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更多圖表

小青龍加石膏湯

XIAO QING LONG JIA SHI GAO TANG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胃經 18%
心經 14%
脾經 14%
肝經 7%
腎經 6%
膀胱經 5%
膽經 2%

最後更新日:2021-12-29

主治功效

解表蠲飲,止咳平喘。肺脹,心下有水氣,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 現代應用於痙攣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支氣管擴張、老年性肺氣腫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性辛微苦溫。主治宣肺氣、散風寒、發汗解表、平喘止咳、利水消腫。可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痛、頭痛鼻塞、咳嗽氣喘、風疹瘙癢...等等。

桂枝性辛甘溫、主治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且通陽利水、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半夏性味辛、溫。主治降逆止嘔,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

乾薑性味辛、性熱。主治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常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四肢冰冷、寒飲喘咳、寒濕痹痛等症。

石膏性辛甘寒、無毒。主治解肌清熱、除煩止渴。用於熱病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譫語發狂、口渴咽乾、肺熱喘急、中暑自汗、胃火頭痛、胃火牙痛、熱毒壅盛、發斑發疹、口舌生瘡、癰疽瘡瘍潰不收口、湯火燙傷。

五味子性味酸、溫。主治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於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熱消渴、心悸失眠。

細辛性辛、溫、小毒。主治祛風、散寒、溫肺化痰、鎮咳通鼻竅、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少陰引經藥、治少陰頭痛牙痛。

白芍性苦、酸、微寒。主治平肝止痛、斂陰止汗、養血和營。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等症。

相關疾病

發燒及發冷
心胸煩熱
黃痰,黃鼻涕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
咳血
腎絲球腎炎
怕吹到風

相同名稱方劑

小青龍加石膏湯,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麻黃3兩,芍藥3兩,桂枝3兩,細辛3兩,甘草3兩,乾薑3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石膏2兩。 主治: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脅下痛引缺盆,其人常倚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小青龍湯

相似度 94%

蘇桂薑辛湯

相似度 82%

加味小青龍湯

相似度 76%

五味實散

相似度 75%

人參杏子湯

相似度 73%

麻黃五味子湯

相似度 70%

青龍湯

相似度 69%

九珍散

相似度 66%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