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22)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22)

1. 小柴胡湯之腹證

求真按:「此證用本方,非也。加味歸脾湯,雖於酸棗仁湯加減而成。然僅後世醫家之捏造,蕪雜不足取。若由初病,處以小柴胡湯與酸棗仁湯之合方,更有一層捷效。」

一室女十四歲,天癸未至,身發赤斑而癢痛,左關脈弦數,此因肝火血熱也。以本方加生地、山梔、丹皮,治之而愈。

求真按:「此證宜用小柴胡湯桂枝茯苓丸之合方,兼用黃解丸。」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小柴胡湯,治胸脅苦滿,往來寒熱,心下痞硬而嘔者。」

《建殊錄》曰:「一人生五歲,啞而癇,癇則日一發或再發,虛尪羸憊,旦夕待斃,且苦悶之狀,日甚一日。父母之情,不忍坐視,願先生一診,雖死無悔。先生因是診之,心下痞,按之濡,乃作大黃黃連湯使飲之。約百日許,痞去而癇不復發。然胸脅煩脹,脅下支滿,啞尚如故。

又作小柴胡湯及三黃丸,與之,時以大陷胸丸攻之。半年許,一日乳母抱兒倚門間眺,適有牽馬而過者,兒忽呼曰:『牟麻(馬也)。』父母喜甚,乃襁負俱來,以告先生。先生試拈糖果,以挑其呼。兒忽復呼曰:「牟麻(日本以甘美之味,總呼牟麻。馬亦曰牟麻,因其國音相通也)。

」父母以為過其所望,踴躍不自勝。因服前方數月,言語卒如常見。」

求真按:「胸脅煩脹者,云胸廓之一部(尤其是下部),沿其左右經而隆起也。脅下支滿者,脅骨弓下有支障物膨滿之意,故脅下痞硬之輕度者,俱以柴胡劑為應用之目標也。」

一賈人,面色紫潤,掌中脫肉,四肢癢痛,眾醫以為癩疾,處方皆無效。先生診之,胸脅煩脹,心下痞硬,作小柴胡湯及梅肉丸而雜進之。數十日,掌肉復原,紫潤始退。

一男子十四歲,通身浮腫,心胸煩滿,小便不利,腳尤濡弱,眾醫無效。先生診之,胸脅煩脹,心下痞硬,作小柴胡湯使飲之。盡三服,小便快利,腫脹隨減。未滿十服,痊愈。

求真按:「此證若與以小柴胡加茯苓湯,或小柴胡加茯朮湯,則當更加捷效。」

凡患惡疾者,多由於傳繼,其身發時,有辱及祖先者。江洲一賈人患之,謁先生求診治。先生診視之,面色紫潤,身體遍爛,按其腹,兩脅拘急,心下痞硬。先用小柴胡湯和解胸腹,後作七寶丸使服之。半年許,諸證全退。

《方機》本方主治曰:「若上逆者,柴胡加桂枝湯主之,本方內加桂枝五分。若本方證嘔逆劇者,倍半夏。湯熟,加生薑汁一錢。」

求真按:「是本方合生薑半夏湯之意,故有效,然多處均隨小半夏湯之方意,方中加重半夏、生薑即可。」

火熱癇,宜服麥門冬加石湯,間有宜柴胡加石湯者。

求真按:「麥門冬加石湯、柴胡加石湯,為麥門冬加石膏湯、小柴胡加石膏湯之略稱也。」

白話文:

小柴胡湯的腹部症狀

求真先生認為:「這個案例用小柴胡湯是不對的。加味歸脾湯雖然是由酸棗仁湯加減而來,但那只是後代醫家的臆造,雜亂無章,不可取。如果從疾病初期就用小柴胡湯與酸棗仁湯合方,效果會更好。」

有一個十四歲的少女,月經還沒來,身上長出紅色斑點,又癢又痛。把脈發現左邊關脈弦而且數,這是因為肝火旺盛,血中有熱。用小柴胡湯加上生地、山梔、丹皮來治療,病就好了。

求真先生認為:「這個案例應該用小柴胡湯和桂枝茯苓丸合方,同時配用黃解丸。」

東洞先生對小柴胡湯的定義是:「小柴胡湯,是治療胸脅苦悶脹滿、忽冷忽熱、心下痞硬且想嘔吐的。」

《建殊錄》記載:「有一個五歲的孩子,又啞又會癲癇,一天發作一次或兩次,身體虛弱消瘦,眼看就要死了,而且非常痛苦,一天比一天嚴重。他的父母不忍心看著他這樣,希望醫生診治,即使死也無悔。醫生診斷後,發現他心下痞,按下去是軟軟的,於是開了大黃黃連湯給他喝。大約一百天後,心下的痞消退了,癲癇也不再發作。但是胸脅還是感到煩悶脹痛,肋下也覺得撐脹,啞巴的情況還是沒有改變。

醫生又開了小柴胡湯和三黃丸給他服用,並時不時用大陷胸丸來攻邪。過了半年左右,有一天,乳母抱著孩子在門邊看,剛好有牽馬的人經過,孩子突然喊了一聲:「牟麻(馬)」。他的父母非常高興,就抱著孩子來告訴醫生。醫生拿糖果試著引誘他叫,孩子又喊了一聲:「牟麻(日本把甜美的味道都叫牟麻,馬也叫牟麻,因為發音相似)。」

他的父母覺得比期望的還要好,高興得不得了。孩子又服用之前的藥方幾個月,說話終於和正常人一樣了。」

求真先生認為:「胸脅煩脹,指的是胸廓的一部分(尤其是下部),沿著左右兩側經絡隆起。脅下支滿,指的是肋骨弓下有東西阻礙,感覺膨脹滿悶。因此,肋下痞硬症狀較輕微的,都可以用柴胡劑來治療。」

有個商人,臉色紫紅潤澤,手掌肉脫落,四肢又癢又痛,很多醫生都認為是癩病,開的藥方都沒有效果。醫生診斷後,發現他胸脅煩脹,心下痞硬,於是開了小柴胡湯和梅肉丸一起服用。幾十天後,手掌的肉恢復了,紫潤的顏色也開始消退。

有一個十四歲的男孩,全身浮腫,心胸煩悶脹滿,小便不通暢,腳尤其軟弱無力,很多醫生都醫不好。醫生診斷後,發現他胸脅煩脹,心下痞硬,於是開了小柴胡湯讓他服用。喝了三次藥,小便就通暢了,浮腫也跟著消退。不到十次藥,病就好了。

求真先生認為:「這個案例如果用小柴胡湯加茯苓,或是小柴胡湯加白朮,效果會更好。」

凡是患有惡疾的人,大多是因為遺傳,在發病的時候,會損害到祖先。江洲有個商人患了這種病,來找醫生看病。醫生診斷後,發現他臉色紫紅潤澤,全身皮膚潰爛,按他的腹部,兩脅拘急,心下痞硬。醫生先用小柴胡湯來調和胸腹,然後開了七寶丸給他服用。過了半年左右,所有的症狀都消退了。

《方機》對小柴胡湯的主治描述是:「如果出現上逆的症狀,用柴胡加桂枝湯來治療,在原方中加入桂枝五分。如果原本的症狀嘔吐得很厲害,就把半夏的劑量加倍。藥煮好後,再加入薑汁一錢。」

求真先生認為:「這是小柴胡湯和生薑半夏湯合用的意思,所以才有效。但很多情況都依照小半夏湯的思路,在藥方中加重半夏和生薑的劑量就可以了。」

火熱引起的癲癇,適合服用麥門冬加石湯,有時也適合用柴胡加石湯。

求真先生認為:「麥門冬加石湯、柴胡加石湯,是麥門冬加石膏湯、小柴胡加石膏湯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