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風水」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風水是一種以自然界的力量來解釋事物的方法,它認為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人體的健康與自然界的風水息息相關。在古代,人們認為風水不良會導致疾病,因此發展出了一系列的中醫證候來診斷和治療風水相關的疾病。

這些中醫證候主要包括:

  • 頭痛:頭痛是風水不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它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風寒、風熱、風濕等。
  • 失眠:失眠也是風水不良的常見症狀,它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肝鬱、心火旺盛、痰濕等。
  • 耳鳴:耳鳴是風水不良的另一個常見症狀,它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風寒、風熱、痰濕等。
  • 腰痛:腰痛是風水不良的常見症狀,它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腎虛、肝腎陰虛、氣血不足等。
  • 腿痛:腿痛是風水不良的常見症狀,它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風寒、風濕、氣血不足等。

這些中醫證候可以用來診斷和治療風水相關的疾病。通過調理患者的體質,改善患者的風水環境,可以有效地緩解和治療這些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風水是中醫的一種理論,它並不是一種科學。因此,在使用風水來診斷和治療疾病時,一定要遵循醫生的建議,不要盲目相信風水。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防己黃耆湯

  • 1.《本草崇原》:「愚按:防己氣味辛平,莖空藤蔓,根紋如車輻,能啟在下之水精而上升,通在內之經脈而外達,故《金匱要略》云: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者,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又云: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耆湯主之。
  • 2.《皇漢醫學》:「**《外臺》防己黃耆湯,治風水脈浮,為在表,其人或頭汗出,表無他病,病者但下重,從腰以上為和,腰以下當腫及陰,難以屈伸者。(《金匱要略》)**
  • 3.《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金鑒》云:『“氣水”之“氣”字,當為“風”字。』若無水虛脹者,為風水,發其汗即已。按風水脈沉者,宜此方汗之,當參看防己黃耆湯條。又按《金匱小注》未見杏子湯,恐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子炳以為未妥,謂為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試於事實,子炳為優。」
  • 4.《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風濕相搏,客在皮膚,一身盡重,四肢少力,關節煩疼,時自汗出,灑淅惡風,不欲去衣。及治風水客搏,腰腳浮腫,上輕下重,不能屈伸。
  • 5.《雞峰普濟方》:「治營衛虛弱,風濕相乘,關節煩疼,一身盡重,惡風自汗,灑淅,不欲去衣,及治風水客搏,腰腳浮腫,上輕下重,不能屈伸,大便不利
▼ 展開更多

越婢湯

  • 1.《類證治裁》:「潔,滲利也。風水脈浮者,開鬼門,越婢湯。腠理為鬼門。開,發汗也。肺脾不運者,消皮水,防己茯苓湯、五皮飲。按五水: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也。仲景曰:風水脈浮,骨節疼痛,惡風。皮水脈亦浮,跗腫,按之沒指,不惡風,腹如鼓,不渴,當發汗。正水脈沉遲,身發熱,自喘。
  • 2.《類證治裁》:「〔風水〕,越婢湯,見二卷咳嗽。
  • 3.《本經疏證》:「越婢湯治風水,竝證明不渴。白虎湯之治渴者,必加人薓,其不加人薓證,亦竝不言渴。豈石膏之治熱,必熱而不渴者,乃為恰當乎?是可知,石膏止能治六淫所化之熱矣。故仲景用石膏者,十一方。同麻黃用者,六。同大黃用者,一。同防己用者,一。同桂枝、白薇用者,一。
  • 4.《本經疏證》:「然大青龍湯、《古今錄驗》續命湯、《千金》三黃湯治風寒,越婢湯治風水,文蛤湯治水氣,桂枝芍藥知母湯治風溼,仍係外寒水氣,交關為害。惟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麻黃升麻湯,外寒未盡,裏已化熱,絕不與水氣相干。但一則曰「汗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
  • 5.《皇漢醫學》:「**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者,越婢湯主之。(《金匱要略》)**
▼ 展開更多

大青龍湯

  • 1.《本經疏證》:「然大青龍湯、《古今錄驗》續命湯、《千金》三黃湯治風寒,越婢湯治風水,文蛤湯治水氣,桂枝芍藥知母湯治風溼,仍係外寒水氣,交關為害。惟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麻黃升麻湯,外寒未盡,裏已化熱,絕不與水氣相干。但一則曰「汗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
  • 2.《皇漢醫學》:「《方輿輗》本方條曰:「溢飲為四飲之一,此由水氣溢於表也,其變或腫如風水者有之,或痛類痛風者有之,比類取大青龍湯微似汗,即愈。」

桂枝芍藥知母湯

  • 1.《本經疏證》:「然大青龍湯、《古今錄驗》續命湯、《千金》三黃湯治風寒,越婢湯治風水,文蛤湯治水氣,桂枝芍藥知母湯治風溼,仍係外寒水氣,交關為害。惟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麻黃升麻湯,外寒未盡,裏已化熱,絕不與水氣相干。但一則曰「汗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

麻黃湯

  • 1.《成方切用》:「(小字宜玩,觀沉小屬少陰句,可知正水而不喘。脈沉而加小,即從少陰論治,亦即石水治法,所以石水不出方也。)浮者為風,無水虛腫者為氣水,發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徐忠可曰:仲景於風水皮水裡水皆出方。獨所云石水不出方。觀所出之方,似乎責之手足太陽,手足太陰。
  • 2.《張氏醫通》:「杏子湯,治風水虛脹脈浮。發其汗即已。
  • 3.《醫通祖方》:「治風水虛脹,脈浮。發其汗即已。
  • 4.《方劑辭典》:「麻黃湯,療風水。身體面目盡浮腫。腰背牽引髀股。不能食方。(外臺)

腎著湯

  • 1.《湯頭歌訣》:「(《金匱》)內用乾薑,茯苓甘草白朮襄。傷濕身痛與腰冷,亦名甘姜苓朮湯。〔乾薑(炮)、茯苓各四兩,炙甘草、白朮(炒)各二兩。數藥行水補土,此濕邪在經而未入腑臟者。〕黃耆防己(湯,《金匱》)除姜茯,術甘薑棗共煎嘗。此治風水與諸濕,身重汗出服之良。

四物湯

  • 1.《馮氏錦囊秘錄》:「人有行房,用力過度,則汗出於腎,《經》言汗出於腎,逢於風,內不得入於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膚,傳於胕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治宜滋腎散風,如四物湯加荊防羌柴防己之類。不可作脾虛濕腫,而用參朮,及利水之藥,愈使風邪內陷。

越婢加朮湯

  • 1.《金匱方歌括》:「男元犀按。風水皮水之外。有正水而兼色黃。名里水。里水雖無發汗之法。而邪盛正不衰者。亦必藉麻黃之力深入其中。透出於外。以收捷效。今色黃。是濕熱相雜於內。宜此湯。如寒氣凝結於內。宜甘草麻黃湯。
  • 2.《金匱方歌括》:「歌曰,里水脈沉面目黃。水風相搏濕為殃。專需越婢平風水。四兩術司去濕良。

桂枝湯

  • 1.《經方例釋》:「氣上衝加桂枝者,為邪甚於上,欲傳於裡,而里不受也,故以桂枝湯發之。傷寒太陽病下之,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外臺·風水篇》防己湯,防己、白朮各四兩,黃耆五兩五乃二之誤,甘草、生薑、大棗與桂枝湯同,其防己作木防己。風濕篇作漢防己,是用木、用漢可隨宜也。

大承氣湯

  • 1.《醫學摘粹》:「如陽黃內有瘀熱宜下者,以大承氣湯去厚朴加梔子茵陳主之,如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出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脈自沉,以汗出浴水,水從毛孔入得之,此名黃汗,以黃耆桂枝芍藥苦酒湯主之。如身疼痛煩躁,小便不利者,以桂枝加黃耆湯主之。

消風散

  • 1.《醫方集解》:「敗毒散合消風散(見風門),名消風敗毒散:治風毒癮疹,及風水、皮水在表,宜從汗解者。本方加陳廩米,名倉廩散:治噤口痢(乃熱毒衝心,食入則吐,單陳廩米煎湯,治痢後大渴,飲水不止)。

苦酒湯

  • 1.《醫學摘粹》:「如陽黃內有瘀熱宜下者,以大承氣湯去厚朴加梔子茵陳主之,如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出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脈自沉,以汗出浴水,水從毛孔入得之,此名黃汗,以黃耆桂枝芍藥苦酒湯主之。如身疼痛煩躁,小便不利者,以桂枝加黃耆湯主之。
  • 2.《奇效良方》:「治黃汗身體腫,發熱汗出而不渴,狀如風水,汗出沾衣,色黃如柏汁,脈自沉。此由汗出入水中浴,水入汗孔中,從外而得之。

桂枝加黃耆湯

  • 1.《退思集類方歌註》:「(浮為在表,當從汗解。若脈沉者,又當利其小便。)黃汗沾衣色正黃,致病之由濕熱斷。歷節風水頗相同,臨證推求理自判。(黃汗與歷節相似,但歷節一身盡熱,黃汗則身熱而脛冷;又與風水相似,但風水惡風,黃汗不惡風為異。且歷節、風水,汗色不黃,為可辨也。)
  • 2.《退思集類方歌注》:「(浮為在表,當從汗解。若脈沉者,又當利其小便。)黃汗沾衣色正黃,致病之由濕熱斷。歷節風水頗相同,臨證推求理自判。(黃汗與歷節相似,但歷節一身盡熱,黃汗則身熱而脛冷;又與風水相似,但風水惡風,黃汗不惡風為異。且歷節、風水,汗色不黃,為可辨也。)

越婢加半夏湯

  • 1.《金匱方歌括》:「歌曰,風水多兮氣亦多。水風相搏浪滔滔。全憑越婢平風水。加夏半升奠巨波。
  • 2.《理瀹駢文》:「(上消屬肺火宜黃連花粉烏梅)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宜斂本草白芍治肺脹又古方有杏仁青黛訶子肉佐以海粉半夏便香附栝蔞加薑汁白蜜調者可以擦胸背如脈浮心下有水氣或欲作風水者用仲景越婢加半夏湯或小青龍加石膏湯煎抹)肺積。(在右脅咳喘名息賁參用金仙膏)肺痿肺癰。

甘草麻黃湯

  • 1.《祖劑》:「即麻黃湯去杏仁、桂枝,治風水。

防己茯苓湯

  • 1.《醫學實在易》:「_金匱防己茯苓湯_,治皮水,此症因肺閉則木不逆下而泛溢皮膚,狀與風水相似,但不惡寒為度。
  • 2.《金匱方歌括》:「徐忠可云。藥亦同防己黃耆湯。但去朮加桂苓者。風水之濕在經絡。近內。皮水之濕在皮膚。近外。故但以苓協桂滲周身之濕。而不以術燥其中氣也。不用薑、棗者。濕不在上焦之營衛。無取乎宣之也。

麻黃附子甘草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金鑒》云:『“氣水”之“氣”字,當為“風”字。』若無水虛脹者,為風水,發其汗即已。按風水脈沉者,宜此方汗之,當參看防己黃耆湯條。又按《金匱小注》未見杏子湯,恐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子炳以為未妥,謂為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試於事實,子炳為優。」

三黃湯

  • 1.《本經疏證》:「然大青龍湯、《古今錄驗》續命湯、《千金》三黃湯治風寒,越婢湯治風水,文蛤湯治水氣,桂枝芍藥知母湯治風溼,仍係外寒水氣,交關為害。惟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麻黃升麻湯,外寒未盡,裏已化熱,絕不與水氣相干。但一則曰「汗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

續命湯

  • 1.《本經疏證》:「然大青龍湯、《古今錄驗》續命湯、《千金》三黃湯治風寒,越婢湯治風水,文蛤湯治水氣,桂枝芍藥知母湯治風溼,仍係外寒水氣,交關為害。惟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麻黃升麻湯,外寒未盡,裏已化熱,絕不與水氣相干。但一則曰「汗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

小青龍加石膏湯

  • 1.《理瀹駢文》:「(上消屬肺火宜黃連花粉烏梅)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宜斂本草白芍治肺脹又古方有杏仁青黛訶子肉佐以海粉半夏便香附栝蔞加薑汁白蜜調者可以擦胸背如脈浮心下有水氣或欲作風水者用仲景越婢加半夏湯或小青龍加石膏湯煎抹)肺積。(在右脅咳喘名息賁參用金仙膏)肺痿肺癰。

人參敗毒散

  • 1.《齊氏醫案》:「全方加荊、防、樸、陳、僵、蟬、藿香,名消風敗毒散。治風毒癮疹及風水、皮水在表宜從汗解者。
  • 2.《醫方集解》:「敗毒散合消風散(見風門),名消風敗毒散:治風毒癮疹,及風水、皮水在表,宜從汗解者。本方加陳廩米,名倉廩散:治噤口痢(乃熱毒衝心,食入則吐,單陳廩米煎湯,治痢後大渴,飲水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