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一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7)

1. 標本論

歧伯曰:『先病而後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後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後生寒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泄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調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後中滿者,治其標;先病而後泄者,治其本;先中滿而後煩心者,治其本;有客氣,有同氣。大小便不利,治其標;大小便利,治其本。

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謹詳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並行,甚為獨行,先大小便不利,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刺王公布衣:

歧伯曰:『膏粱藿菽之味,何可同也?氣滑則出疾,氣澀則出遲,氣悍則針小而入淺,氣澀則針大而入深,深則欲留,淺則欲疾。以此觀之,刺布衣者,深而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其氣之剽悍滑利也。寒痺內熱,刺布衣以火淬之,刺大人以藥熨之。』

◎刺常人黑白肥瘦:

歧伯曰:『年質壯大,血氣充盈,膚革堅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廣肩,腋項肉厚,皮黑色,唇臨臨然,其血黑以濁,其氣澀以遲。其為人也,貪於取與,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也。瘦人皮薄色白,肉廉廉然,薄唇輕言,其血清氣滑,易脫於氣,易損於血,刺此者,淺而疾之。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齊,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齊。』

◎刺壯士:

歧伯曰:『壯士真骨,堅肉緩節,此人重則氣澀血濁,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勁則氣滑血清,刺此者,淺而疾之。』

◎刺嬰兒:

歧伯曰:『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刺此者,以毫針淺刺而疾發針,日再刺可也。』

◎人身左右上下虛實不同刺:

歧伯曰:『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東方陽也,陽者其精並於上,並於上,則上明而下虛,故使耳目聰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陰也,陰者其精並於下,並於下,則下盛而上虛,故使耳目不聰明,而手足便也。

故俱感於邪,其在上則右甚,在下則左甚,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蓋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紀,地有五里,故能為萬物之父母。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始。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臟。

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穀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暴氣象雷,逆氣象陽,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

白話文:

[標本論]

歧伯說:「如果先有疾病,然後才出現病情逆轉的情況,要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如果先有病情逆轉,然後才出現疾病,也要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如果先感到寒冷,然後才生病,要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如果先有疾病,然後才感到寒冷,也要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如果先感到發熱,然後才生病,要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如果先拉肚子,然後才出現其他疾病,要治療拉肚子的根本原因,必須先調理好拉肚子的情況,才能治療其他疾病。如果先有疾病,然後才出現腹脹滿,要治療腹脹滿這個表象;如果先有疾病,然後才拉肚子,要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如果先腹脹滿,然後才感到煩躁,要治療腹脹滿的根本原因。體內可能存在外來的邪氣,也可能存在自身產生的氣。大小便不通暢,要治療這個表象;大小便通暢,要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

疾病發作時,如果身體的抵抗力還有餘力,應當從根本著手,兼顧表象,先治療根本原因,再治療表象;疾病發作時,如果身體的抵抗力不足,應當從表象著手,兼顧根本,先治療表象,再治療根本原因。要仔細觀察病情是輕微還是嚴重,根據病情來調整治療方法,病情輕微時可以同時進行治療,病情嚴重時應專注治療單一問題。如果先出現大小便不通暢,然後才出現其他疾病,應該治療大小便不通暢的根本原因。」

◎刺王公布衣:

歧伯說:「精緻的食物和粗糙的食物,味道怎麼可能相同呢?氣流順暢時,病情會很快顯現出來;氣流阻塞時,病情會比較慢才顯現出來。如果氣流強勁,下針要用細針淺刺;如果氣流阻塞,下針要用粗針深刺,深刺後要留針,淺刺後要快速拔針。由此來看,替平民百姓針灸時,要深刺並留針;替達官貴人針灸時,要輕輕地慢慢地刺入。這些都是因為他們的氣血運行狀況不同。寒邪導致的麻痹症伴隨內熱,替平民百姓針灸時,要用火燒過的針來刺;替達官貴人針灸時,要用藥物熱敷。」

◎刺常人黑白肥瘦:

歧伯說:「如果一個人正值壯年,體格強壯,氣血充足,皮膚堅實,再加上受到邪氣侵襲,針刺時要深刺並留針。這種人屬於肥胖的人,肩膀寬闊,腋下和脖子肉厚,皮膚黝黑,嘴唇厚實,他們的血液顏色黑且濃稠,氣流運行遲緩。他們的為人貪婪,喜歡索取,針刺時要深刺並留針,可以多刺幾針。瘦的人皮膚薄且白,身上肉很少,嘴唇薄且說話輕聲細語,他們的血液清澈,氣流順暢,容易脫氣,也容易損耗血液,針刺時要淺刺並快速拔針。針刺肥胖的人,要選擇秋冬季節;針刺瘦弱的人,要選擇春夏季節。」

◎刺壯士:

歧伯說:「壯士的骨骼堅硬,肌肉結實但關節活動較為緩慢。這種人如果身體比較笨重,則氣流運行阻塞,血液濃稠,針刺時要深刺並留針,可以多刺幾針;如果身體比較靈活,則氣流運行順暢,血液清澈,針刺時要淺刺並快速拔針。」

◎刺嬰兒:

歧伯說:「嬰兒的肌肉脆弱,血液少,氣也弱,針刺時要用毫針淺刺,並快速拔針,每天可以重複針刺兩次。」

◎人身左右上下虛實不同刺:

歧伯說:「西北方在天上不足,所以是陰,人的右耳右眼不如左耳左眼靈敏。東南方在地上不滿,所以是陽,人的左手左腳不如右手右腳有力。東方屬於陽,陽氣都集中在上方,陽氣集中在上方,就會使上方比較明亮而下方比較虛弱,所以人的耳朵眼睛聰明,但手腳不夠靈活。西方屬於陰,陰氣都集中在下方,陰氣集中在下方,就會使下方比較強盛而上方比較虛弱,所以人的耳朵眼睛不夠聰明,但手腳比較靈活。

所以,當同時感受到邪氣侵襲時,邪氣在上則右邊更嚴重,邪氣在下則左邊更嚴重,這是因為天地陰陽之氣無法完全平衡,所以邪氣會侵襲。天有精華,地有形體,天有八個綱紀,地有五個要點,所以能夠成為萬物的父母。清陽之氣上升到天空,濁陰之氣回歸到大地,這就是天地運行的規律,是神明的綱領,所以能夠使萬物生長收藏,周而復始。賢人學習天道來滋養頭部,效法地道來滋養腳部,以人事為基礎來滋養五臟。

天氣與肺相通,地氣與咽喉相通,風氣與肝相通,雷氣與心相通,穀氣與脾相通,雨氣與腎相通。六經就像河流,腸胃就像大海,九竅是氣流注出的地方。以天地來比喻陰陽,陽氣產生的汗水,就像天地的降雨;陽氣的運行,就像天地的疾風。暴躁的氣就像雷,逆亂的氣就像陽。所以,治療疾病如果不遵循天地的規律,不運用大地的道理,就會招來災禍。邪風侵襲時,來勢就像風雨一樣迅速。所以,善於治療疾病的人,首先治療皮膚毛髮,其次治療肌肉,然後治療筋脈,再治療六腑,最後才治療五臟。治療五臟,就像是半死半生,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

所以,來自天空的邪氣,侵襲會損害人的五臟;水穀食物的寒熱不當,會損害人的六腑;來自大地的濕氣,會損害人的皮膚和筋脈。所以,善於用針的人,要從陰引導陽,從陽引導陰,用右邊來治療左邊,用左邊來治療右邊,要從自己的了解來推知對方的狀況,從外在的表現來了解內在的病因,要觀察疾病是過度還是不足,了解微小的變化和發病的原因,這樣來運用針灸治療,才不會有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