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2)

回本書目錄

本經疏證 (12)

1. 本經疏證第一卷

大抵仲景之書,詞簡意深,故有反覆推明病候。不出方者,則令人循證以識方。有但出方,不推究病源者,則令人由方以求病。如枳實薤白桂枝湯之與人薓湯竝主「胷痹,心中痞,畱氣結在胷,胷滿,脅下逆搶心」,則必一虛而一實。茯苓杏仁甘草湯與橘枳生薑湯竝主「胷痹,胷中氣塞,短氣」,則必一熱而一寒。

今均為小便不利,而上文用栝蔞瞿麥丸中,有附子。則此之蒲灰散、滑石白魚散,必為栝蔞瞿麥丸之對照,無疑矣。況防己茯苓湯所治之皮水,但四肢聶聶動。而蒲灰散所主者,則厥。覈之以「厥深熱深」之義,其為熱,又何逃焉。「百合病,變發熱者,百合滑石散主之」,旣已明明標發熱矣。

因其下後,僅多代赭一味,則遂不熱,有是理歟?要之,滑石非治身熱也,以身熱而神其用耳。故為煩、為渴,皆可以當熱。滑石非止洩澼也,水氣因小溲利,自不入大腸耳。故咳者、嘔者,亦得以水氣下趨而遂止。明乎此,而推廣之。蓋其用,有不止於是數端者矣。

禹餘糧:味甘,寒、**平,無毒。**主欬逆,寒熱,煩滿,下赤白、血閉、癥瘕、大熱,**療小腹痛結、煩疼。**鍊餌服之,不饑,輕身,延年。一名白餘糧。生東海池澤及山島中,或池澤中。

禹餘糧,外以石為殼,形如鵝鴨卵,生黃粉如蒲黃。無沙者,佳。其極好者,乃如牛黃,重重甲錯。甚者,紫色靡靡如麵,嚼之無復嘇。隱居

流行坎止,水之性也。然必各當其可,斯為至順。若流行仍復坎止,坎止不廢流行,即為至逆。人身之水,至於不順而逆,將胥一身之氣悉引之使逆矣。尚得折之,以冀其平哉!夫人身,除氣以外,凡若血、若津、若液,以及腦髓、精、唾、涕、泗、淚、溺,無非水也。設止一件逆而難馴,猶非大患。

苟日引一件,漸漸諸件俱逆,必至正氣反不足以主持,是人尚得食息起居耶?治此者,惟使生氣竟與病連衡,隨於其中,挽病氣為生氣。其理,較之逆折為深;其勢,較之逆折則順。此《本經》禹餘糧之主治也。

「咳逆、寒熱」者,涕唾痰涎之逆也。「煩滿、下赤白」者,津液之逆也。「血閉、癥瘕、大熱」者,血之逆也。涕唾痰涎之逆,旣已上出,仍復橫溢;津液之逆,旣已下漏,仍復中阻;血之逆,旣已內結,仍復外發。不似水之不廢流行,乃猶坎止耶?治水之道,防土為先,滲洩為要。

而諸證者,中阻內結,土氣竝未崩潰。下赤白,外大熱,上咳逆,滲洩未嘗無路。又何從防?何從滲?而誰知有生於水中,得成為土之禹餘糧,能深入水中,化水氣為土氣者耶?夫禹餘糧,係水中之石。石中有水,久則乾成黃粉。居於水而不流,生於水而不濡。味甘恰合土德,氣寒能平暴化。

白話文:

大體來說,張仲景的書,文字簡潔但含義深遠,所以會反覆說明病症。有些只描述病狀而不開藥方,是為了讓人根據病症去理解適用的方劑。有些則只開藥方而不探討病因,是為了讓人從藥方去推求病理。例如枳實薤白桂枝湯和人參湯都主治「胸痹,心中痞塞,有氣滯留在胸中,胸滿,脅下氣逆上衝心」,那麼這兩種情況必然一個是虛證,一個是實證。茯苓杏仁甘草湯和橘枳生薑湯都主治「胸痹,胸中氣塞,呼吸短促」,那麼這兩種情況必然一個是熱證,一個是寒證。

現在都是小便不利的情況,但前面用到栝蔞瞿麥丸中,有附子這種溫熱藥。那麼這裡的蒲灰散、滑石白魚散,必定是與栝蔞瞿麥丸對照的方子,這一點毫無疑問。況且防己茯苓湯治療的皮水,只是四肢微微顫動。而蒲灰散主治的,則是厥證。再根據「厥深則熱深」的道理來判斷,它的病性為熱,又怎麼能逃脫得了呢。「百合病,如果出現發熱的症狀,用百合滑石散治療」,已經清楚明白地標明了是發熱的病症。

因為服藥後,只是多加了一味代赭石,就變得不熱了,有這樣的道理嗎?總之,滑石並非治療身體發熱的藥,而是因為身體發熱才更加突顯它的作用罷了。所以說,它對於煩躁、口渴等症狀都有效,可以視為是治療熱證的藥。滑石也不只是瀉泄而已,而是因為小便順暢了,水濕之氣自然不會進入大腸。所以說,咳嗽、嘔吐等症狀,也可以因為水濕之氣向下走而停止。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可以推廣運用。因為它的作用,絕不僅僅只有這幾種。

**禹餘糧:味道甘甜,性質寒涼或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咳嗽氣逆、寒熱交替、煩躁脹滿、大便帶血或白色分泌物、閉經、腫塊、大熱等症狀,也治療小腹疼痛、結塊、煩躁疼痛。將它煉製成藥丸服用,可以不感到飢餓,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又名白餘糧。生長在東海的池澤以及山島中,或者在池澤裡。

禹餘糧,外層是石頭外殼,形狀像鵝蛋或鴨蛋,表面有黃色的粉末,像蒲黃。沒有沙子的,品質較好。其中品質最好的,像牛黃一樣,一層層交錯堆疊。差的,則像紫色麵粉一樣細碎,咀嚼後沒有嚼勁。這是陶弘景的說法。

水流動時,應該順著地勢而行,這是水的特性。但是,必須要順應其規律,才能達到最和諧的狀態。如果水流動又停止,停止時又不妨礙流動,那就形成了逆反的狀態。人體中的水,如果運行不順而產生逆流,就會將全身的氣都引導得逆亂。還能用強硬的方式去扭轉它,希望它恢復正常嗎?人的身體,除了氣以外,凡是像血、津液、液體,以及腦髓、精液、唾液、鼻涕、眼淚、小便等,無一不是水。如果只有一種出現逆亂而難以馴服,還不是大患。

如果每天都多一件逆亂,漸漸地,所有都逆亂了,必定會導致正氣不足以維持,這樣人還能正常飲食起居嗎?治療這種情況的,只有讓生氣與病氣相互抗衡,並在其中引導,使病氣轉為生氣。這種方法,比強行扭轉更為高明;它的趨勢,比強行扭轉更為順暢。這就是《本經》中禹餘糧的主治功效。

「咳嗽氣逆、寒熱」指的是鼻涕、唾液、痰涎的逆流。「煩躁脹滿、大便帶血或白色分泌物」指的是津液的逆亂。「閉經、腫塊、大熱」指的是血液的逆亂。鼻涕、唾液、痰涎既然已經向上湧出,卻又橫溢;津液既然已經向下滲漏,卻又在中途受阻;血液既然已經在內結塊,卻又向外發散。這不像水不會停止流動一樣,卻像停滯不前了嗎?治理水的方法,預防土的崩潰是首要的,滲透疏泄是關鍵。

而這些病症,屬於中途受阻、內部結塊,土氣並沒有崩潰的跡象。大便帶血或白色分泌物,體表發熱,咳嗽氣逆,滲透疏泄並非沒有路徑可循。那麼又從何預防?又從何滲泄?誰能知道,有這樣一種生長在水中,能夠轉化為土的禹餘糧,它能夠深入水中,將水氣轉化為土氣呢?禹餘糧,是水中之石。石頭中有水,久了就會乾燥而形成黃色粉末。它處於水中卻不流動,生長在水中卻不濕潤。味道甘甜恰好符合土的特性,氣味寒涼能夠平息暴烈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