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約編》~ 驗方篇 (3)
驗方篇 (3)
1. 內服驗方(十則)
按疫有五,天行時疫,有寒熱,有表裡,而此病多感地氣,與天行不同。土鬱成熱,顯是陽證。初起最忌溫補,如薑、桂、參、術之類,次忌溫散,如麻桂姜附之品。病重者以峻下為急著,間有瀉後仍死者。此乃病之不可救,非藥誤也。或有先用發散即《金鑑》荊防諸方,然後繼以寒涼者,亦有先用大苦寒,繼以溫補收功者。
此必其人質素虛寒,初已解其毒,後乃扶其元,百中一二而已。若先用溫補則斷斷不可。
經驗疫證方,見番禺陳春畋彙刊《鼠疫良方》
大青(三錢),青黛(二錢),人中黃(三錢),紫草茸(三錢),黃芩(三錢),花粉(三錢),連翹(三錢),忍冬藤(三錢),梔子(二錢)
此方屢驗。
急救核證經驗良方(湘上漁人刊傳)
升麻(一錢),紫地丁(二錢),山甲(錢半),生地(三錢),蘇銀花(二錢),甘草(錢半,生),赤芍(三錢),連翹(二錢),山梔(三錢)
此方最見切當,尚有先服一方,即升麻鱉甲湯去雄黃加麻黃,然方中川椒辛熱,仍不可用,故不錄。
加減銀翹散,廈門倍文齋印送,凡初起發熱不惡寒而渴,或徵惡寒發核者,病在上焦也不宜汗下用,用此方以解散之。
香連翹(一兩),銀花(一兩),苦梗(四錢),薄荷葉(四錢),生竹葉(四錢),荊芥(四錢,穗),牛蒡(六錢),生甘草(五錢),直殭蠶(三錢),蟬退(十個)
共為末,每服六錢,煎至香味出,即取服,勿濃煎,日三四服。熱未解者,再作服。胸悶者,加藿香、鬱金二三錢。渴甚加花粉,或加元參、麥冬以保津液。項腫咽痛者,加馬勃二錢,元參二錢。
葉天士神犀丹(見《溫熱經緯》)
真犀角(磨汁),石菖蒲,黃芩(各六兩),生地黃(冷水洗淨浸透,搗絞汁),銀花(各一斤,如有鮮者,搗汁用尤良),糞清,香連翹(各十兩),板藍根(九兩,無則以飛淨青黛代之),淡香豉(八兩),大元參(七兩),天花粉,紫草(各四兩)
上藥各生曬研細,忌用火炒。以犀角地黃汁糞清和搗為丸。切勿加蜜如難丸可將香豉煮爛。每重三錢,涼開水化服,日二次,小兒減半,如無糞清,或用金汁水,或加人中黃四兩研入俱可。
王孟英云:溫熱暑疫,諸病邪不即解,耗液傷營,逆傳內陷,痙厥昏狂,譫語發斑等證。但看病人舌色干光,或紫絳,或圓硬,或黑苔,皆以此丹救之。若初病即覺神情昏躁,而舌赤口乾者,是溫暑直入營分。酷暑之時,陰虛之體,及新產婦人,患此最多,急須用此,多可挽回。
切勿拘泥日數,誤投別藥以僨事也。兼治痘瘄毒重,夾帶紫斑危證,暨痘疹後餘毒內熾,口糜咽腐,目赤神煩諸證。
白話文:
內服驗方(十則)
關於疫病,有五種不同的情況。其中一種是天行時疫,這種病症有時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也有分表裡症狀,而這種病多半是受到地氣影響,與天行時疫不太一樣。地氣鬱結容易產生熱,這明顯屬於陽證。剛開始發病時最忌諱使用溫補藥物,像是薑、桂枝、人參、白朮之類的藥材;其次要避免使用溫散的藥物,例如麻黃、桂枝、乾薑、附子等藥材。病情嚴重的,必須以峻猛的瀉藥來緊急處理,但有時即使瀉下後仍然會死亡,這是因為疾病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並不是藥物使用錯誤。
有時候,會先使用發散藥物,就像《金鑑》中記載的荊防之類的方劑,然後再接著使用寒涼藥物;也有先使用大苦大寒藥物,之後再用溫補藥物來收尾。
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患者體質原本就虛寒,先用藥物解除了體內的毒素,然後再扶正元氣,但這種情況百中只有一二而已。如果一開始就使用溫補藥物,那是絕對不可以的。
經驗疫證方,摘錄自番禺陳春畋彙刊的《鼠疫良方》:
大青葉(三錢),青黛(二錢),人中黃(三錢),紫草茸(三錢),黃芩(三錢),花粉(三錢),連翹(三錢),忍冬藤(三錢),梔子(二錢)。
此方多次驗證有效。
急救核證經驗良方(湘上漁人刊傳):
升麻(一錢),紫花地丁(二錢),穿山甲(一錢半),生地黃(三錢),蘇銀花(二錢),甘草(一錢半,生用),赤芍(三錢),連翹(二錢),山梔子(三錢)。
此方藥效明確且恰當,雖然也有先服用升麻鱉甲湯去掉雄黃加入麻黃的用法,但由於方中的川椒辛熱,所以不採用,因此沒有列入。
加減銀翹散,廈門倍文齋印送,凡是剛開始發熱卻不覺得冷反而口渴,或是出現發冷、身上長出核狀物的,都是病邪在於上焦,不適合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來治療,應當使用此方來疏解散邪。
連翹(一兩),銀花(一兩),桔梗(四錢),薄荷葉(四錢),生竹葉(四錢),荊芥(四錢,用穗),牛蒡子(六錢),生甘草(五錢),殭蠶(三錢,直挺的),蟬蛻(十個)。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六錢,加水煎煮,等到藥香散發出來後即可服用,不要濃煎,一天服用三到四次。如果熱度還沒有退,可以再次服用。如果感到胸悶,可以加入藿香、鬱金各二三錢。如果口渴得很厲害,可以加入花粉,或者加入元參、麥冬來保護體內的津液。如果頸部腫痛或咽喉疼痛,可以加入馬勃二錢、元參二錢。
葉天士神犀丹(見《溫熱經緯》):
真犀角(磨成汁),石菖蒲,黃芩(各六兩),生地黃(用冷水洗淨浸泡透,然後搗爛絞汁),銀花(各一斤,如果有新鮮的,搗汁使用效果更好),糞清,連翹(各十兩),板藍根(九兩,如果沒有可以用經過處理的青黛代替),淡豆豉(八兩),大元參(七兩),天花粉,紫草(各四兩)。
以上藥材都要生曬後研磨成細末,切記不可用火炒。用犀角汁、生地黃汁和糞清一起搗爛和成藥丸。切記不要加入蜂蜜,如果難以成丸,可以將淡豆豉煮爛再加入。每顆藥丸重三錢,用涼開水化開服用,每天服用兩次,小兒減半。如果沒有糞清,可以用金汁水代替,或者加入人中黃四兩研磨後加入也可以。
王孟英說:溫熱暑疫等各種疾病,如果病邪不能立即解除,導致耗損體內津液、損傷營血,以致病邪逆傳內陷,出現抽搐、昏迷、狂躁、說胡話、發斑等症狀。只要看到病人舌頭呈現乾燥無光澤,或是紫紅色、僵硬,或是有黑苔,都可以用此丹來治療。如果剛發病就感覺精神昏亂煩躁,而且舌頭紅、口乾,就是溫暑邪氣直接進入營分。在酷暑時節,陰虛體質的人,以及剛生產完的婦女,最容易罹患此病,必須趕快使用此藥,多半可以挽救。
千萬不要拘泥於發病的天數,如果誤用了其他藥物,就會耽誤病情。此藥還能治療痘瘡病情嚴重、夾帶紫斑的危重病症,以及痘疹後餘毒未清、導致口瘡咽喉潰爛、眼睛紅腫、精神煩躁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