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汝蘭

鼠疫約編

鼠疫約編

作者:羅汝蘭

朝代:清朝

基本介紹

鼠疫專著。清·鄭肖岩輯。書成於1901年。本書是在《鼠疫彙編》(清·吳子存撰,原名《治鼠疫法》,後經吳氏友人羅芷園增輯,改名《鼠疫彙編》,已佚)的基礎上,刪去其繁複蕪雜的部分,調整其編次,訂正而成。全書共為8篇。分別介紹鼠疫的預防,辨證及治法,並附醫案及驗方。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書中也存在某些荒誕不經的觀點。現有多種清刻本和《珍本醫書集成》本等。

內容

  • 第一篇:鼠疫源流

鼠疫是一種烈性傳染病,由鼠疫桿菌引起。鼠疫桿菌主要通過跳蚤叮咬傳播,也可以通過直接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或分泌物傳播。鼠疫在人類歷史上曾經造成過大規模的死亡,最著名的就是14世紀的黑死病。

  • 第二篇:鼠疫的症狀

鼠疫的症狀主要包括發熱、頭痛、肌肉疼痛、嘔吐、腹瀉、出血等。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可以分為腺鼠疫、肺鼠疫和敗血型鼠疫。腺鼠疫是鼠疫最常見的一種,主要表現為淋巴結腫大。肺鼠疫是一種嚴重的肺部感染,可以導致呼吸衰竭和死亡。敗血型鼠疫是一種全身性的感染,可以導致多器官衰竭和死亡。

  • 第三篇:鼠疫的診斷

鼠疫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臨床表現包括發熱、頭痛、肌肉疼痛、嘔吐、腹瀉、出血等。實驗室檢查可以檢測患者的血液、痰液或其他體液中的鼠疫桿菌。

  • 第四篇:鼠疫的治療

鼠疫的治療主要包括抗菌藥物、支持療法和隔離治療。抗菌藥物可以用於殺死鼠疫桿菌。支持療法可以用於緩解患者的症狀和改善患者的預後。隔離治療可以防止鼠疫的傳播。

  • 第五篇:鼠疫的預防

鼠疫的預防主要包括滅鼠、消毒和個人防護。滅鼠可以減少鼠疫桿菌的傳播。消毒可以殺死鼠疫桿菌。個人防護可以防止患者的血液、體液或分泌物與健康人接觸。

  • 第六篇:鼠疫的流行病學

鼠疫在全球範圍內都有發生,但主要集中在非洲、亞洲和南美洲。鼠疫的流行與鼠疫桿菌的宿主動物有關。鼠疫桿菌的宿主動物主要包括老鼠、跳蚤和旱獺。

  • 第七篇:鼠疫的歷史

鼠疫在人類歷史上曾經造成過大規模的死亡,最著名的就是14世紀的黑死病。黑死病是一種腺鼠疫,在歐洲造成了約2500萬人的死亡。

  • 第八篇:鼠疫的其他相關內容

鼠疫還有一些其他相關內容,包括鼠疫的流行病學、鼠疫的歷史、鼠疫的診斷和治療等。

結語

鼠疫是一種烈性傳染病,可以導致嚴重的後果。但是,鼠疫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通過滅鼠、消毒和個人防護,可以有效地預防鼠疫。如果出現鼠疫的症狀,應該立即就醫,以免耽誤治療。


李序

周序

羅序 (1)

羅序 (2)

自序

辨誤弁言

例言(上四條從羅本錄出)

探源篇 (1)

探源篇 (2)

避疫篇 (1)

避疫篇 (2)

病情篇 (1)

病情篇 (2)

病情篇 (3)

病情篇 (4)

病情篇 (5)

辨脈篇 (1)

辨脈篇 (2)

提綱篇

治法篇 (1)

治法篇 (2)

治法篇 (3)

治法篇 (4)

治法篇 (5)

治法篇 (6)

治法篇 (7)

治法篇 (8)

治法篇 (9)

治法篇 (10)

治法篇 (11)

醫案篇 (1)

醫案篇 (2)

醫案篇 (3)

醫案篇 (4)

醫案篇 (5)

醫案篇 (6)

醫案篇 (7)

醫案篇 (8)

醫案篇 (9)

醫案篇 (10)

醫案篇 (11)

驗方篇 (1)

驗方篇 (2)

驗方篇 (3)

驗方篇 (4)

驗方篇 (5)

驗方篇 (6)

驗方篇 (7)

驗方篇 (8)

驗方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