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約編》~ 治法篇 (4)
治法篇 (4)
1. 原方加減法(羅本載治法列今僭易之)
若敢按症加藥,按時服藥,服藥已多,熱毒已解。其瘀或從經絡散,或從咳嗽出,或從二便下,其病必輕,縱核未消,將原方加減接服,原注:加減法在本條之下。鄭注:如熱已罷,則減去柴葛,瘀已下則減輕桃紅等法。便可收功。
鄭按:此節總結上文,可見毒解瘀化,皆賴按症加藥,按時服藥,方有效驗。細讀原書各案,便知羅氏閱歷有得之言,信而可徵耳。
過此傳入中焦,有體壯毒盛而傳者,有誤服忌藥,助毒致盛而傳者,有改輕改緩,積毒致盛而傳者。此時猶不按證加重,急追多服,必無望矣。其證核愈腫大,面目紅赤,舌苔老黃,午後熱甚。若兼見渴,強壯者加重白虎湯,(上見)脈浮而促,加減味竹葉石膏湯,竹葉五錢,石膏八錢,麥冬六錢,本方甘草改三錢是也。
二證能加羚羊角、犀角、西藏紅花各錢半更好,或加梔子、黃芩各三錢亦好,皆宜日夜連三服,未愈再照服,以熱退為度。
鄭按:傳入中焦,大抵皆誤時誤藥少服緩服所致。其證面目紅赤,舌苔老黃,午後熱甚,若兼見渴,皆陽明熱毒熾盛。故重加白虎湯,倘有脈浮而促,故加竹葉石膏湯,減去人參、粳米、半夏三味,以滋肺胃之液,此二證能再加羚羊、犀角、藏紅花,尤見得力,否則或加梔芩亦可,然服法必須日夜連服也。
熱退未清,忽惡寒,鄭注:惡寒之時必發戰。旋大熱,鄭注:大熱之時必發汗。是謂戰汗,汗透熱解。若人虛汗出未透,致熱未清,宜加增液湯,以助其液,汗出自透,鄭注:可見陽明津液最關緊要。元參一兩,麥冬與本方生地各八錢是也。日夜二服。
鄭按:疫症有戰汗,亦泄邪大機括。魏柳洲云:脈象忽然雙伏,或單伏,而四肢厥冷,或爪甲青紫,欲戰汗也。宜熟記之。此皆忽寒發戰時,所現脈症也,不可不知。葉天士《溫熱篇》有云:邪在氣運流連者,可冀其戰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與汗並,熱達腠開,邪從汗出,然則餘熱未清,勿焉惡寒發戰,此時當啜粳米湯以助津液,則汗自透,即葉氏益胃法也。汗透則熱清,一鼓盪平,膚功迅奏。
若待汗出未透,始服增液湯以助之,恐緩不濟急。氣機一窒,汗竅不開,邪熱莫解,則更形棘手矣,管見所及,就正通方。
餘熱未退,小便閉而譫語,加車前、木通各二錢,羚羊角、犀角各錢半。貧者加車前、木通,淡竹葉、淡竹葉心各二錢,日夜二服,以小便利,熱退清為度。熱退清,間有譫語,亦無妨矣。加淡竹葉、竹葉心各錢半,每日一服,數服可愈也。
鄭按:原書眉批云:此譫語由小便閉,故以通小便為主,並治心肺。蓋治節不行,則熱邪從水道而出,譫語自平。如熱既退清,間有譫語,此君火未寧。故加竹葉、竹葉心,合本方之生地,亦仿導赤意也。
白話文:
如果能依照病情加藥,按時服藥,而且服藥次數夠多,熱毒自然就能解除。體內的瘀積可能會透過經絡消散,或是經由咳嗽排出,也可能從大小便排出,這樣病情一定會減輕。即使腫塊還沒完全消失,只要繼續服用原方再做加減調整,就能見效。原作者的註解說:加減藥的方法在這一條的後面。鄭氏的註解說:如果熱已經退了,就減少柴胡和葛根,如果瘀血已經排出,就減輕桃仁和紅花的用量,這樣就可以達到治療效果。
鄭氏按語:這段話總結了前面所說的,可見熱毒的解除和瘀血的消散,都依賴於根據病情加藥和按時服藥,這樣才能有效。仔細閱讀原書中的各個案例,就可以知道羅氏的經驗確實值得參考。
如果病情進一步傳入中焦,有的是因為體質強壯、毒邪太盛而傳入,有的是因為誤服了禁忌的藥物,助長了毒邪而傳入,也有的是因為擅自把藥方改得太輕或太慢,積累了毒邪而導致傳入。這個時候如果還不依照病情加重藥量,並且趕快多服藥,那就沒希望了。病情會出現腫塊越來越大,面色發紅,舌苔變黃,下午發熱更嚴重等現象。如果同時出現口渴,身體強壯的可以加重白虎湯的用量(前面有提到)。如果脈象浮而快,則改用加減味竹葉石膏湯,竹葉用五錢,石膏用八錢,麥冬用六錢,原本藥方中的甘草改成三錢。
以上兩種情況如果能再加入羚羊角、犀角、西藏紅花各一錢半會更好,或者加入梔子、黃芩各三錢也可以,都要日夜連續服用三次,如果還沒好,就繼續照這樣服用,直到熱退為止。
鄭氏按語:病情傳入中焦,大多是因為延誤治療、用藥錯誤、服藥太少或是服藥太慢所導致。症狀表現為面色發紅、舌苔發黃、下午發熱嚴重,如果同時出現口渴,都是陽明經熱毒旺盛的表現。所以要加重白虎湯的用量,如果脈象浮而快,則要改用竹葉石膏湯,減去人參、粳米和半夏三味藥,用以滋養肺和胃的津液。這兩種情況如果能再加入羚羊角、犀角和藏紅花,效果會更明顯,否則加入梔子和黃芩也可以,但是服用方法必須是日夜連續服用。
如果熱退了但沒有完全清除,突然感到怕冷,鄭氏的註解說:怕冷的時候一定會發抖。接著又發高燒,鄭氏的註解說:發高燒的時候一定會出汗。這就是所謂的戰汗,汗出透了,熱就會退。如果體虛的人出汗沒透徹,導致熱沒完全退,就應該加入增液湯,幫助津液生成,使汗水能夠順利透出。鄭氏的註解說:可見陽明的津液非常重要。增液湯的藥方是:玄參用一兩,麥冬和原方中的生地各用八錢。日夜服用兩次。
鄭氏按語:疫病出現戰汗,也是排泄病邪的重要時機。魏柳洲說:脈象突然雙伏,或是單伏,並且四肢冰冷,或是指甲青紫,這就是要發戰汗的徵兆,應該牢記。這都是在突然怕冷發抖時所出現的脈象和症狀,不可不知。葉天士在《溫熱篇》中說:如果病邪在氣分流連不去,可以期待它通過戰汗透出病邪,治療方法應該補益胃氣,讓病邪和汗水一起排出,當熱力到達肌膚腠理並打開時,病邪就會隨著汗水排出,這樣如果還有餘熱沒退乾淨,又出現怕冷發抖的狀況,這時候應該喝點粳米湯來幫助津液,這樣汗自然會透出,這就是葉天士補益胃氣的方法。汗透出來了,熱就會退去,病邪也就能一舉清除,效果很快就會出現。
如果等到汗出不透徹才開始服用增液湯來幫助它,恐怕就來不及了。如果氣機受阻,汗竅不開,病邪的熱就無法解除,情況會變得更加棘手。我所看到的就這些,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如果餘熱沒退,又出現小便不通和胡言亂語,就加入車前子和木通各兩錢,羚羊角和犀角各一錢半。貧困的人家可以只加車前子、木通、淡竹葉和淡竹葉心各兩錢,日夜服用兩次,等到小便順暢,熱退乾淨為止。熱退乾淨後,偶爾出現胡言亂語,也沒關係。可以加入淡竹葉和竹葉心各一錢半,每天服用一次,連續服用幾次就可以痊癒。
鄭氏按語:原書的眉批說:這種胡言亂語是因為小便不通所引起的,所以要以疏通小便為主,同時兼顧治療心肺。因為水道不通暢,熱邪就會從水道排出,胡言亂語自然就會平息。如果熱已經退乾淨了,但偶爾還會出現胡言亂語,這是因為君火(心火)還沒平靜下來。所以加入竹葉和竹葉心,配合原方中的生地,也是模仿導赤散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