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五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0)

1. 痿脈案

蕭,中年後腎虧火動,足膝痠軟,脈虛駃而促。初用六味湯加懷牛膝,繼用虎潛丸鎖陽,服後甚適。但坐久腰府熱騰,小腹收引氣升,脘膈不舒。症因沖督經虛,龍焰不伏,非理臟真所得效。擬龜鹿二仙膏加豬脊髓,同熬酒和服,得效。

白話文:

蕭,中年之後腎氣虧損,虛火上升,導致膝蓋痠軟無力,脈搏虛弱、緩慢而急促。最初用六味湯加入懷牛膝治療,後來又用虎潛丸去除鎖陽,服藥後感覺好轉。但是,坐久了腰部和背部就會發熱,小腹收縮,氣往上串,胃脘和膈肌感到不適。病因是督脈和沖脈虛弱,虛火無法鎮定,不是靠調理臟腑就能見效的。考慮使用龜鹿二仙膏加入豬脊髓,一起熬煮成藥酒服用,治療效果良好。

李,瘧邪失汗誤藥,濕邪入絡,四肢痿廢,用除濕理絡,手足能運。然值冬寒氣血斂澀,少腹逼窄,背脊拘急,脛膝麻頑,步履歪倒,知其陰陽維不司約束,侵及任督俱病也。用杜仲狗脊強筋骨而利俯仰,五加皮、牛膝益肝腎而治拘攣,當歸白芍以和營,茯苓萆薢以逐濕,秦艽獨活以治痹,玉竹桑枝以潤風燥,理肢節,加桑寄生通經絡,煎服十數劑,諸症漸減。又將前方參入鹿膠、沙苑子、小茴香以通治奇脈,丸服酒下,獲痊。

白話文:

有一個姓李的患者,患了瘧疾後,因誤服藥物而使濕邪侵入了絡脈,導致四肢萎廢。醫生採用了除濕理絡的治療方法,使他的手足能夠活動了。然而到了冬天,天氣寒冷,氣血斂澀,少腹逼窄,背脊拘急,脛膝麻木頑固,步履歪倒。醫生知道他的陰陽維脈不司約束,侵犯了任督兩脈,所以造成了這些病症。於是,醫生採用了杜仲、狗脊來強健筋骨,使他能夠俯仰自如;五加皮、牛膝來滋補肝腎,治療拘攣;當歸、白芍來和營血;茯苓、萆薢來祛除濕邪;秦艽、獨活來治療痹症;玉竹、桑枝來潤風燥,理肢節;並加入桑寄生來疏通經絡。煎服了十幾劑藥後,李姓患者的諸多病症逐漸減輕了。後來,醫生又在原來的方劑中加入鹿膠、沙苑子、小茴香來疏通奇脈,製成藥丸,用酒送服,這名患者最終痊癒了。

族兒,脊骨手足痿縱,此督脈及宗筋病。《內經》治痿,獨取陽明,以陽明為宗筋之會,陽明虛則宗筋失養,無以束筋骨利機關也。童年坐臥風濕,虛邪襲入,遂致筋脈失司,欲除風濕,須理督脈,兼養宗筋乃效。方用歸、芎、參、朮、牛膝、鹿膠、茯苓、木瓜、寄生、桑枝、薑黃威靈仙,十服肢體運動已活。去鹿膠、薑黃、川芎、木瓜、威靈仙,加杜仲、玉竹、杞子、虎脛骨,數十服行立復常。

白話文:

小孩脊椎、手腳萎縮無力,這是督脈和宗筋發生病變。《內經》中治療痿症,單獨採用陽明經,因為陽明經是宗筋的匯聚之處,陽明經虛弱,則宗筋得不到滋養,無法束縛筋骨,使關節靈活。小孩因坐臥在潮濕的地方,虛弱邪氣入侵體內,導致筋脈失調,要想祛除風濕,必須調理督脈,同時滋養宗筋纔有效。方劑中使用當歸、川芎、人參、白朮、牛膝、鹿膠、茯苓、木瓜、寄生、桑枝、薑黃、威靈仙,服用十劑後四肢活動已靈活。去掉鹿膠、薑黃、川芎、木瓜、威靈仙,加入杜仲、玉竹、杞子、虎脛骨,服用數十劑後就能行走立正,恢復正常。

張氏,四肢痿弱,動履艱難,脈澀且弱,為營虛之候。經言天癸將絕,系太衝脈衰,乃陰吹帶濁,宿恙頻興。因知沖為血海,隸於陽明,陽明虛則衝脈不榮,而宗筋弛縱,無以束筋骨,利機關。法當調補營血以實奇經。人參、杞子、茯苓、牛膝(酒蒸)、熟地、當歸、杜仲(酒焙)、山藥(炒)、木瓜、薑、棗,水煎。十數服漸愈。

白話文:

張氏,四肢軟弱無力,行走困難,脈搏澀弱,是營陰虛弱的症狀。經書上說天癸將要絕盡,是太沖脈衰弱,陰氣吹動帶濁,宿疾頻頻發作。由此知道沖脈是血海,隸屬於陽明經,陽明虛弱則沖脈失於濡養,宗筋鬆弛縱散,不能約束筋骨,失去敏捷的功能。治療方法應當調補營血以實奇經。使用人參、枸杞子、茯苓、牛膝(酒蒸)、熟地黃、當歸、杜仲(酒焙)、山藥(炒)、木瓜、生薑、大棗,水煎服。服用十幾劑後逐漸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