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陵

ST26

英文名稱Wailing

位置下腹部,臍中下1寸(陰交)旁開2寸處

所屬經絡足陽明胃經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3-08-31

穴名介紹


胃風吹揚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 外,指本穴氣血作用的部位在經脈之外。陵,陵墓也、土丘也。該穴名意指胃經的脾土微粒輸送胃經之外。本穴物質為胃經上部太乙穴、滑肉門穴、天樞穴諸穴,胃經下部氣沖穴等穴傳來的天部風氣及風氣中夾帶的脾土塵埃,上下風氣交會後在本穴形成了一個風氣場的駐點,隨風氣揚散的脾土微粒則隨著在本穴的風停氣止由天部沉降於地,在穴周外部形成了脾土堆積的土丘,故本穴名為外丘穴。

解剖位置


  • 位於腹直肌及其鞘的位置;
  • 此處有第10肋間動脈和靜脈的分支,以及腹壁下的動脈和靜脈分支經過;
  • 並有第10肋間神經的分支在此分布(身體內部相應的是小腸)。

針刺方法


直刺1~1.5寸。 

注意事項


孕婦禁灸

穴道介紹


外陵穴功效:祛風濕,通經絡,止痛。主治外踝腫痛,足外側痛,足跟痛,下肢痿痹,膝關節痛,踝關節扭傷,足跟痛。

穴道配伍


外陵穴配伍詳解

外陵穴位於足陽明胃經,屬土,具有理氣止痛、疏通經絡的作用。其配伍多與胃腸、婦科、及腹部疼痛相關。以下針對提供的配伍,進行詳細分析:

1. 治痛經:外陵穴配子宮穴、三陰交穴

  • 原理: 痛經多由氣血瘀滯、寒凝血瘀所致。外陵穴疏通胃經氣血,並協同子宮穴(歸經於任脈,主治婦科疾病)直接作用於子宮,調節子宮氣血;三陰交穴(脾、肝、腎三經交會穴)具有調理氣血、補益肝腎的功能,三穴合用,標本兼治,從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功能的角度,緩解痛經症狀。

2. 治胃痛:外陵穴配天樞、足三里、中脘

  • 原理: 天樞穴為大腸經募穴,具有通利大腸、調和腸胃的作用;中脘穴為胃之募穴,可理氣和胃、消食導滯;足三里穴為胃經合穴,具有健脾益胃、補中益氣的功效。外陵穴與此三穴配伍,共同作用於胃腸經絡,協同調理脾胃功能,改善胃氣,從而緩解胃痛。

3. 治闌尾炎:外陵穴配闌尾、足三里;或配曲池、上巨虛、闌尾

  • 原理: 闌尾炎多為炎症導致的疼痛。外陵穴疏通經絡,消炎止痛;闌尾穴(定位於闌尾處)直接作用於患處;足三里穴健脾益氣,提升機體抵抗力;曲池穴(大腸經原穴)具有清熱瀉火、通經活絡的作用;上巨虛穴(足陽明胃經穴)具有瀉熱通便的作用。不同的配伍方案,側重點略有不同,但都旨在消炎止痛,輔以提升機體免疫力來對抗炎症。

4. 治疝氣:外陵穴配太沖穴、三陰交穴

  • 原理: 疝氣多因肝氣鬱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太沖穴為肝經原穴,具有疏肝解鬱、調暢氣血的功效;三陰交穴調理氣血;外陵穴疏通胃經,協同肝經、脾腎經,共同調理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緩解疝氣症狀。

總體而言,外陵穴的配伍應用靈活多樣,其治療效果依賴於對病症的準確判斷和穴位的合理選擇。 需注意,以上僅為穴位配伍的基本原理,實際應用中需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由專業的中醫師進行診斷和治療。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痢疾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消化系統疾病

  • 闌尾炎
  • 消化不良
  • 腹股溝疝氣
  • 腹中有鳴叫聲
  • 慢性肝炎
  • 胃及十二指腸炎
  • 腸炎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子宮肌瘤
  • 月經腹痛

艾灸刮痧


艾灸外陵穴方法:

  1. 準備:
    • 艾條:選擇純艾條,無添加其他成分。
    • 艾灸盒:可選用艾灸盒,防止燙傷,並可集中熱量。
    • 灸具: 選用艾灸針或艾灸盒。
    • 酒精棉球:消毒用。
  2. 消毒: 用酒精棉球擦拭艾灸盒或艾灸針。
  3. 定位: 找到外陵穴位置,可以用手指輕輕按壓,找到敏感點。
  4. 施灸:
    • 艾灸盒: 將艾灸盒放置在外陵穴上,點燃艾條,放入艾灸盒中。
    • 艾灸針: 將艾灸針點燃後,置於外陵穴上。
  5. 時間: 每次艾灸5-10分鐘。
  6. 觀察: 觀察施灸部位,如有過熱或不適,立即停止施灸。
  7. 清理: 施灸結束後,用酒精棉球擦拭艾灸盒或艾灸針,並將艾灸盒或艾灸針放置乾燥通風處。

遠紅外線加熱外陵穴方法:

  1. 準備:
    • 遠紅外線燈:選擇可調節溫度的遠紅外線燈。
    • 毛巾:用來隔熱,防止燙傷。
  2. 定位: 找到外陵穴位置。
  3. 加熱: 將遠紅外線燈對準外陵穴,距離約10-15釐米,溫度設定在40-50度。
  4. 時間: 每次加熱10-15分鐘。
  5. 觀察: 觀察施灸部位,如有過熱或不適,立即停止加熱。
  6. 清理: 加熱完畢後,關閉遠紅外線燈,並將其放置通風處。

注意事項:

  • 孕婦禁灸。
  • 施灸時應注意觀察身體反應,如有不適,立即停止施灸。
  • 艾灸和遠紅外線加熱都應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避免操作不當造成傷害。

按摩推拿


外陵穴 按摩方法

重點程序:

  1. 準備姿勢:
    • 仰躺,雙腿自然伸直,放鬆身體。
    • 找到臍中位置。
  2. 定位外陵穴:
    • 從臍中往下1寸(約一個手指寬度)找到陰交穴。
    • 由陰交穴向兩側旁開2寸(約兩個手指寬度)找到外陵穴,左右各一個。
  3. 按摩方式:
    •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壓外陵穴,力度適中,以有酸脹感為宜。
    • 每次按壓5-10秒,然後放鬆。
    • 重複按壓5-10次。
  4. 按摩方向:
    • 可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輕輕旋轉。
  5. 配合呼吸:
    • 可配合深呼吸,吸氣時輕輕按壓,呼氣時放鬆。
  6. 按摩時間:
    • 每天按摩1-2次,每次5-10分鐘。

注意事項:

  • 孕婦禁用。
  • 若有特殊疾病或不適,請諮詢專業醫師或治療師。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