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一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6)

1. 刺法論

◎五刺應五臟論:

歧伯曰:『凡刺有五,以應五臟。一曰半刺者,淺內而疾發,無針肉,如拔毛狀,以取皮氣,以應肺也。二曰豹文刺者,左右前後針之,中脈,以取經絡之血,以應心也。三曰關刺者,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痺,慎無出血,以應肝也。四曰合谷刺者,左右雞足,針於分肉之間,以取肌痺,以應脾也。五曰輸刺者,直入直出,深內至骨,以取骨痺,以應腎也。』

◎九刺應九變論:

歧伯曰:『凡刺有九,以應九變。一曰輸刺者,刺諸經榮輸、臟腧也。二曰遠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腧也。三曰經刺者,刺大經之結絡經分也。四曰絡刺者,刺小絡血脈也。五曰分刺者,刺分肉間也。六曰大瀉刺者,刺大膿也。七曰毛刺者,刺浮痺皮膚也。八曰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也。九曰淬刺者,燔針以取痺也。』

◎十二刺應十二經論:

歧伯曰:『凡刺有十二,以應十二經。一曰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後,以治心痺刺宜傍針。二曰報刺者,刺痛無常處。上下行者,直內無拔針,以左手隨病所按之,乃出針復刺也。三曰恢刺者,直刺傍之舉之前後,恢筋急,以治筋痺。四曰齊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氣少深者。

五曰揚刺者,正內一,傍內四而浮之,以治寒氣博大者。六曰直針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氣之淺者。七曰輸刺者,直入直出,稀發針而深之,以治氣盛而熱者。八曰短刺者,刺骨痺,稍搖而深之,置針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九曰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十曰陰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後少陰也。

十一曰傍針刺者,宜傍刺各一,以治留痺久居者。十二曰贊刺者,直入直出,數發針而淺之出血,是謂治癰腫也。』

◎手足陰陽經脈刺論:

歧伯曰:『足陽明,五臟六腑之海也。其脈大,血多氣盛,壯熱,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弗瀉也。足陽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陽,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陽,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陰,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陰,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陰,深一分,留二呼。手之陰陽,其受氣之道近,其氣之來疾,其刺深者,皆無過二分,其留皆無過一呼。

刺而過此者,則脫氣。』

白話文:

刺法論

◎五刺應五臟論:

凡針刺方法有五種,分別對應五臟。第一種是半刺,針尖淺淺地刺入,快速出針,針身不入肉,如同拔毛一般,只取皮部的氣血,用於治療肺部疾病。第二種是豹文刺,針尖在穴位周圍左右前後刺入,刺中經脈,以排出經絡中的瘀血,用於治療心臟疾病。第三種是關刺,針尖直刺,穿過肌肉到達筋膜上,治療筋脈痹痛,需謹慎操作,避免出血,用於治療肝臟疾病。第四種是合谷刺,針尖刺入左右肌肉之間,治療肌肉痹痛,用於治療脾臟疾病。第五種是輸刺,針尖直刺深入,直到接觸骨頭,治療骨骼痹痛,用於治療腎臟疾病。

◎九刺應九變論:

凡針刺方法有九種,對應各種不同的病症變化。第一種是輸刺,刺入經絡和臟腑的腧穴。第二種是遠道刺,上部有病,則在下部取穴施針,刺入腑部的腧穴。第三種是經刺,刺入大經的結絡和經脈分支。第四種是絡刺,刺入小的絡脈和血脈。第五種是分刺,刺入肌肉之間。第六種是大瀉刺,治療大膿腫。第七種是毛刺,治療浮腫和皮膚病。第八種是巨刺,左側病症從右側取穴,右側病症從左側取穴。第九種是淬刺,用燒紅的針灸針治療痹症。

◎十二刺應十二經論:

凡針刺方法有十二種,分別對應十二經脈。第一種是偶刺,操作者雙手持針,針尖直刺向患處,在患處前後各刺一針,治療心臟痹痛,宜採用旁刺法。第二種是報刺,患處疼痛位置不固定,針尖直刺入患處,不拔針,左手按住患處,然後再出針重新施針。第三種是恢刺,針尖直刺患處,然後再向左右稍微移動,以舒緩筋脈緊繃,治療筋脈痹痛。第四種是齊刺,針尖直刺一處,然後再旁刺兩處,治療寒氣較輕的病症,針刺深度較淺。第五種是揚刺,針尖直刺一處,然後再旁刺四處,針尖浮於淺層,治療寒氣較重的病症。第六種是直針刺,提起皮膚再行針刺,治療寒氣較輕的病症。第七種是輸刺,針尖直刺入深層,出針速度較慢,針刺深度較深,治療氣盛而熱的病症。第八種是短刺,治療骨骼痹痛,針刺稍微深入,針尖觸及骨頭,然後上下移動針尖,以按摩骨骼。第九種是浮刺,針尖旁刺入淺層,治療肌肉緊繃和寒氣的病症。第十種是陰刺,在左右兩側的穴位施針,治療寒厥、中寒厥等病症,主要針對足踝後少陰經。十一種是傍針刺,在患處兩側各刺一針,治療長期存在的痹痛。第十二種是贊刺,針尖直刺入淺層,快速出針,使出血,治療癰腫。

◎手足陰陽經脈刺論:

足陽明經是五臟六腑之海,脈絡粗大,氣血旺盛,熱盛,針刺時需深入,並留針較長時間才能使氣血疏通。足陽明經針刺深度為六分,留針時間為十呼;足太陽經深度為五分,留針時間為七呼;足少陽經深度為四分,留針時間為五呼;足太陰經深度為三分,留針時間為四呼;足少陰經深度為二分,留針時間為三呼;足厥陰經深度為一分,留針時間為二呼。手部陰陽經脈由於受氣較近,氣血運行較快,針刺深度均不超過二分,留針時間均不超過一呼。針刺過深或留針時間過長,都會導致元氣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