生內熱,心胸悶煩,氣短頭疼眩亂,骨節痠疼,下午轉甚,與大病後虛煩悶相類,應服用人參當歸散為主藥。若血虛生熱而自汗者,服用逍遙散。若產後臍下發熱,非熟地不能治癒。若產後發熱不已,必定要用炒黑乾薑,詳見丹溪治產後日晡發熱轉甚,非柴胡不能治癒。
產後寒熱,惡露未淨,停住胞絡而發熱者,仍以行血為主,小腹痛者是也。輕則四烏湯,重則醋個散。或以吐瀉,五積散。有食,加消導藥。惡露淨者,小腹不痛是也。若產後因下血過多,而忽發寒熱者,此因營衛虛損,陰陽不和也,宜加減四物湯。
白話文:
產後寒熱,惡露未淨,停住胞絡而發熱者,仍以行血為主,小腹疼痛者是。
如果症狀較輕,可以使用四烏湯來治療;如果症狀較重,可以使用醋個散來治療。
如果患者還有吐瀉的症狀,可以使用五積散來治療。
如果有食物積滯的,可以加入消導藥一起治療。
如果惡露已淨,小腹不痛,則不需要治療。
如果產後因下血過多,而忽發寒熱,這是由於營衛虛損,陰陽不和所致,應加減四物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