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湯

QING L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心經 18%
脾經 18%
肝經 12%
腎經 10%
胃經 8%
膀胱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肺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青龍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滲濕: 青龍湯主治外感風寒,兼有表寒裏熱,肺氣不利之症。茯苓性平味甘,能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可協助宣肺散寒,化解表寒,利水消痰,通暢肺氣,達到解表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
  2. 燥濕化痰: 青龍湯中,麻黃宣肺散寒,桂枝溫經通脈,甘草調和藥性,但亦易致濕邪內滯。茯苓善於燥濕化痰,可避免藥性過於偏燥,同時避免濕邪內阻,加強藥效的發揮。

青龍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寒邪入經之痛:青龍湯主治外感風寒,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緩解疼痛、調和營衛之功效。白芍能與桂枝、麻黃等藥物相配,共同緩解寒邪入侵經脈所致的頭痛、身痛、惡寒等症狀。
  2. 保護脾胃之氣:青龍湯中麻黃發汗之力較強,容易傷及脾胃之氣。白芍能和中益氣,保護脾胃功能,避免汗出過多而導致氣虛。同時,白芍的酸味還能收斂止汗,防止汗出過多而耗傷津液。

青龍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辛,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青龍湯主治外感風寒,肺氣閉塞,症狀為咳嗽、氣喘、痰多等,杏仁可宣通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2. 潤肺化痰: 杏仁能潤肺化痰,對於風寒所致的肺氣閉塞,痰液黏稠難以咳出,杏仁可以使其變得稀薄,更容易排出體外,進一步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總之,青龍湯中加入杏仁,是為了宣肺止咳、潤肺化痰,達到治療風寒外感所致的肺氣閉塞之目的。

青龍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源於其燥濕化痰的功效,用於緩解外感風寒所致的痰飲。

風寒襲肺,肺氣失宣,導致痰濁阻肺,出現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半夏辛溫燥濕,能化解痰飲,使肺氣宣通,配合麻黃、桂枝等藥物,疏風散寒,宣肺止咳,達到治療風寒咳嗽、痰多症狀的效果。

此外,半夏還能降逆止嘔,配合生薑,可防止麻黃、桂枝等藥物引起的嘔吐反應,提高藥物療效。

青龍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營衛,緩解表寒: 青龍湯主治外感風寒,而當歸味甘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和營衛之功效,能溫通血脈,緩解表寒証所致的惡寒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
  2. 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療效: 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末梢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的吸收和傳輸,進一步增強青龍湯的治療效果。

青龍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性平,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的功效。其能疏散肺氣,利咽喉之氣,配合麻黃、桂枝等藥物,可有效解除風寒束肺所致的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症狀。
  2. 引藥下行: 桔梗具有升提藥力,可將其他藥物引導下行,使其藥力直達病所,增強治療效果。在青龍湯中,桔梗可以幫助麻黃、桂枝等藥物更好地發揮宣肺散寒的作用。

青龍湯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絡的功效。青龍湯主治風寒襲表,症狀為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等,桂枝可溫陽散寒,驅散風邪,達到解表散寒之效。
  2. 調和營衛:桂枝能調和營衛,使營衛之氣運行通暢,改善風邪引起的氣血瘀滯。青龍湯中麻黃、杏仁等藥物具有宣肺利氣的作用,桂枝則能協調肺氣,使藥效更為和緩,避免過於燥烈。

青龍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通絡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青龍湯主治風寒襲肺之症,川芎可幫助疏散風寒,並改善因風寒阻滯經絡而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
  2. 調和藥性:青龍湯中以麻黃、桂枝為君藥,性溫燥,容易耗傷津液。川芎味辛,能行氣活血,起到調和藥性,防止藥物燥性過強,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的作用。

青龍湯中加入五味子,是基於其收斂固表之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青龍湯主治外感風寒,症狀為發熱惡寒、無汗、鼻塞、咳嗽等。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固表止汗之功,可收斂肺氣,防止津液外泄,進而減輕發熱、咳嗽、無汗等症狀。此外,五味子還可助麻黃宣肺透表,使邪氣外解,加快疾病康復。因此,五味子作為青龍湯的組成藥物,可有效增強方劑的療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青龍湯的組成中包含乾薑,主要是因為它具有以下作用:

  1. 散寒解表: 乾薑性溫,能溫散寒邪,有助於驅散外感風寒,緩解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2. 化痰止咳: 乾薑能溫肺化痰,對於寒邪客肺、痰多咳嗽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青龍湯中加入乾薑,可起到溫散寒邪、化痰止咳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感冒等病症。

青龍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解鬱、降逆止嘔之效。青龍湯用於治療風寒表實證,其症狀常伴有胸悶、氣喘、嘔吐等症狀,陳皮可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緩解患者不適。
  2. 調和藥性,協同作用: 青龍湯中麻黃、桂枝等藥性較烈,陳皮性溫且入肺經,可調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並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同時,陳皮與其他藥物搭配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風寒表實證。

青龍湯中包含麻黃,主要是利用其發散風寒、宣肺止咳之功效。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通竅之效。當外感風寒,肺氣閉塞,出現發熱、惡寒、咳嗽、鼻塞等症狀時,麻黃可以發散風寒,宣肺止咳,使邪氣從體表發散出去,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此外,青龍湯中還包含其他藥材,如桂枝、甘草、杏仁等,共同發揮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治療效果更佳。

青龍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寒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散寒止痛之效。青龍湯主治外感風寒,症見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咳嗽痰稀等。細辛可溫肺散寒,止咳止痛,有助於改善患者的寒邪入侵所致的症狀。
  2. 通鼻竅:細辛具有通鼻竅的功效,可改善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等症狀。青龍湯中加入細辛,有利於促進鼻腔通氣,減輕患者的不適感,有助於整體病情恢復。

青龍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 青龍湯以麻黃、桂枝為主藥,性溫燥,容易耗傷津液。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能緩和麻黃、桂枝的燥熱之性,避免傷陰。

二、增強療效: 甘草能調和諸藥,使各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解表散寒的功效。同時,甘草還能緩解麻黃的發汗作用,避免過度出汗,有助於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青龍湯:治產後諸疾之方

青龍湯是以麻黃、桂枝、杏仁、半夏、當歸、桔梗、茯苓、白芍、川芎、五味子、乾薑、陳皮、細辛、甘草等藥材組成的中藥方劑。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其中,發汗解表是麻黃的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利水消腫可治療風寒表實證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止咳平喘則用於治療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之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此外,麻黃還能散風寒,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杏仁,又名甜杏仁、苦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的種子,在中醫中常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杏仁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B羣、蛋白質等,為呼吸系統保健之品,可治咳嗽痰多;其含有的油脂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而苦味則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糞便,常與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具有增強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腸燥便祕;杏仁味苦、性溫,入肺、大腸經,具有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效,用於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祕等症;杏仁中含有豐富的脂肪油、蛋白質、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平喘、滑腸通便的作用,本品味甘,入肺經,能潤肺止咳,益氣生津,為潤肺止咳之佳品。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其中,固澀收斂可斂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2錢,白芍2錢,杏仁2錢,半夏2錢,當歸2錢5分,桔梗2錢5分,桂枝2錢,川芎2錢,五味2錢,乾薑2錢,陳皮2錢,麻黃1錢,細辛7分,甘草1錢。
如虛腫,加大腹皮、瞿麥各1錢;嗽,加蘇葉、枳殼各3錢;四肢怕冷,加川 芎、南星、木香各1錢;氣急,加蘇葉、枳 殼各2錢。
消風祛痰。
分4帖,加燈心1團,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不易流汗氣喘怕冷胸悶脹心情煩燥身體筋肉不由自主地跳動咳血動脈粥樣硬化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咳嗽多痰四肢感到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青龍湯, 出處:《醫心方》卷十八引《範汪方》。 組成:升麻2兩,龍膽1兩,萎蕤1兩,大青1兩。 主治:中溪毒,寒熱。

青龍湯, 出處:《醫心方》卷十引張仲景方。 組成:麻黃半斤(去節,去沫),細辛2兩,乾薑2兩,半夏2兩(洗)。 主治:四肢疼痛,面目胕腫。

青龍湯, 出處:《外台》卷十四引《古今錄驗》。 組成:甘草1兩(炙),麻黃2兩(去節),桂心7寸,大棗20枚(擘),生薑2兩,芍藥2兩。 主治:中風發三春,脈浮短,或大長。

青龍湯, 出處:《女科旨要》卷三。 組成:白茯苓2錢,白芍2錢,杏仁2錢,半夏2錢,當歸2錢5分,桔梗2錢5分,桂枝2錢,川芎2錢,五味2錢,乾薑2錢,陳皮2錢,麻黃1錢,細辛7分,甘草1錢。 主治:消風祛痰。主治:産後失於調理,胎腹虛損,肺經欠安,感受風寒而致咳嗽氣急,痰涎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