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20)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20)

1. 小柴胡湯之腹證

《名醫方考》小柴胡湯主治曰:「瘧發時,耳聾脅痛,寒熱往來,口苦喜嘔,脈弦者,名曰風瘧,此方主之。」

《濟陰綱目》曰:「小柴胡湯治婦人風邪,帶下五色。」

求真按:「此證為熱入血室之變態,故本方亦能治之。」

《易簡方》曰:「柴胡湯,小兒溫熱悉能治療。」

求真按:「小兒諸病,多以小柴胡湯為主治,宜注意之。」

《證治準繩》小柴胡湯主治曰:「痘瘡,發熱甚而嘔者,宜服之。」

求真按:「可見嘔而發熱者,不論何證,悉皆以本方主治之。」

《保赤全書》曰:「痘瘡靨後,身熱不退,或寒熱往來者,用小柴胡湯。」

《正體類要》曰:「小柴胡湯,治一切撲傷等證。因肝膽經火盛作痛,出血,自汗,寒熱往來,日晡發熱,或潮熱身熱咳嗽發熱,脅下作痛,兩胠痞滿者。」

求真按:「由頭部打撲,發為外傷性神經證,與本方加石膏,得速效。」

《保命集》曰:「治產後日久而脈浮數者,宜使服三元湯(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又名柴胡四物湯)。」

求真按:「四物湯由當歸、川芎、芍藥、地黃四味成方,後世雖尊崇之,然若選用師之芎歸膠艾湯,或當歸芍藥散,更無此方之必要。則此證宜用小柴胡湯與當歸芍藥散之合方。」

產後日久,虛勞針灸各藥俱無效者,宜使服三分湯(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加白朮、茯苓、黃耆)。

求真按:「此證亦宜用前節之合方。」

《得效方》曰:「小柴胡湯,治嵐嶂溪源蒸毒之氣。自嶺以南,地毒苦炎,燥濕無常,人多患此狀。血乘上焦,病欲來者,使人迷困,甚則發躁而使狂妄,亦有使啞而不能言者,皆由敗毒瘀心,毒涎聚脾所致。此藥中加大黃、枳殼各五錢。」

求真按:「此說病原病理,雖未必合理,然示小柴胡湯治腦證則是矣。加大黃、枳殼(與枳實同),其證兼有大柴胡湯類似之證。」

《傷寒蘊要》小柴胡湯之近代名醫加減法曰:「若胸膈痞滿不寬,或胸中痛,或脅下痞滿,或脅下痛者,去人參加枳實、桔梗各二錢,名柴胡枳殼湯。」

求真按:「此證宜處以小柴胡湯枳實芍藥散之合方(小柴胡加枳實芍藥湯),而加桔梗者,殆因有咽痛,抑或黏痰,難以咯出,或有此證而胸痛,或有化膿機轉。不然者,則不可加之。若加桔梗,即為小柴胡湯、排膿散、排膿湯合方之意。依余之經驗,此二合方證,肺結核頗多。若有熱熾,口舌乾燥者,宜更加石膏。」

若胸中痞滿,按之痛者,去人參,加瓜蔞仁三錢,枳實、桔梗各二錢五分,黃連二錢,名柴胡陷胸湯。

求真按:「此證宜處以小柴胡湯、小陷胸湯、排膿散之合方,而肺結核多有此證。若有石膏者,宜更加之。」

若脈弦虛,發熱口乾,或大便不實,胃弱不食者,加白朮、茯苓、白芍藥各一錢五分,名參胡三白湯。

白話文:

小柴胡湯的應用腹證

《名醫方考》說,小柴胡湯主要治療瘧疾發作時,出現耳聾、脅肋疼痛、寒熱交替、口苦、想嘔吐、脈象呈現弦象的症狀,這被稱為風瘧,使用此方治療。

《濟陰綱目》說,小柴胡湯可以治療婦女感受風邪,出現帶下(白帶)呈現五種顏色的情況。

求真認為,這類情況是熱邪侵入血室所引起的變異症狀,所以小柴胡湯也可以治療。

《易簡方》說,柴胡湯可以治療兒童的溫熱病。

求真認為,兒童的各種疾病,多以小柴胡湯作為主要治療方劑,應該注意應用。

《證治準繩》說,小柴胡湯主要治療痘瘡,發熱嚴重且伴隨嘔吐的症狀,可以使用此方。

求真認為,由此可見,只要出現嘔吐且發熱的症狀,不論是什麼疾病,都可以使用此方來治療。

《保赤全書》說,痘瘡結痂後,身體發熱不退,或是出現寒熱交替的情況,可以使用小柴胡湯。

《正體類要》說,小柴胡湯可以治療各種跌打損傷等症狀。因為肝膽經的火氣旺盛導致疼痛、出血、自汗、寒熱交替、午後發熱、潮熱、身體發熱咳嗽、脅肋下疼痛、兩側胸脅脹滿等情況,都可以使用此方。

求真認為,因為頭部受到撞擊導致外傷性神經症狀,使用此方並加入石膏,可以快速見效。

《保命集》說,治療產後久病,脈象浮數的情況,應該使用三元湯(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又名柴胡四物湯)。

求真認為,四物湯是由當歸、川芎、芍藥、地黃四味藥組成,後世雖然很推崇這個方子,但如果選擇使用醫家的芎歸膠艾湯,或當歸芍藥散,就沒有使用四物湯的必要。所以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小柴胡湯和當歸芍藥散的合方。

產後久病,身體虛弱,針灸或各種藥物都無效的情況,應該使用三分湯(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再加入白朮、茯苓、黃耆)。

求真認為,這種情況也應該使用前面提到的合方。

《得效方》說,小柴胡湯可以治療山嵐瘴氣,溪流源頭的蒸發毒氣所引起的疾病。嶺南地區,地氣毒熱,燥濕無常,很多人會患上這種病症。血氣上衝,疾病快要發生時,會使人昏迷困頓,嚴重時會煩躁甚至發狂,也有可能導致失語。這些都是因為毒邪侵入心,毒涎積聚在脾所導致的。這種情況使用小柴胡湯時,要加入大黃、枳殼各五錢。

求真認為,這個說法對於病因病理的解釋,未必完全合理,但說明小柴胡湯可以治療腦部的疾病是對的。加入大黃、枳殼(與枳實相同),表示這種情況兼有類似大柴胡湯證的症狀。

《傷寒蘊要》中,近代名醫對於小柴胡湯的加減法是:如果出現胸膈痞悶不舒、胸中疼痛、脅下痞滿或疼痛的情況,可以去除人參,加入枳實、桔梗各二錢,稱為柴胡枳殼湯。

求真認為,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小柴胡湯、枳實芍藥散的合方(小柴胡湯加枳實芍藥湯)。加入桔梗,可能是因為有咽喉疼痛,或是有黏痰難以咳出,或是因為這種症狀導致胸痛,或是有化膿的趨勢。如果沒有這些情況,就不應該加入桔梗。如果加入桔梗,就相當於小柴胡湯、排膿散、排膿湯的合方。根據他的經驗,這種二合方證,在肺結核的患者中很常見。如果有熱象明顯、口舌乾燥的情況,應該再加入石膏。

如果胸中痞悶,按壓時會疼痛,可以去除人參,加入瓜蔞仁三錢,枳實、桔梗各二錢五分,黃連二錢,稱為柴胡陷胸湯。

求真認為,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小柴胡湯、小陷胸湯、排膿散的合方,而肺結核患者常常會有這種情況。如果適用石膏,應該加入。

如果脈象弦虛,發熱口乾,或是大便不成形,胃虛弱而食慾不振的情況,可以加入白朮、茯苓、白芍藥各一錢五分,稱為參胡三白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