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21)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21)

1. 小柴胡湯之腹證

求真按:「此證宜用小柴胡加芍藥苓朮湯,然有時宜處以小柴胡加茯苓湯,或小柴胡加苓朮湯。」

若發熱煩渴,脈浮弦數,小便不利,大便泄利者,加四苓散而用之,名柴苓湯。

求真按:「此證宜用小柴胡湯與五苓散之合方。」

若內熱頗甚,錯語,心煩不眠者,加黃連、黃柏、山梔仁各一錢,名柴胡解毒湯。

求真按:「此證宜小柴胡湯與黃連解毒湯,或與第二黃連解毒湯合用。然味甚苦,頗難服飲,故余常以小柴胡湯兼用黃解丸,或第二黃解丸。」

《內臺方議》小柴胡湯條曰:「如發熱小便不利者,和以五苓散。嘔噁者,加橘紅。胸中痞結者,加枳實。」

求真按:「小柴胡加橘皮湯,不僅治噁心嘔吐有效,即呃逆及乾咳頻發諸病(百日咳、肺結核等),亦有奇效。若熱熾煩渴者,加石膏。祛痰困難者,更加桔梗,或隨腹證,宜合用排膿散。」

《本草權度》曰:「玉莖挺長者,亦濕熱也,加連於小柴胡湯。」

求真按:「此證可用本方兼黃解丸。」

《萬病回春》曰:「小柴胡加青皮、山梔,治胸脅脹痛,喘咳吐痰。」

求真按:「此證宜小柴胡加橘皮湯,兼用黃解丸。」

《醫方口訣集》小柴胡湯條(余常用之,有五口訣。)曰:「其一,傷寒半表半裡證,加減用之。其二,溫瘧初發,增減用之。(求真按:『本方雖說有治瘧之效,然無胸脅苦滿證,則不可妄用』)其三,下疳瘡及便毒、囊癰之類,凡在前陰之疾,皆用本方。(求真按:『本方非陰部疾患之特效藥,故雖有此部病證,然不呈胸脅苦滿者,則不可濫用』)其四,胸脅痛而寒熱往來,因怒而成病之類,凡屬肝膽者,皆以本方治之。

(求真按:『有本方證病者,往往易怒,是以未必為此證之特徵,故不可僅據此而處劑』)其五,寡尼室女,寒熱往來,頭痛,胸脅牽引,口苦,經候失常者,似瘧非瘧,似傷寒而非傷寒,此熱入血室也。以此方為本藥,再隨證作佐使用之。古書中,勞瘵骨蒸者,多以本方加秦艽、鱉甲等藥主之。

(求真按:『肺結核雖說以本方證為多,然無胸脅苦滿者,則不可妄用。加用秦艽、鱉甲者,後世家傳統的惡癖也,不可從之』)」余雖未試,然非無其理,故為口訣之五。

一女子病瘧,熱多寒少。一醫用藥而嘔,一醫用藥反泄。請余診治時,瘧利併作且嘔,脈之,但弦。投以本方加芍藥,未至五帖,諸證併瘳。

求真按:「此為瘧疾兼胃腸炎也,以小柴胡加芍藥湯而兼治之,有速效。」

一寡婦,不時寒熱,脈上魚際,此血盛證也。用本方加地黃治之而愈。

一婦人,身震顫,口妄言,諸藥不效,以為鬱怒所致。詢其故,蓋因素嫌其夫,含怒久久,以本方治之稍可,又用加味歸脾湯而愈。

白話文:

求真說:「這種情況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加上芍藥、茯苓、白朮,但有時適合用小柴胡湯加茯苓,或小柴胡湯加茯苓、白朮。」

如果發燒、口渴、脈搏浮而弦數、小便不順暢、大便稀溏,就加入四苓散一起使用,稱為柴苓湯。

求真說:「這種情況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和五苓散的合併方。」

如果體內熱度很嚴重、胡言亂語、心煩睡不著,就加入黃連、黃柏、山梔子各一錢,稱為柴胡解毒湯。

求真說:「這種情況適合用小柴胡湯和黃連解毒湯,或是第二黃連解毒湯合併使用。但是味道非常苦,很難服用,所以我通常用小柴胡湯搭配黃連解毒丸,或是第二黃連解毒丸。」

《內臺方議》中小柴胡湯的條文說:「如果發燒、小便不順暢,就與五苓散一起使用。如果噁心想吐,就加入橘紅。如果胸悶不舒服,就加入枳實。」

求真說:「小柴胡湯加橘皮,不僅治療噁心嘔吐有效,對於打嗝、頻繁乾咳等疾病(如百日咳、肺結核等)也有奇效。如果發燒口渴嚴重,就加入石膏。如果痰不易咳出,就再加入桔梗,或者根據腹部的狀況,適合合併使用排膿散。」

《本草權度》說:「陰莖勃起持久,也是濕熱的表現,可以將黃連加入小柴胡湯中。」

求真說:「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這個方子搭配黃連解毒丸。」

《萬病回春》說:「小柴胡湯加入青皮、山梔子,可以治療胸脅脹痛、咳嗽、吐痰。」

求真說:「這種情況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加橘皮湯,同時搭配黃連解毒丸。」

《醫方口訣集》中小柴胡湯的條文(我經常使用,有五個口訣)說:「第一,傷寒病在半表半裡的階段,可以用這個方子加減。第二,溫瘧初發時,可以增減使用。(求真按:『這個方子雖然說有治療瘧疾的效果,但是如果沒有胸脅苦滿的症狀,就不能亂用』)第三,下疳瘡、便毒、囊癰等,凡是生殖器部位的疾病,都可以使用這個方子。(求真按:『這個方子不是治療陰部疾病的特效藥,所以即使有這些部位的疾病,但是沒有胸脅苦滿的症狀,就不能濫用』)第四,胸脅疼痛,時而發冷時而發熱,因為生氣而導致的疾病,凡是屬於肝膽的疾病,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求真按:『有這個方子適應症的人,往往容易生氣,但這未必是這個病症的特徵,所以不能僅憑這點就開這個方子』)第五,寡婦或未婚女子,時而發冷時而發熱、頭痛、胸脅牽引痛、口苦、月經不正常,像是瘧疾又不是瘧疾,像是傷寒又不是傷寒,這是熱邪進入血室的表現。這個方子是基礎藥,再根據其他症狀做搭配。古書中,治療勞瘵骨蒸的人,多用這個方子加上秦艽、鱉甲等藥。(求真按:『肺結核雖然說以這個方子的症狀為多,但是如果沒有胸脅苦滿的症狀,就不能亂用。加用秦艽、鱉甲是後代醫家的壞習慣,不可效法』)」我雖然沒有試過,但是並非沒有道理,所以把它作為第五個口訣。

一個女子得了瘧疾,發熱多而發冷少。一個醫生用藥後導致嘔吐,另一個醫生用藥後導致腹瀉。請我診治時,瘧疾發作又伴隨腹瀉和嘔吐,把脈發現脈象弦緊。我給她開了這個方子加上芍藥,不到五帖,所有症狀都好了。

求真說:「這是瘧疾兼胃腸炎,用小柴胡湯加芍藥湯來合併治療,效果很快。」

一個寡婦,時常發冷發熱,脈搏在魚際部位較強,這是血熱的表現。用這個方子加上地黃治療就好了。

一個婦人,身體顫抖,胡言亂語,用了很多藥都沒有效果,認為是鬱悶生氣導致的。詢問原因,原來是因為長期討厭丈夫,心中積怨,用這個方子治療後稍有好轉,又用加味歸脾湯才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