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醫驗》~ 卷下 (8)

回本書目錄

卷下 (8)

1. 腫脹

(案1)一兒,遍體浮腫,此風水也。擬上下分消法。

乾葛,羌活防風,熟蘇子大腹皮木通澤瀉車前,新會皮,江枳殼,桑皮,茄皮,燈心

服二劑,腫勢減半,去羌活、枳殼,加白朮茯苓山藥

(案2)一兒,腹脹五十餘日,漸至妨食嘔吐。此脾胃兩虛。擬溫補為主。

人參,白朮,乾薑,淮山藥,廣藿香烏梅甘草

(案3)一兒,數歲。因喪母悲思太過,致心脾郁損,身熱脘悶,面無華色,神倦形瘦,下部浮腫,陰囊脹大。一醫以食積治,投消食清熱之劑,遂畏寒嘔吐,轉增泄瀉,皆久服寒涼克伐,脾胃衰敗之象,恐醫藥難挽。

人參,白朮,淮山藥,米仁,杜車前,澤瀉,木瓜,山萸肉,肉桂

服二劑後,六脈代止不勻,胃脈絕矣。奈主強藥,勉議一方,即前方去萸肉、木瓜、肉桂,加附子。服之究竟不起,可悲也。

(案4)一兒,陰囊腫亮,少腹脹急。由坐臥於陰濕處,以致搏於皮膚而成此症。宜解表、行氣、利水。

葛根,薄荷葉,防風,陳皮,木通,杜車前,萊菔子,枳殼,蘇子,山楂

(案5)一兒,患瘡,忽腹脹氣急,上、下俱微腫。此先有瘡毒,復感風邪,內外相摶,榮氣不從,乃成腫脹。宜先以散風為主。

防風,荊芥,乾葛,江枳殼,新會皮,桑皮,蘇子,杏仁

(案6)一兒,腫脹日久,脾氣已損,復感風邪,咳嗽。

羌活,防風,前胡桑白皮,熟蘇子,杏仁,木通,豬苓,甜葶藶,天花粉,腹皮,生薑

(案7)一童,瀉久,肢腫腹脹,乃土虛不能制水,當補中利水行濕為主。

陳皮,茯苓,白朮,生米仁,淮山藥,人參,半夏厚朴,大腹皮,建澤瀉,木通,山楂

(案8)一女,十歲。秋間曾患瘡瘍,雖已痊愈,飲食尚少,至望前夜發潮熱,腹脹臍突,晚臥不安,咳嗽氣急。咸以瘡毒入腹治之,以其便難,又行下法,諸症更劇。延予診視,脈俱洪數,系積熱既久,脾土衰弱,不能生肺金,木寡於畏而來侮土,故腹脹如鼓。兼之睡臥氣促,痰火上升也。

《經》曰:「諸脹腹大,皆屬於熱」。又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乃知脾虛為本,濕熱為標。法當降火清金,補脾行濕。

麥冬,黃芩,川黃連,雲茯苓,厚朴,澤瀉,腹皮,甜葶藶,杜蘇子,山藥,半夏,桑皮

(案9)一兒,遍身浮腫,少腹脹痛,小溲不利,欲吐。因痰涎膠固於膈,且久乏穀氣,不敢妄行攻擊。

陳皮,木通,甜葶藶,杜車前,澤瀉,枳殼,腹皮,青防風,上云珀

(案10)一兒,向有積熱哮喘,觸之即發。前患瘧疾,月餘方愈,然脾氣已損,以致遍身浮腫,哮喘頻發不得臥,食則稍可。此虛火炎上之徵。但久病之後,脾肺兩虛,能進參、術,猶可挽回,若仍用利水之劑,則非余之所知。

人參,白朮,茯苓,麥門冬,桑白皮桔梗,陳皮,蘇子,馬兜鈴

(案11)一兒,水腫,上部已退,飲食未進。宜補中、行濕、利水。

陳皮,木通,建澤瀉,杜車前,白朮,茯苓,山藥,山楂肉,建神麯,藿香,半夏,腹皮

(案12)一兒,先腫後喘,手足逆冷,不思飲食,脈小而沉。此脾傳肺也,《經》謂之「陰水」。理宜補脾扶元。以其喘急,先治其標。

炙桑皮,茯苓皮,蘇子,車前,腹皮,細木通,建澤瀉,陳皮

(案13)一兒,身多瘡疥,浴後瘡勢稍減,忽遍身發腫,心胸頭面更甚,氣促不能眠,日晡更劇。乃瘡瘍久耗其真元,腠理不密,風邪入客於肺而腫且喘也。宜疏肺解表治之。

甜葶藶,杜蘇子,桑皮,杏仁,枳殼,炙麻黃,青防風,荊芥,前胡

2. 汗症

(案1)一兒,遍身有汗,頭額更甚,《經》云:「汗者,心之汗」。東垣主脾胃有濕。今自汗,食減䐜脹。宜以濕熱兼治。

陳皮當歸白芍藥,地骨皮,楂肉,黃耆黃連,粉甘草

(案2)一兒,病後自汗不止,形神困疲,五心煩熱。此陰虛有熱也。

當歸,生地,熟地,川黃柏,枯黃芩,黃耆,黃連,茯神,白芍藥,酸棗仁,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