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
MA HUANG ER GUI ZHI YI XIAO QING LONG Y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痎瘧論疏》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71)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方中包含麻黃,主要因其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的功效。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之功效。方中以麻黃配伍桂枝、白芍等,旨在溫陽散寒,發汗解表,適用於外感風寒,症見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流涕,咳嗽氣喘者。麻黃的加入,既可促進汗出,驅散風寒,又可宣肺利氣,緩解氣喘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在中藥方劑「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中,杏仁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杏仁性溫味苦,能夠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適用於治療咳嗽、哮喘、便秘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杏仁能夠增強方劑的止咳平喘作用,對改善呼吸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方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調和營衛: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調和營衛之功。麻黃屬於發散風寒藥,其辛溫發散之性較強,容易耗氣傷陰,而桂枝可以溫陽補氣,防止麻黃過於傷陰,起到溫陽散寒,調和營衛的作用。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桂枝可以協調麻黃的辛散之性,避免其過於傷陰,同時可以促進麻黃的發散作用,提高療效。此外,桂枝與其他藥材如麻黃、芍藥等,可以形成良好的配伍關係,共同發揮溫陽散寒、解表止咳、調和營衛之功效,達到治療外感風寒證的目的。
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方中麻黃、桂枝辛溫發散,青龍湯亦屬溫熱性,容易傷陰耗氣。甘草味甘性平,能緩解麻黃、桂枝的燥烈之性,避免傷肺耗津,並調和各藥材之性,使藥效更加平和。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緩和藥性、健脾益氣等功效,可以增強麻黃、桂枝的解表散寒作用,同時也能減輕青龍湯的辛溫之性,使之更易於患者接受,提高治療效果。
在中藥方劑「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中,白芍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白芍性微寒味甘苦,能夠養血柔肝、緩急止痛,適用於治療血虛肝旺所致的手足抽搐、腹脹腹痛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白芍能夠增強方劑的養血柔肝作用,對改善肝血不足和相關症狀非常有益。
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中,加入蜂蜜是基於以下原因:
- 潤肺止咳: 蜂蜜性平味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伴有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蜂蜜的加入有助於緩解咳嗽、痰粘難咳的症狀,同時也能起到潤肺的作用,減輕肺部的乾燥。
- 調和藥性: 藥方中麻黃性溫,桂枝性辛溫,藥性較燥。蜂蜜的加入,可以起到緩和藥性、降低燥熱之氣的作用,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調和藥性: 麻黃性溫燥,桂枝辛溫,二者合用易傷津耗氣。生薑性溫,味辛,能解麻黃桂枝之燥烈,緩和藥性,使藥力平和,避免損傷正氣。
- 促進發汗: 生薑辛溫,能發散風寒,促進汗液排出,與麻黃桂枝合用,增強發汗作用,利於驅散外邪,解除寒邪束表之症。
總而言之,生薑在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中,起到調和藥性、促進發汗的作用,使藥效更佳,避免副作用。
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其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辛溫散寒,通鼻竅:細辛性辛溫,入肺經,具有散寒止痛、通鼻竅的功效。該方以麻黃、桂枝散寒解表,用細辛助其散寒通竅,可有效改善患者鼻塞、流涕等症狀。
二、配合麻黃,宣肺化痰:麻黃宣肺開表,細辛辛散通竅,兩者相輔相成,可宣肺化痰,有利於痰液排出,緩解患者呼吸道阻塞。
在中藥方劑「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中,半夏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化痰止咳、溫中散寒的功效。半夏性溫味辛,能夠化痰止咳、溫中散寒,適用於治療寒痰咳嗽、脾胃虛寒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半夏能夠增強方劑的化痰止咳作用,對改善呼吸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中,五味子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收斂止澀、潤肺止咳的功效。五味子性溫味甘酸,能夠收斂止澀、潤肺止咳,適用於治療久咳不止、肺燥咳嗽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五味子能夠增強方劑的收斂止澀作用,對改善呼吸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麻黃桂枝發散: 乾薑辛溫,可溫陽散寒,助麻黃桂枝發散風寒,促進汗出,達到解表散寒之效。對於寒邪入侵,風寒表證的患者,加入乾薑可增強藥效,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 和中降逆,防止麻黃桂枝傷胃: 麻黃桂枝性偏燥烈,容易傷及脾胃,而乾薑具有和中降逆的作用,可以緩解麻黃桂枝對脾胃的刺激,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而傷胃。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本草乘雅半偈》的記載,「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主治寒瘧。
組成及功效:
-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在此方中主要用於發散表寒。
- 杏仁:止咳化痰、潤燥通便。
- 桂枝:溫經散寒、活血行氣。協助麻黃發散表寒,溫通經脈。
-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 白芍:養肝柔筋、收斂固澀。防止發汗太過傷陰。
- 生薑:暖胃健脾、祛風除濕。協助桂枝溫中散寒。
- 細辛:開竅醒腦、驅寒止痛。加強溫散寒邪的作用。
- 半夏:降逆止嘔、消痞化痰。治療痰濕內阻。
- 五味子:書中未載明劑量,應為小青龍湯中組成。有收斂肺氣之效。
本方是以麻黃湯和小青龍湯為基礎的加減方劑。麻黃湯發汗解表,小青龍湯解表化飲。此方使用麻黃湯的兩倍劑量,小青龍湯的一倍劑量,重在發散表寒。
治療原理:
寒瘧的病機為寒邪侵襲人體,鬱於肌表,正邪交爭於半表半裡之間。寒邪偏盛則先寒後熱,即為寒瘧。
「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通過重用麻黃和桂枝,增強發汗解表、溫散寒邪的力量。配伍細辛、生薑,進一步加強溫裡散寒、通陽行滯的作用。半夏化痰降逆,五味子收斂肺氣,防止發汗太過。白芍養血斂陰,並可緩解麻黃、桂枝的辛燥之性。甘草調和藥性。諸藥合用,共奏發散表寒、溫中化飲之功,從而治療寒瘧。
古文依據:
《本草乘雅半偈》中提到:「若先寒後熱之寒瘧,宜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明確指出了本方的主治病症為寒瘧。同時,該書也詳細記載了本方的組成,包括麻黃、杏仁、桂枝、甘草、芍藥、生薑、細辛、半夏等藥物及其炮製方法。這些內容為我們理解本方的功效和治療原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 出處:《痎瘧論疏》。 組成:麻黃(去節)5錢,杏仁(潤去皮,同白火石、烏豆煮之,從已至午,搗爛)27粒,桂枝(去皮)3錢,甘草(去頭尾,酒潤,炎黃色)3錢,芍藥(去粗皮,蜜水蒸,曬3次)3錢,生薑(切)3錢,細辛(北地者,瓜水浸1宿,曬乾)3錢7分,半夏小半合(用酽醋攪白芥子末,投半夏,洗令涎盡,再以水漂),五味子(取北地肥大者,以銅刀分作兩片,用蜜浸蒸,從已至申,更以漿水浸1宿,焙乾)49粒,乾薑3錢。 主治:寒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