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奇經八脈考》~ 帶脈為病

回本書目錄

帶脈為病

1. 帶脈為病

秦越人曰: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溶溶緩慢貌)

白話文:

秦越人說:帶下病的症狀是腹部脹滿,腰部感覺像是坐在水中一樣緩慢而不適。

明堂曰:帶脈二穴,主腰腹縱溶溶如囊水之狀。婦人少腹痛,裡急後重,瘛瘲月事不調,赤白帶下,可針六分,灸七壯。

白話文:

明堂經記載:帶脈的兩個穴位,主治腰腹鬆軟下垂,狀似水囊。婦女腹痛、裡急後重、月經不調、白帶或赤帶,可以用針灸治療。針刺深度為六分,灸七壯。

張潔古曰:帶脈之病,太陰主之,宜灸章門二穴,三壯。

素問曰:邪客於太陰之絡,令人腰痛引小腹控䏚,不可以養息。(䏚謂季脅下之空軟處)

白話文:

張潔古說:帶脈的病症,應由太陰經負責治療,適合灸治章門兩個穴位,每次灸三次。

《素問》說:邪氣侵犯太陰經的絡脈,會使人感到腰痛,痛感牽連到小腹部,並且影響到肋骨下的軟弱部位,使得人無法安穩休息。

張仲景曰:大病瘥後,腰以下有水氣,牡蠣澤瀉散主之。若不已,灸章門穴。

白話文:

張仲景說:大病康復後,腰以下有水腫,可以使用牡蠣澤瀉散來治療。如果仍未好轉,可以在章門穴進行艾灸。

王叔和曰:帶脈為病,左右繞臍,腰脊痛,沖陰股也。

王海臟曰:小兒㿗疝,可灸章門三壯而愈,以其與帶脈行於厥陰之分,而太陰主之。

白話文:

王叔和說:帶脈發生病症時,會繞著肚臍左右疼痛,並且會引起腰背痛,影響到下腹部和大腿內側。

王海臟說:小兒患有疝氣,可以灸治章門穴三次就能痊癒,因為這個穴位位於帶脈循行的厥陰部分,且由太陰經所主管。

又曰:女子經病血崩,久而成枯者,宜澀之益之。血閉久而成竭者,宜益之破之。破血有三治,始則四物入紅花,調黃耆、肉桂。次則四物入紅花,調鯪鯉甲、桃仁、桂,童子小便,利酒煎服。末則四物入紅花,調易老沒藥散。

白話文:

又說:女性經期出血過多,時間久了而導致枯竭的,應該用收斂和滋補的方法治療。血脈阻塞時間久而導致竭盡的,應該用滋補和疏通的方法治療。疏通血脈有三種方法:一開始用四物湯(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加入紅花,配合黃耆和肉桂。接著用四物湯加入紅花,配合鯪鯉魚鱗、桃仁、肉桂和童子的尿液,用烈酒煎服。最後用四物湯加入紅花,配合易老沒藥散。

張子和曰:十二經與奇經七脈,皆上下周流,惟帶脈起少腹之側,季脅之下,環身一周,絡腰而過,如束帶之狀。而沖、任二脈,循腹脅,夾臍旁,傳流於氣衝,屬於帶脈,絡於督脈,沖、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岐,皆絡帶脈。因諸經上下往來,遺熱於帶脈之間,客熱鬱抑,白物滿溢,隨溲而下,綿綿不絕,是為白帶。內經云: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發為筋痿,及為白淫。

又曰:上者下之,下者上之,是矣。

白話文:

一開始我對這件事感到奇怪,後來想到晉景公膏肓穴有鬼的事情,可能是因為虛勞過度,鬼才得以趁虛佔據穴位。這個婦女可能也是勞心過度而虛弱,因此鬼附著在她的穴位上。艾灸後,穴位著針,鬼不得不離開。從此以後,凡是有這種病的人,我都會按壓這個穴位,不出所料,他們的穴位按起來會痠痛,我讓他們回去施予艾灸,無一不痊癒。這個穴位位於兩側肋骨下方一寸八分處,如果同時艾灸百會穴會更好。《內經》說:上半身有病在下半身施灸,下半身有病在上半身施灸。 白淫者,白物淫衍,如精之狀,男子因溲而下,女子綿綿而下也,皆從濕熱治之,與治痢同法。赤白痢乃邪熱傳於大腸,赤白帶乃邪熱傳於小腸,後世皆以赤為熱、白為寒,流誤千載,是醫誤之矣。又曰:資生經載一婦人患赤白帶下,有人為灸氣海未效,次日為灸帶脈穴,有鬼附耳云,昨日灸亦好,只灸我不著,今灸著我,我去矣,可為酒食祭我。其家如其言祭之,遂愈。

予初怪其事,因思晉景公膏肓二鬼之事,乃虛勞已甚,鬼得乘虛居之。此婦亦或勞心虛損,故鬼居之。灸既著穴,不得不去。自是凡有病此者,每為之按此穴,莫不應手痠痛,令歸灸之,無有不愈。其穴,在兩脅季肋之下一寸八分,若更灸百會穴尤佳。內經云:上有病下取之,下有病,上取之。

劉宗厚曰:帶下多本於陰虛陽竭,營氣不升,經脈凝澀,衛氣下陷,精氣積滯於下焦奇經之分,蘊釀而成。以帶脈為病得名,亦以病形而名,白者屬氣,赤者屬血,多因醉飽房勞,服食燥熱所致。亦有濕痰流注下焦者,腎肝陰淫濕勝者;或驚恐而木乘土位,濁液下流;或思慕無窮,發為筋痿,所謂二陽之病發心脾也;或余經濕熱,屈滯於少腹之下,或下元虛冷,子宮濕淫。

白話文:

劉宗厚說:白帶多是由於陰虛陽竭,營氣無法上升,經脈不通暢,衛氣下陷,精氣積聚在少腹部奇經的分支處,逐漸演變成白帶。以帶脈出現問題為疾病名稱,但也是根據疾病表現來命名。白帶偏白屬於氣虛,偏紅屬於血虛,多是因為過度飲酒、飲食過量、房事過度,或服用了燥熱的藥物導致。也有因濕痰流注到少腹部,導致腎臟和肝臟陰虛濕盛;或因驚嚇導致肝氣過旺而影響脾胃,污濁液體下流;或因思慮過多,導致筋脈萎縮,所謂的二陽之病影響到心脾;或因其他經脈濕熱,積聚在小腹下部;或因下元虛寒,子宮濕潤。

治之之法,或下或吐,或發中兼補,補中兼利,燥中兼升發,潤中兼溫養,或溫樸,或收澀,諸例不同,亦病機之活法也。

白話文:

治療的方法,有瀉下和催吐的,有發散和補益兼施的,有補益和泄利兼用的,有燥熱和升發並行的,有滋潤和溫養同時的,有溫和樸實的,有收斂澀化的。這些方法各有不同,也是針對不同的病機而靈活運用的。

巢元方病源曰:腎著病,腰痛冷如冰,身重腰如帶五千錢,不渴,小便利,因勞汗出,衣里冷濕而得,久則變為水也。千金用腎著湯,三因用滲濕湯,東垣用獨活湯主之。

白話文:

巢元方在《病源》中說:腎臟有疾病時,腰部疼痛冷得像冰塊,身體沉重,腰部好像綁了五千塊錢。不口渴,小便通暢。這是因為勞累後出汗,導致衣服裡面又冷又濕而引發的。時間久了,就會變成水腫。

《千金方》中用腎著湯治療;《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用滲濕湯治療;東垣劉完素用獨活湯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