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汝蘭

《鼠疫約編》~ 病情篇 (4)

回本書目錄

病情篇 (4)

1. 各症重輕辨(羅本作各症列)

見核作熱,在出麻痘之時,亦宜服此方,以此症至危至速。此方亦兼治麻痘,即有熱無核,而慮其出麻痘。驗之兩耳尾,兩中指尖,不冷,知非麻痘也。鄭注:此言與麻痘異。服藥後,口嗽瘀血,小便如血,大便下血,鄭注:或下醬色糞。婦女非月信血至,鄭注:或色帶紫黑。

系瘀血外行,為順症,不必慮。鄭注:此言瘀出毒解,最為順症。初愈後手足微冷,氣血未達也,與本症之熱厥異,與虛寒之寒厥亦異。對時自暖,鄭注:此言初愈肢微冷,不可驟服溫補藥。愈後七八日不大便,精液未充也。與前之熱毒秘結異,鄭注:此言愈後不宜再用承氣。

愈後身與足浮腫,氣復而血未復,氣無所依附也。與氣滯而鬱之氣腫異,與水泛而溢之水腫亦異。二三日血復自消,鄭注:此言愈後浮腫不宜服破氣利水藥。重危之症,初不急追多服,日夜惟二服,至六七日汗出瘀下,病愈人困,幾無人色,昏昏熟睡,脈亦和緩無汗,困也非脫也。鄭注:此時只可進稀粥,不可服補藥。

以上四症,皆足駭人,切勿溫補寒下,破氣利水,以致虛而又虛。此總結上文四症,足見初愈亦不可誤藥。熱退復熱,予見多矣,無庸慌張,惟食取清潤,藥用滋陰,安靜調食,十餘日愈矣。鄭注:此復熱乃愈,後陰虛生內熱症也。故藥用滋陰。證已屬熱,藥忌溫散,如麻黃、桂枝、細辛、羌活、獨活、防風、荊芥、陳皮、半夏、香薷、香附,及姜附桂參蓍術,凡一切焦燥溫補之藥,初不宜用。即熱未盡除核未盡消仍不宜用。

鄭注:切忌辛熱溫補之藥,即食品亦忌熱補。芩連苦寒,清熱必用,然苦寒化燥,固不可多次用,亦各有專經,尤不可紊亂用,見於吳又可、吳鞠通之書。鄭注:可見當用芩連者,須有準則,匪特苦能化燥且苦寒最傷胃陽生氣。黃硝善下,攻邪必用,然亦未可驟用。蓋初病發熱,邪尚在表,遽下必陷入里,必見脹痛結流,及脈厥體厥,六證見一,方可速下,宜速下者不宜遲,宜重下者不宜輕。若老弱宜酌下,切勿遲疑自誤。

鄭注:用硝黃者當下則下,當重則重,惟初病則不可遽下。即退熱之藥,亦有未可誤用。如地骨皮能治骨蒸虛熱,何首烏能退入里陰邪,此證誤用必引邪深入,熱難退而足腫矣。鄭注:用里藥以退熱必反引邪深入,故舉地骨、首烏以概其餘。熱清核未盡消,仍宜戒口,雞鴿牛羊,蝦蟹蔥蒜,糯米麵酒,凡生冷熱滯有毒等物,切不可食。鄭注:此言初愈仍宜戒口,俾免食復。

初起微熱,固忌艾火、房事。鄭注:疫病起時即無病者,亦須切戒房事,犯者難救。慎之。及熱初退,尤忌冷粥熱粥,原注:此最易犯。鄭注:曾見數人熱初退能起坐啜粥一碗,少頃即亡。蕎麥,俗名三角麥。悲傷惱怒吵鬧,原注:犯必即死。亦忌飽食炙火厚味。犯必復病。

白話文:

觀察到體內出現像核一樣的發熱,在出麻疹或痘疹的時候,也應該服用這個藥方,因為這種病症發展非常迅速且危險。這個藥方也可以用來治療麻疹或痘疹,即使沒有明顯的發熱腫塊,但如果擔心可能會出麻疹或痘疹,也可以使用。可以觀察兩耳耳垂、兩手中指指尖是否冰冷,如果不是冰冷,就表示不是麻疹或痘疹。

服用藥物後,可能會出現口中咳出瘀血,小便像血一樣,大便也帶血,或排出像醬油顏色的糞便。女性如果不是月經期間卻出現出血,或是顏色帶有紫黑色,這些都是體內瘀血排出體外的正常現象,不必擔心。這表示瘀血排出,身體正在解毒,是好轉的現象。

剛痊癒後,手腳可能會稍微冰冷,這是因為氣血還沒有完全恢復,與熱性疾病導致的手腳厥冷不同,也與虛寒引起的厥冷不同。等到身體自然溫暖後就會恢復正常,這表示剛痊癒肢體微微冰冷,不應該馬上服用溫補藥物。痊癒後七八天沒有排便,這是因為身體的精液還沒有完全恢復,與之前因熱毒引起的便秘不同,這表示痊癒後不應該再使用瀉下的藥物。

痊癒後身體或腳可能會出現浮腫,這是因為氣恢復了但血還沒恢復,氣失去了依附。這和氣滯引起的腫脹不同,也和水腫不同。過兩三天,等到血恢復了,腫脹就會自然消退,這表示痊癒後不應該服用破氣利水的藥物。

對於病情嚴重危險的情況,一開始不要急著大量服藥,每天早晚各服一次就好,服用六七天後,等到汗出、瘀血排出,病就好轉了。但這時候病人會非常疲憊,面色蒼白,昏昏沉沉地睡著,脈搏也變得緩和,沒有出汗,這只是疲憊,不是脫虛。這時候只能喝稀粥,不能吃補藥。

以上這四種情況都非常嚇人,千萬不要使用溫補、寒涼、破氣、利水的藥物,以免身體更加虛弱。這是在總結上述四種情況,說明剛痊癒也不能亂用藥。發燒退了又燒起來的情況很常見,不用慌張,飲食方面要清淡滋潤,藥物方面要用滋陰的藥物,靜養並注意飲食,十幾天就會痊癒。這時的復燒是痊癒後陰虛導致的內熱,所以要用滋陰的藥物。因為病症已經屬於熱性,所以藥物要避免使用溫散的藥物,例如麻黃、桂枝、細辛、羌活、獨活、防風、荊芥、陳皮、半夏、香薷、香附,以及薑、附子、桂枝、人參、黃耆、白朮等所有燥熱溫補的藥物,一開始都不應該使用。即使發燒還沒有完全退去,腫塊還沒有完全消退,也不應該使用。

要嚴格禁止辛辣溫補的藥物,就連食物也要避免熱補的。黃芩和黃連等苦寒藥物,是清熱的必需藥物,但苦寒藥物容易使身體乾燥,所以不能多次使用,而且每種藥物都有其特定的作用經絡,不能隨意混用,這在吳又可、吳鞠通的書中都有提到。可見當使用黃芩黃連時,必須有準則,因為苦味容易使身體乾燥,而且苦寒的藥物最容易傷害胃氣和陽氣。芒硝這種藥物擅長瀉下,攻邪的時候必須使用,但也不能馬上就用。因為疾病初期發熱時,邪氣還在體表,如果馬上就用瀉下的藥物,邪氣就會被引入體內,出現腹脹、疼痛、結塊、下痢,以及脈象和身體虛冷的現象,出現這六種情況中的一種時,才能立刻使用瀉下的藥物,應該使用瀉下藥物時,不應該遲疑,應該用重劑量時,不應該用輕劑量。如果是老人或體弱的人,則要酌情使用,但也不可以遲疑而耽誤病情。

使用芒硝或大黃等瀉下藥物時,應該使用就使用,應該用重劑量時就用重劑量,但一開始發病時則不可以馬上使用。即使是退熱的藥物,也不能亂用。例如地骨皮可以治療骨蒸虛熱,何首烏可以退入裏的陰邪,如果在這個時候誤用,必定會引邪深入體內,導致熱更難退,而且腳也會腫起來。用來退裡熱的藥物會反過來引邪深入體內,這裡用來地骨皮和何首烏只是舉例,其他藥物也是一樣。

發熱退了,腫塊還沒有完全消退時,仍然要忌口,雞肉、鴿肉、牛肉、羊肉、蝦、蟹、蔥、蒜、糯米、麵食、酒等所有生冷、熱性、滯氣、有毒的食物都絕對不可以吃。

剛開始出現輕微發熱時,就要避免艾灸和房事。瘟疫開始流行的時候,即使沒有生病的人,也要避免房事,否則難以痊癒。要特別謹慎。發熱剛退時,尤其要避免喝冷粥和熱粥,因為這最容易犯。有人發燒剛退,能夠坐起來喝一碗粥,很快就去世了。另外蕎麥,也要避免。悲傷、惱怒、吵鬧,都絕對要避免,否則會立刻死亡。也要避免吃得太飽、吃燒烤和油膩的食物,否則會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