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古籍記載「水氣」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指水腫。《素問.評熱病論》:「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金匱要略》載有水氣病,包括風水、皮水、正水、石水等。指水飲、痰飲。《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中醫古代典籍中記載相關穴道如下:

足三里

足三里

1.《針灸大成》:「主胃中寒,心腹脹滿,腸鳴,臟氣虛憊,真氣不足,腹痛食不下,大便不通,心悶不已,卒心痛,腹有逆氣上攻,腰痛不得俯仰,小腸氣,水氣蠱毒,鬼擊,痃癖,四肢滿,膝䯒酸痛,目不明,產婦血暈。」

2.《子午流注說難》:「證治:胃中寒。心腹脹滿。胃氣不足。聞食殠。腸鳴腹痛。食不化。秦丕祖云。諸病皆治。食氣水氣。蠱毒痃癖。四肢腫滿。膝胻痠痛。目不明。華佗云。療五勞羸瘦。七傷虛乏。胸中瘀血。乳癰。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氣上衝目。」


陰交

陰交

1.《針灸甲乙經》:「驚不得眠,善齘水氣上下,五臟遊氣也,三陰交主之。」


石門

石門

1.《針灸甲乙經》:「水腫腹大,水脹,水氣行皮中,石門主之。」


維道

維道

1.《針灸甲乙經》:「咳逆不止,三焦有水氣,不能食,維道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