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源

《女科切要》~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淋證

經曰:白者屬氣,赤者屬血。但有氣血之分,而無寒熱之辨。凡治此者,皆云濕熱。然乎否乎?今之治白淋者,不分寒熱,多用芩連,亦一偏之見耳。婦人之疾,寒多熱少,故用養榮湯治白淋而效,以其有桂也。艾煎丸服一二料而即愈,亦此義也。總在臨證時審白而治之。

至赤淋,則為熱證,不服熱藥,內補艾煎禁用,宜服八味加芩連,而香附尤不可少,此女科之聖藥也。張景岳論崩淋之證甚悉,已載在血崩一條。其云治此病者,惟調其氣血,清其內熱最允。又血淋者,月水三五一至,積數月而止者是也。若腹痛,四烏湯,恐有瘀血,未可止也,去多不痛,善飲食者,八物湯加芩連。

如飲食少進,用內補湯去參可也。或補中益氣加黃柏。凡治血淋,審其小腹痛與不痛,脾胃之實與不實,如小腹不痛,脾胃實也,可用八物湯加芩連。脾胃不實者禁用,宜補宮湯。大抵淋證,先以治脾為主。

養榮湯(見白淫),四烏湯(見血風),八物湯(見經水過期)

補中益氣湯

黃耆,白朮,人參,陳皮,歸身,升麻,柴胡,甘草

白話文:

《內經》說:「白色分泌物屬於氣虛,紅色分泌物屬於血分。」這說明淋證有氣虛和血分的問題,但不一定有寒熱之分。一般治療淋證,都說是濕熱造成的,這種說法對嗎?現在治療白淋,不區分寒熱,大多用黃芩、黃連等寒涼藥,這也是一種偏頗的看法。婦女的疾病,寒性體質多,熱性體質少,所以用養榮湯治療白淋有效,因為藥方裡有桂枝。用艾葉煎湯做成丸藥服用一到兩劑就能治好,也是這個道理。總之,要在看診時仔細辨別白淋的證型再進行治療。

至於赤淋,屬於熱性病症,不能服用熱性藥物,內補艾葉煎劑也禁用。應該服用八味丸加黃芩、黃連,尤其不可缺少香附,這是婦科的聖藥。張景岳對於崩漏引起的淋證論述很詳細,已經記載在血崩篇。他說治療這種病,最重要的是調和氣血,清除體內熱邪,這是非常正確的。另外,血淋是指月經三五天就來一次,連續幾個月才停止的情況。如果有腹痛,就用四烏湯,可能是因為有瘀血,不能馬上止血。如果量不多、沒有疼痛、食慾良好,就用八物湯加黃芩、黃連。

如果食慾不好,就用內補湯去掉人參。或者用補中益氣湯加黃柏。凡是治療血淋,都要仔細觀察患者小腹痛不痛,脾胃虛實的情況。如果小腹不痛,脾胃屬於實證,可以用八物湯加黃芩、黃連;脾胃虛弱的患者禁用,應該用補宮湯。總而言之,治療淋證,要先以調理脾胃為主。

養榮湯(見白帶),四烏湯(見產後血風),八物湯(見月經延後)

補中益氣湯

黃耆、白朮、人參、陳皮、當歸、升麻、柴胡、甘草

2. 白帶

婦人帶下一證,從腰間帶脈而來,故名曰帶。雖有赤白二色,終屬腎虛。其病與淋相似,然淋之所下者多散而薄,必覺腥氣臭穢,帶之所下者多滑,稠黏無腥穢之氣,以此為辨耳。《保命集》曰:赤者熱入小腸,白者熱入大腸。原其本,皆濕熱結於脈。故津液湧溢,是為赤白帶下,本不病結,緣五經脈虛結熱,屈滯於帶,故臍下痛,陰中綿綿而下也。《內經》云: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癥瘕。

王注云:任脈自胞上過,帶脈貫於臍上,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崩中。帶脈起於季脅、章門,似束帶狀,今濕熱冤結不散,故為病也。經曰:脾傳於腎,名曰疝瘕。小腸冤結而痛出白,名曰蠱,所以為帶下冤結也。冤、屈也,屈滯而病熱不散。先以十棗湯下之,後服苦練丸,再以大元胡索散調之。

熱去濕除,病自愈矣。趙仁安問用升提之法,更以二陳加白朮、蒼朮,健脾燥濕,亦是一法。論婦人漏下赤白,日去血數升,其脈急疾者死,遲者生。如赤白帶不止,脈小虛滑者生,大緊實數者死。羅先生所用十棗湯、神佑丸、玉燭散之類,虛者不可峻攻,實者亦當酌用。血虛,加減四物,氣虛,參、術陳皮補之,甚者固腸丸。

相火動者,加黃柏,滑者,加龍骨、赤石脂,滯者,加葵花,性燥者,加黃連,冬月少加桂附,惟在臨證時隨機應變。丹溪治赤白帶下,與夢遺同法。肥人有帶,多是濕痰,用海石二陳,加南星、黃柏、青黛、川芎。瘦人帶下,俱是鬱熱,宜香附、砂仁、黃柏、青黛。如結痰白帶,以小胃丹,半飢半飽時,津液下數丸,候鬱積行,即服補藥調理。

苦楝丸

苦楝子(打碎酒浸),茴香(炒),當歸

等分為末,酒糊丸,每服三十丸,空心酒下。如腰痛,四物羌活防風湯下。

十棗湯

芫花(炒黑),甘遂,大戟(各等分)

加大棗十枚。

小胃丹

芫花(醋拌一宿,瓦器炒黑,不可焦),甘遂(水浸半月,煮曬乾),製大黃(各一兩半),大戟(水煮一時水洗曬乾,五錢),黃柏(炒,三兩)

共為末,白朮膏丸,如菔子大,臨臥時津液吞下。

神佑丸

甘遂,芫花,大戟(各一兩,醋炒),大黃,白醜,青皮,陳皮,木香,檳榔(各五錢),輕粉(一錢)

水法丸。

血臌

婦人血臌之證,雖有因於氣食而成者,然成於血者居多焉。若成於氣食,腹雖脹而經不閉,成於血者,其經必閉也。婦人血恆有餘,故每月見其血而不以為病,若閉而不通,則日積充滿。其始發之時,小腹先脹,久則上連中脘,緊脹如鼓,青筋綻露,而血臌之證成矣。其有因產後惡血不下,逆而上升,滲入肌膚,充滿於中宮,甚至上騰於面,而成充色者,是必死之證也。

白話文:

白帶

婦女的白帶這種病症,是從腰部帶脈這個地方來的,所以才叫做帶。雖然有紅色和白色兩種顏色,但終究是腎虛引起的。這個病和淋病很像,但是淋病排出的分泌物多半是稀薄的,而且會覺得有腥臭味;白帶排出的分泌物多半是滑膩、濃稠,沒有腥臭味,可以根據這點來區分。《保命集》說:紅色的帶下是熱邪進入小腸,白色的帶下是熱邪進入大腸。追究它的根本原因,都是因為濕熱聚集在脈絡裡。所以津液湧出來,就形成了紅白帶下,原本不是因為身體有結塊,是因為五臟的經脈虛弱而導致熱邪聚集,在帶脈這裡堵塞,所以臍下會痛,陰道會綿綿不斷地流出分泌物。《內經》說:任脈有病,男子會發生疝氣,女子會出現帶下和腫塊。

王冰注解說:任脈從胞宮上面經過,帶脈環繞在肚臍上面,所以男子會發生疝氣,女子會發生帶下和崩漏。帶脈從脅肋、章門穴開始,像一條束帶一樣,現在濕熱堵塞在這裡,沒有辦法散開,所以就發病了。經書說:脾臟的功能傳輸到腎臟,就叫做疝瘕。小腸堵塞疼痛導致排出白色分泌物,就叫做蠱,所以說帶下是由於堵塞引起的。堵塞就是屈滯的意思,屈滯不散,就會發熱。先用十棗湯把體內的濕熱排出,然後服用苦楝丸,再用大元胡索散調理。

把熱邪去除、濕氣消除,病自然就好了。趙仁安問到用升提的方法,可以用二陳湯加上白朮、蒼朮,來健脾燥濕,這也是一種方法。關於婦女漏下紅白帶,如果每天流血好幾升,脈搏跳動急促,這是死症;脈搏跳動遲緩,還能活。如果紅白帶下不止,脈象細小、虛弱、滑數,這是可以治好的;脈象粗大、緊張、結實、跳動快,這是死症。羅先生使用的十棗湯、神佑丸、玉燭散之類的藥,虛弱的病人不能猛攻,體質強壯的病人也要酌情使用。血虛的,可以用加減四物湯;氣虛的,可以用人參、白朮、陳皮補氣;如果情況嚴重,可以用固腸丸。

如果相火妄動,就加黃柏;如果分泌物滑脫不止,就加龍骨、赤石脂;如果阻塞不通,就加葵花;如果體質燥熱,就加黃連;冬天可以稍微加一些桂附,總之要根據臨床情況靈活應變。朱丹溪治療紅白帶下,和治療遺精用的是同樣的方法。肥胖的人有帶下,多半是濕痰引起的,可以用海石二陳湯,加上南星、黃柏、青黛、川芎。瘦弱的人帶下,多半是鬱熱引起的,可以用香附、砂仁、黃柏、青黛。如果是痰濕引起的白色帶下,可以用小胃丹,在半飢半飽的時候,用津液送服幾丸,等鬱積的邪氣排出後,再服用補藥調理。

苦楝丸

苦楝子(搗碎後用酒浸泡),茴香(炒過),當歸

等份磨成粉末,用酒調糊做成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酒送服。如果腰痛,用四物湯加羌活、防風送服。

十棗湯

芫花(炒黑),甘遂,大戟(各等份)

加上大棗十枚。

小胃丹

芫花(用醋浸泡一晚,在瓦器中炒黑,不要炒焦),甘遂(用水浸泡半個月,煮過曬乾),製過的大黃(各一兩半),大戟(用水煮一個小時,洗淨曬乾,五錢),黃柏(炒過,三兩)

一起磨成粉末,用白朮膏做成丸子,像蘿蔔子那麼大,睡覺前用津液送服。

神佑丸

甘遂,芫花,大戟(各一兩,用醋炒過),大黃,白醜,青皮,陳皮,木香,檳榔(各五錢),輕粉(一錢)

用水做成丸子。

血臌

婦女患上血臌這種病,雖然有因為氣和飲食引起的,但是因為血引起的更多。如果是因為氣和飲食引起的,腹部雖然脹大,但月經不會閉止;如果是因為血引起的,月經一定會閉止。婦女的血通常是有剩餘的,所以每個月都會來月經,如果月經閉止不通,血就會日積月累,越來越多。剛開始發病的時候,小腹先脹,時間久了就會連著中脘一起脹,緊繃得像鼓一樣,青筋暴露,這樣血臌就形成了。有的是因為產後惡露沒有排乾淨,反而是向上逆流,滲入肌膚,充滿在子宮中,甚至上升到臉上,使臉色發青,這一定是死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