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疏證》~
1. 本經疏證
2. 序
醫道之見於載籍者,《靈樞》、《素問》、《難經》而上,《神農本經》為最古。諸經所論在審病,《本經》所論在主治,道實相為表裏。惜其傳授姓氏不可考,人遂以為漢人所假託。然秦人焚書,醫藥之書不毀,其為上古所遺無疑。後之繼是書而作者,陶隱居《別錄》為最善。
乃宋、金、元以來,著本草書者十數家。其言愈多,其道愈歧。其說愈新,其旨愈晦。則皆求勝於《本經》,求加於《別錄》,而失之龐雜蕪穢者也。世醫相沿承用,不知其非。即號稱名醫者,又止講臨證、習方書,而於《本經》與《別錄》,則以尋常本草書視之,不能參互考訂,疏其文,而證其解。故古人用藥之意,與藥之所以愈病,其說隱晦淹塞,以至於今。
不知一病有一病之方,一方有一方之藥,一藥有一藥之效。不能審藥,何以定方,不能定方,何以治病。此閏庵鄒君所以有《本經疏證》之作也。
閏庵,籍隸武進,為鄒道鄉先生後裔。敦行誼,通儒術,而隱於醫。性耽著述,所撰雜文甚多。其為是書也,以《本經》為主,以《別錄》為輔,而取《傷寒論》、《金匱要略》、《千金方》、《外臺秘要》與《唐本》、《圖經》,兼取六經、五雅、諸史、《說文》,旁及道經、佛書、群芳譜、名人著作。凡有關於論藥者,為之疏解辨證。
或論病之所宜藥,或論藥之所宜病,與夫當用、不當用之故。務求其精,毋失於麤。務求其真,毋惑於似。反覆校勘,一掃本草諸家尨雜蕪穢之言,而歸於至當。使藥品之美畢彰,而《本經》之旨益著。由是而審證用藥,審藥定方,安有不起之病哉!至於唐以後之書,或引焉,或缺焉,或仍焉,或駮焉,或取之而不盡取焉,要以明《本經》之主治者為準爾。
湯子卿鹺尹,與君莫逆交,素工岐黃術,篤嗜此書,欲謀刊布而以問余。余受其書而讀之,例則箋疏之例,體則辨論之體,思則幽邈之思,識則卓越之識,絕非近世醫書可比爰。乃商諸同志,捐貲集腋,以成其事。余素不知醫,余以信湯君者信鄒君,則其書之必傳於後,可知也。
其他所撰述之文,必傳於後,亦可知也。則鄒君之藉以不朽者,其在於此歟!抑不僅在於此歟!
古歙洪上庠敘
白話文:
醫學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靈樞》、《素問》、《難經》,而《神農本經》則是更古老的典籍。這些經典的重點在於診斷疾病,《本經》的重點則在於藥物的治療功效,兩者實際上是互為表裡的。可惜的是,《本經》的傳承者和作者已經無法考證,所以人們認為是漢代人假託的。然而,秦朝焚書時,醫藥書籍並沒有被燒毀,這可以證明《本經》是上古時期流傳下來的。後代繼承這本書並加以研究的,以陶弘景的《別錄》最為出色。
到了宋、金、元朝,撰寫本草書籍的人有十幾家。他們寫的內容越多,醫理的解釋就越分歧;他們的說法越新穎,醫理的旨意就越晦澀。這些作者都想勝過《本經》,超過《別錄》,結果反而陷入了龐雜蕪穢的境地。世間的醫生們相互沿用這些錯誤的說法,卻不知道它們是錯誤的。就算是那些被稱為名醫的人,也只注重臨床經驗和使用現成的藥方,對於《本經》和《別錄》只當作普通的本草書來看待,不能互相參照考證,疏通其文意,並驗證其解釋。因此,古人使用藥物的用意,以及藥物能夠治好疾病的原因,這些道理都變得隱晦難懂,一直延續到現在。
他們不知道,一種疾病有一種治療的方子,一個方子有一種藥物,一種藥物有一種療效。如果不能辨別藥物的功效,又如何確定藥方?如果不能確定藥方,又如何治療疾病?這就是鄒閏庵先生撰寫《本經疏證》的原因。
閏庵先生,是武進人,是鄒道鄉先生的後代。他品行端正,通曉儒學,但卻隱居起來研究醫學。他天性喜歡寫作,寫了很多雜文。他寫這本書時,以《本經》為主要依據,以《別錄》為輔助,並參考了《傷寒論》、《金匱要略》、《千金方》、《外臺秘要》以及《唐本草》、《圖經》等書,同時還參考了六經、五雅、各種史書、《說文》等,甚至包括道教、佛教的經典、《群芳譜》和名人的著作。凡是涉及藥物論述的,他都會加以疏解和辨證。
他有時探討疾病適合用什麼藥,有時探討藥物適合治療什麼疾病,以及應當用藥和不應當用藥的原因。他力求精確,避免粗略;力求真實,避免似是而非。他反覆校對,將本草各家龐雜蕪穢的言論一掃而空,回歸到最正確的解釋,使藥物的優點得以充分展現,而《本經》的宗旨也更加顯明。這樣一來,就能夠準確地診斷疾病,正確地使用藥物,正確地確定藥方,那麼,還有什麼疾病治不好呢?至於唐朝以後的書籍,有時引用,有時省略,有時保留,有時駁斥,有時取其精華,但總之都以闡明《本經》的治療作用為標準。
湯子卿先生是鹽務官,和鄒先生是交情深厚的朋友,他平時就擅長醫術,非常喜歡這本書,想要出版,就來問我。我讀了這本書,它的體例如同箋疏,它的內容如同辯論,它的思想幽深奧妙,它的見識卓越不凡,絕非近代醫書可以相比的。因此,我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商量,大家捐出錢財,共同促成這件事。我平時不懂醫術,但我相信湯先生,而我相信湯先生也就是相信鄒先生,那麼這本書一定會流傳後世,這是可以預見的。
鄒先生其他的著作,也一定會流傳後世,這也是可以預見的。那麼,鄒先生能夠不朽,或許就在於此吧!或許不僅僅在此吧!
古歙洪上庠 寫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