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
本經疏證 (1)
1. 序
醫道之見於載籍者,《靈樞》、《素問》、《難經》而上,《神農本經》為最古。諸經所論在審病,《本經》所論在主治,道實相為表裏。惜其傳授姓氏不可考,人遂以為漢人所假託。然秦人焚書,醫藥之書不毀,其為上古所遺無疑。後之繼是書而作者,陶隱居《別錄》為最善。
白話文:
在醫學典籍中,最早的記載是《靈樞》、《素問》、《難經》,而《神農本經》是最古老的。諸經主要在審定疾病,《本經》主要在說明主治方法,二者實際上是表裏相成的。可惜的是,它的作者姓名不可考,人們都認為是漢代人假託的。然而,秦始皇焚書時,醫藥的書籍沒有被銷毀,所以《本經》無疑是古代流傳下來的。繼承這本書而寫作的,陶隱居的《別錄》最為出色。
乃宋、金、元以來,著本草書者十數家。其言愈多,其道愈歧。其說愈新,其旨愈晦。則皆求勝於《本經》,求加於《別錄》,而失之龐雜蕪穢者也。世醫相沿承用,不知其非。即號稱名醫者,又止講臨證、習方書,而於《本經》與《別錄》,則以尋常本草書視之,不能參互考訂,疏其文,而證其解。故古人用藥之意,與藥之所以愈病,其說隱晦淹塞,以至於今。
白話文:
從宋朝、金朝、元朝以來,寫作《本草綱目》的學者有十幾家。他們的寫作愈多,學術觀點的分歧就愈大。他們的見解愈新,理論內容就愈加晦澀。這些學者都想要勝過《本經》與《別錄》,或者是想要有所增補,但因此導致內容繁雜,混亂不清。世間的醫生們互相沿襲、沿用這些著作,卻不知道它們的錯誤之處。即使是號稱名醫的人,也只講究臨牀診斷、學習藥物方劑,而對於《本經》與《別錄》,就像對待普通的草藥書一樣,不能夠互相參考、考證,疏通文章內容,驗證藥物解釋。因此,古人用藥的意圖,以及藥物之所以能夠治病的原因,這些論述都隱晦不明、流傳不通,一直到現在都是如此。
不知一病有一病之方,一方有一方之藥,一藥有一藥之效。不能審藥,何以定方,不能定方,何以治病。此閏庵鄒君所以有《本經疏證》之作也。
白話文:
不知道一種疾病有一種疾病的相應治療方法,一種治療方法有一種治療方法相應的藥物,一種藥物有一種藥物相應的效果。不能夠慎重地辨別藥物,怎麼能夠確定治療方法,不能夠確定治療方法,怎麼能夠治療疾病。這就是潤庵鄒先生之所以寫作《本經疏證》的原因。
閏庵,籍隸武進,為鄒道鄉先生後裔。敦行誼,通儒術,而隱於醫。性耽著述,所撰雜文甚多。其為是書也,以《本經》為主,以《別錄》為輔,而取《傷寒論》、《金匱要略》、《千金方》、《外臺秘要》與《唐本》、《圖經》,兼取六經、五雅、諸史、《說文》,旁及道經、佛書、群芳譜、名人著作。凡有關於論藥者,為之疏解辨證。
白話文:
閏庵,是武進籍貫,是鄒道鄉先生的後代。他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通曉儒家經典,但卻隱居行醫。他生性喜歡寫作,撰寫了很多雜文。他寫這本書,是以《本經》為主要參考,以《別錄》為輔助,並參考《傷寒論》、《金匱要略》、《千金方》、《外臺祕要》以及《唐本》、《圖經》,還參考了六經、五雅、諸史,《說文》,旁及道經、佛書、羣芳譜、名人著作。凡是與論述藥物有關的,他都進行疏解和辨證。
或論病之所宜藥,或論藥之所宜病,與夫當用、不當用之故。務求其精,毋失於麤。務求其真,毋惑於似。反覆校勘,一掃本草諸家尨雜蕪穢之言,而歸於至當。使藥品之美畢彰,而《本經》之旨益著。由是而審證用藥,審藥定方,安有不起之病哉!至於唐以後之書,或引焉,或缺焉,或仍焉,或駮焉,或取之而不盡取焉,要以明《本經》之主治者為準爾。
白話文:
有些植物能治病,有些藥物能治某些疾病,有所謂適當用藥、不適當用藥的道理。要求它精確,不要粗糙,要求它真實,不要被似是而非的理論迷惑。反覆校對,掃除《本草》中各種混亂和不實的說法,歸於最恰當的道理。使藥物的功效充分顯現,而《本草經》的宗旨更加明顯。從而根據症狀來用藥,根據藥物來確定藥方,哪有治不好的病呢!至於唐代以後的書籍,有的引用這些內容,有的缺漏這些內容,有的抄襲這些內容,有的改變這些內容,有的採用但不全部採用,總的來說都以《本草經》的藥物主治用法為準則。
湯子卿鹺尹,與君莫逆交,素工岐黃術,篤嗜此書,欲謀刊布而以問余。余受其書而讀之,例則箋疏之例,體則辨論之體,思則幽邈之思,識則卓越之識,絕非近世醫書可比爰。乃商諸同志,捐貲集腋,以成其事。余素不知醫,余以信湯君者信鄒君,則其書之必傳於後,可知也。
白話文:
湯子卿是鹺尹,是君王最親密的朋友,原本就是醫術高明的人,喜愛這本書,想整理後刊印出來,因此來問我的意見。我收到他送來的書後,讀了一遍,它在寫作規範來說,尊崇箋疏的規範,寫作風格上是辯論的風格,所思考的內容深遠而豁達,學識是卓越超羣的見解,絕非近來的醫書可以相比的。於是,我與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商量,捐錢合力,完成出版這本書的事。我雖然不懂醫術,但我相信湯子卿,也相信鄒君,所以這本書一定會流傳下去,這是可以預知的事情。
其他所撰述之文,必傳於後,亦可知也。則鄒君之藉以不朽者,其在於此歟!抑不僅在於此歟!
古歙洪上庠敘
白話文:
諸位先後撰述的文章,一定會流傳給後人,從中也可以得知這些文章的價值。那麼,鄒君用來永垂不朽的東西,就在於這篇文章嗎?或者不只是在於這篇文章嗎?
古歙洪上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