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註》~ 退思集類方歌注 (39)
退思集類方歌注 (39)
1. 〔附〕枳實理中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寒實結胸,胸膈高起,手不可近者。
理中湯原方加枳實(麩炒)一兩,茯苓二兩,水泛丸。
枳實理中丸茯苓,參甘薑朮互調停,寒痰凝結胸中痛,破結通陽此法靈。(按:寒實結胸,無熱證者,仲景用三物白散以溫下之,惟體實者相宜。若體虛者,當先理氣,此丸深中肯綮。然觀是方,補中散寒,滌痰蠲飲具備,以治脾胃虛寒,痰飲並結於胸,胸膈滿痛者,必獲效驗,用者知之。)
白話文:
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此方專治寒實結胸症狀,症見胸部隆起、手不可觸及的病症。
使用「理中湯」的基礎配方,再加入一兩麩炒的「枳實」與二兩的「茯苓」,將其研磨成丸狀。
「枳實理中丸」茯苓、人參、甘草、生薑、白朮互相調和,用以化解寒痰凝聚在胸中的疼痛,此方能有效破除積結、通暢陽氣。
根據醫學理論,對於無熱徵象的寒實結胸,張仲景會使用「三物白散」來溫和地導引藥力下達,適合體質實壯的人使用。然而對於體質虛弱的人,首先應該進行調理氣機,這丸藥正好切中要害。
但要注意,此方具有補中益氣、散寒化痰、除濕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脾胃虛寒、痰飲並聚於胸腔,導致胸膈滿脹疼痛的症狀,使用者應當明確瞭解。
2. 〔附〕治中湯
(李東垣),治憂思鬱結,脾虛氣滯,胸腹痞滿,兼食積者。
理中湯加青皮、陳皮各一兩。(更加厚朴,名溫胃湯,治同。)
治中湯制自東垣,鬱結能舒痞滿寬,大法理中湯作主,青陳破滯帶疏肝。(鬱結傷中,則木來乘土,胸中痞滿,不思飲食,是肝實脾虛也。故用理中湯補土和中,加青皮、陳皮以破滯而平肝氣。)憂思氣結脾虛脹,厚朴加之溫胃安。(厚朴溫胃氣,消脹滿。)
白話文:
針對李東垣治療因憂慮思緒困擾,導致脾虛氣流動不暢,胸部及腹部有積聚感,並伴有消化不良的情況,他推薦了以下的藥方:
-
將理中湯的配方加入青皮和陳皮各一兩。如果想要進一步加熱胃部功能,可以添加厚朴,這種組合被稱為溫胃湯,同樣具有治療功效。
-
治中湯是李東垣根據自己的經驗所創立的方子,主要用於緩解因情緒鬱結導致的胸部積聚感和不思飲食的情況。其基本思路是使用理中湯來補益脾胃,並在其中加入青皮和陳皮以幫助消化和調節肝氣。
-
在憂慮和思緒的困擾下,脾虛會導致腹部脹滿。在此情況下,添加厚朴能夠有效溫暖胃部,舒緩脹滿的症狀。
3. 〔附〕理陰煎
(張介賓《新方八陣》),治真陰不足,脾腎虛寒等證。若素多勞倦之人,忽感寒邪,不能解散,用此溫托最良;婦人經遲腹痛並效。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兩),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乾薑(炒黃色一二三錢),炙甘草(一二錢),或加桂肉(一二錢),水二鍾,煎七八分,熱服。(若勞倦感寒,可加麻黃。甚則加細辛、附子;經遲腹痛,加肉桂、玄胡索。若但加附子,名附子理陰煎,治命門火衰。)
白話文:
(張介賓的《新方八陣》) 提供了一個方子來治療真正陰液不足以及脾腎虛寒等症狀。如果一個人平時經常感到疲勞,忽然受到寒冷的影響,無法自行散去,使用這個溫和的方子效果最好;對於女性月經遲到以及腹部疼痛的情況,這個方子也有效果。
主要藥物包括:熟地(用量為三至七錢或一至二兩)、當歸(用量為二至三錢或五至七錢)、乾薑(炒至黃色,用量為一至三錢)、炙甘草(用量為一至二錢)。還可以選擇添加桂肉(用量為一至二錢)來增強效果。用水二鍾,煮沸後再煎煮至七八分,熱服。
如果這個人因為疲勞加上受寒,可以增加麻黃的用量。如果情況非常嚴重,可以進一步加入細辛、附子。對於月經遲到並伴有腹部疼痛的情況,可以加入肉桂、玄胡索。如果只添加附子,這叫做「附子理陰煎」,用於治療命門之火衰弱的狀況。
4. 〔附〕六味回陽飲
(張介賓《新方八陣》),治陰陽將脫垂危諸證。
人參(一二兩或數錢),製附子(二三錢),炮姜(二三錢),炙草(一錢),熟地(五錢或一兩),當歸身(三錢如泄瀉者或血動者以冬朮易之多多益善),水二鍾,武火煎七八分,溫服。
理陰(煎)歸草乾姜地,此是理中之變義。脾腎中虛陰又虧,忌投剛燥宜斯治。(景岳自云「此理中之變方也。凡脾腎中虛等證,宜剛燥者,當用理中、六君之類;宜溫潤者,當用理陰、大營之類。欲知調補,當先察此。」)勞倦傷寒溫托良,散邪加入麻辛使。
白話文:
(張介賓《新方八陣》),治療陰陽將要脫離、垂危等各種病症。
人參(兩兩到數錢)、製附子(二到三錢)、炮姜(二到三錢)、炙草(一錢)、熟地(五錢到一兩)、當歸身(三錢,若出現洩瀉或血動的情況,以冬朮代替,多多益善),用水二鍾(約300毫升),使用武火煎煮至七八分,溫熱後服用。
理陰(煎)歸草乾姜地,這是理中湯的變化版本。脾腎中虛弱,陰液又不足,應避免使用剛燥之藥,適合用此方治療。
勞倦、傷寒等病,需要溫和地托起,用以疏散邪氣,加入麻辛類藥物使其發揮作用。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並非專業醫療意見,請在需要時尋求合格醫療人員的協助。
(凡勞倦感寒,邪不能散,發熱身疼頭痛,背心肢體畏寒,但脈數無力,或雖口渴,亦是假熱之證,若用寒涼攻之必死,宜速用此方以溫補陰分,托散表邪,連進數劑,使陰氣漸充,則汗從陰達,而寒邪不攻自散,其效甚佳。若寒凝陰勝,而邪有難解者,必加麻黃。若在嚴寒之令,更加細辛,或再加附子。
此寒邪初感,溫散第一方也。但仲景溫散,首重麻黃、桂枝,景岳溫散,即以理陰煎及大溫中飲為增減,此雖一從陽分,一從陰分,其跡若異,然一逐於外,一托於內,而用溫則一也。當因所宜而酌用之。)經遲腹痛嘔因寒,或益延胡肉桂餌。(延胡、肉桂,散營分之寒,通月事,止腹痛。
)陰陽將脫證垂危,六味回陽(飲)參附致。(人參、附子,以回陽氣。)
白話文:
【對於勞累後受寒的情況,如果寒邪無法散去,會出現發熱、身體疼痛、頭痛、背部及四肢畏寒的症狀,但脈搏數且無力,或者即使口渴,也是虛假的熱象。如果使用寒涼的藥物進行攻伐,必定會加重病情導致死亡。應立即使用此方來溫補陰分,以疏散表邪,連續服用幾劑,使陰氣逐漸充足,則可引導汗水從陰處排出,寒邪自然會自行消散,療效非常出色。如果寒邪凝結在陰分,且病邪難以清除,一定需要加入麻黃。如果在嚴寒季節,更需加入細辛,或者再加入附子。
這是一種對初次感受寒邪的溫和疏散方劑。但張仲景的溫散主要依靠麻黃和桂枝,而李時珍的溫散則以理陰煎和大溫中飲為基礎,進行調整。這兩方雖然一個著眼於陽分,一個著眼於陰分,看似不同,但都通過溫和的方法進行疏解,只是方式不同。應根據情況選擇使用。】
【經期推遲、腹痛、嘔吐,通常是因為寒邪影響,可以加上延胡索和肉桂調製成藥膳。】
【陰陽瀕臨斷絕、生命垂危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六味回陽飲,人參和附子可以回復陽氣。】
5. 四逆湯
治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冷,汗出而厥,及膈上有寒飲乾嘔者;又治太陽發熱,頭痛脈沉,雖身疼痛,當救其里;又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均宜以此主之。
甘草(二兩炙),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生切),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少陰病的下痢清穀,內有寒氣,外表有熱,手腳冰冷,出汗後仍然感到寒冷,以及胃中有寒飲導致乾嘔的病症。同時,對於太陽病發熱,頭痛,脈象沈,即使全身疼痛,但應先救治內臟;或者在太陽病發汗後,出現大汗淋灕,熱感不退,內部肌肉緊縮,四肢疼痛,下痢伴有厥逆,並畏寒的情況,也適合使用這個方子來治療。
藥材及其用量如下:
- 甘草(炙):2兩
- 幹薑:1.5兩
- 附子(生切):1枚
將這些藥材放入三升水中,煮至剩下一升二合的量,然後去除渣滓,分為兩次溫服。對於體力較強的人,可以使用更大的劑量,即附子1枚,幹薑3兩。
6. 通脈四逆湯
治證同上,而脈微欲絕者宜此。
四逆湯原方乾薑用三兩,加蔥九莖。
白話文:
治療的症狀與之前相同,但脈象微弱接近於斷絕的情況適合使用這個方法。
四逆湯的原始配方中,乾薑的用量為三兩,再加上九莖的蔥。
7.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治陰盛格陽,手足厥冷,脈微欲絕,面赤咽疼煩躁者宜此。
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半合。(諸藥煎成,去滓,納膽汁和服。)
白話文:
對於陰盛格陽、手腳發冷、脈搏微弱且接近斷絕、臉色紅潤、咽喉疼痛、心煩意亂的情況,適合使用以下方子。
【通脈四逆湯】加上【豬膽汁】半合(將各味藥材煎煮後,去除藥渣,再加入豬膽汁調和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