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98)

回本書目錄

別論 (98)

1. 葛根加半夏湯之注釋

求真按:「此說雖有卓見,但云桂枝湯者,非也。因桂枝湯雖能主治上衝,然不能醫眼疾,故治上逆者,當以三黃湯、苓桂朮甘湯、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氣湯等,斟酌其宜,此當訂正者也。」

腦漏者,非鼻病也,是作膿於頭腦中,由鼻漏下,此人頭痛隱隱,淚膿交出。若鼻淵亦與是病同因,然患鼻淵之人,有他病時,可愈。鼻淵與腦漏,證同而輕重異,病由風寒者為多。酒客患者多輕證,僅有惡臭,無膿氣也,感冒時則發,風邪去則其證退矣。勞心之人受其障大也,方用葛根湯、五物解毒湯等,加辛夷有效。

求真按:「此說雖龐雜,然上顎竇蓄膿證用葛根湯,卓見也。原氏云加辛夷,然余以為加桔梗、石膏,或加桔梗、薏苡仁為優。」

凡人身發瘡疥、痤痱則發熱,此時醫之投藥,以發散敗毒劑發表之為宜,此為古今同法。此法亦可為痘瘡初起之治療,催膿功效第一,因逐毒出外則無死證矣。

夫達表戴毒溫散,以桂枝為上,非桂枝則不能達於四肢以解肌,桂枝合於溫補之藥,主四肢厥冷等云者,未讀古書之誤也。一旦欲達肌表,當以葛根湯為佳。不辨桂枝之味,則恐有實實之弊,不易用之。近時發驚,亦單服葛根湯。又於下利最妙,從速逐毒為第一,解毒為第二。

…見毒痘,不可用定法,毒氣內壅,則表氣難達,行將焦枯黑陷,當用黃連解毒湯,或三黃湯,或一角、紫圓之類,內壅通暢速,則痘勢快活亦速矣。善治者,此時仍用葛根湯頻服,多味相合之方,鈍且不值,當以單用為貴。

求真按:「此說頗能說明天花、麻疹及其他發疹病不得不用葛根湯之故,學者須熟讀玩味之。」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此方主治項背強急也。故善治驚癇、破傷風、產後感冒、卒痙、痘初起等之角弓反張、上竄搐搦、身體強直者,宜隨證兼用熊膽、紫圓、參連湯、瀉心湯等。」

治麻疹初起,惡寒發熱,頭項強痛,無汗,脈浮數,或乾嘔下利者。若熱熾,咽喉刺激,心胸煩悶者,兼用黃連解毒湯。

痘瘡序熱,驚搐腹痛,或嘔吐下利者,先用紫圓得快利二三行後,可用此方。若嘔吐不止,直視驚搐不安者,更用紫圓或熊膽。有蛔者,可用鷓鴣菜湯。若見點不齊及起脹不灌膿者,選用桔梗、黃耆等,兼用伯州散煉蜜為膏,或本方加鹿角等亦佳。若發痘疔者,當速以鈹針挑破,去其惡血,否則危險競起,遂難救治矣。

若收靨以後,餘熱不退,脈數惡寒,一處疼痛者,將成痘癰也,宜加大黃以驅逐殘毒。

小兒遺毒爛斑及赤游風,兼用紫圓、龍葵丸、梅肉丸等。

疫痢初起,發熱惡寒,脈數者,當先用本方溫覆發汗。若嘔者,加半夏湯以取汗後,將大柴胡湯、厚朴三七物湯、大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桃核承氣湯、大黃牡丹皮湯、大黃附子湯等,隨各證處之,以疏蕩裡熱宿毒。咽喉腫痛、時毒痄腮、疫眼焮熱腫痛,項背強急,發熱惡寒,脈浮數者,擇加桔梗、大黃、石膏,或兼用應鐘散、再造散、瀉心湯、黃連解毒湯等。

白話文:

求真認為:「雖然這個說法有些獨到見解,但說是用桂枝湯來治療是不對的。因為桂枝湯雖然可以治療上衝的症狀,但無法治療眼疾。所以要治療上逆的狀況,應該考慮使用三黃湯、苓桂朮甘湯、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氣湯等方劑,根據情況適當選擇,這個地方應該修正。」

腦漏並不是鼻子的疾病,而是頭腦內部化膿,膿液從鼻子流出,患者會感到頭痛隱隱作痛,眼睛會流淚和膿液。鼻淵(鼻竇炎)也可能是相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患有鼻淵的人,如果得了其他疾病,可能會痊癒。鼻淵和腦漏,症狀相似但輕重不同,多數是由於風寒引起的。喜歡喝酒的人患此病通常症狀較輕,只有惡臭,沒有膿液,感冒時會發作,風邪去除後症狀就會減退。勞心的人受到的影響比較大,可以使用葛根湯、五物解毒湯等,加入辛夷效果會比較好。

求真認為:「這個說法雖然有些雜亂,但是認為上顎竇蓄膿可以使用葛根湯,這個見解很獨到。原氏說要加入辛夷,但我認為加入桔梗、石膏,或者加入桔梗、薏苡仁會更好。」

一般人身上如果長了瘡、疥、痤瘡、痱子等,都會發熱,這時醫生應該使用發散敗毒的藥物來發汗,這從古至今都是一樣的方法。這個方法也可以用來治療痘瘡初期,催膿效果最好,因為把毒素排出體外就不會有死亡的危險。

用溫熱發散藥物來發散毒素,以桂枝最好,如果不是桂枝就無法到達四肢來解肌表。說桂枝配合溫補的藥物,可以治療四肢厥冷等等,這是沒有讀過古書造成的誤解。一旦想要發散肌表,應該使用葛根湯最好。如果不了解桂枝的味道,恐怕會有加重病情的弊端,不宜輕易使用。最近有人發驚,也是單獨服用葛根湯。對於下利(腹瀉)也有很好的效果,快速排出毒素是第一要務,解毒是其次。

…看到毒痘時,不能用固定的方法,如果毒氣在體內阻塞,表面的氣血就難以通達,會導致痘瘡焦枯黑陷。這時應該使用黃連解毒湯、三黃湯,或者一角、紫圓之類的藥物,讓體內阻塞通暢,痘瘡就會快速好轉。善於治療的醫生,這時還是頻繁服用葛根湯,使用多種藥物組成的方劑,效果會比較遲鈍而且沒有價值,應該以單獨使用為主。

求真認為:「這個說法很能說明為什麼天花、麻疹和其他出疹性疾病都必須使用葛根湯的原因,學習的人要仔細研究體會。」

《類聚方廣義》中關於這個方劑的說明提到:「這個方劑主要治療脖子和背部僵硬的症狀。所以很擅長治療驚癇、破傷風、產後感冒、突然痙攣、痘瘡初期等引起的角弓反張、向上竄動抽搐、身體僵硬等症狀,應該根據情況同時使用熊膽、紫圓、參連湯、瀉心湯等藥物。」

治療麻疹初期,有怕冷發熱、頭頸強痛、無汗、脈搏浮數或乾嘔腹瀉等症狀時。如果發熱嚴重,咽喉疼痛,心胸煩悶,可以同時使用黃連解毒湯。

痘瘡初期發熱,出現驚搐、腹痛,或嘔吐腹瀉等症狀時,先用紫圓快速排便兩三次後,可以使用葛根湯。如果嘔吐不止,眼睛直視,驚搐不安,要改用紫圓或熊膽。如果有蛔蟲,可以使用鷓鴣菜湯。如果痘瘡出現不均勻,或者腫脹但沒有膿液,可以選用桔梗、黃耆等藥物,同時使用伯州散煉製的蜜膏,或者在本方中加入鹿角等藥物也很好。如果長了痘疔,要快速用鈹針挑破,去除惡血,否則會出現危險,難以救治。

如果痘瘡收痂後,餘熱不退,脈搏加快,怕冷,某個部位疼痛,這就要變成痘癰了,應該加大黃來驅除殘餘的毒素。

小兒遺毒造成的爛斑和赤游風,可以同時使用紫圓、龍葵丸、梅肉丸等藥物。

疫痢初期,出現發熱怕冷,脈搏加快的症狀,應該先用葛根湯溫覆發汗。如果出現嘔吐,可以加入半夏湯來發汗,然後根據不同的症狀,使用大柴胡湯、厚朴三七物湯、大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桃核承氣湯、大黃牡丹皮湯、大黃附子湯等藥物,來疏通腸道內部的熱毒。如果咽喉腫痛、時毒痄腮、疫眼紅腫熱痛,頸背強硬,發熱怕冷,脈搏浮數,可以選擇加入桔梗、大黃、石膏,或者同時使用應鐘散、再造散、瀉心湯、黃連解毒湯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