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 補氣血:人參、當歸、熟地黃等藥材能夠增強身體的氣血,改善疲勞與虛弱情況。
- 理脾胃:白朮、陳皮等有助消化,促進脾胃運行,改善食慾。
- 滋腎水:熟地黃、山藥等具有滋補腎陰的作用,增強腎功能。
- 強腰腳:杜仲、川牛膝等可增強筋骨,適合腰腿痠痛人士。
- 益精神:茯苓、甘草等能緩解焦慮,提升精神狀態。
- 開心明目:枸杞子、石菖蒲等具明目功效,有助於視力保健。
傳統服藥法
補氣血,理脾胃,滋腎水,強腰腳,益精神,開心明目。
上各制淨,各稱足,冬用黃酒,夏用燒酒五十壺,壇內用生絹袋裝藥系口,入壇中,春浸十四日,夏浸七日,秋浸十四日,冬浸二十一日出。日飲數杯;藥滓焙乾,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80丸,酒送下。可以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遵醫囑使用:中藥方劑雖然益處多,仍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以根據個人健康狀況調整用量。
- 避免相互作用:若正在服用其他藥物,需告知醫生,避免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 懷孕及特殊情況:孕婦、哺乳期婦女及有特殊病史者,需慎用或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個人體質差異:每人對於藥酒的反應不同,開始服用時應注意身體反應,如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
- 保管方式:使用後,藥酒需存放於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直射。
總結來說,中藥藥酒「浸黃酒」是一個結合多種中藥的滋補方劑,適合於日常調理與保健,但使用時務必謹慎,遵從專業指導。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浸黃酒, 出處:《便覽》卷三。 組成:人參(揀肥大者,去蘆)5錢,白朮(去梗,泔浸,土炒)1兩2錢,茯苓(堅白者,去皮,爲本,水澄去浮,曬乾)8錢,大甘草(炙)5錢,當歸(全用,酒浸,薑制)6錢,生地黃5錢,熟地黃(揀,酒浸)5錢,白芍(酒炒)5錢,牛膝(去苗,酒浸,焙)8錢,杜仲(薑汁炒,淨)6錢,生薑(洗,切)5錢,黃柏(厚者,酒洗,炒)1兩,知母(南者,去皮毛,酒炒)8錢,破故紙(鹽、酒炒)3錢,甘州枸杞(去萼)1兩,茅山蒼朮(浸,炒)6錢,山藥(大者,焙)5錢,瑣陽(酥炙)7錢(如無,以蓯蓉代),山茱萸(去核)7錢,石菖蒲(去毛,焙)5錢,遠志(甘草水煮,去心)5錢,陳皮(去白,鹽水浸,焙)7錢,蓮肉(去心,焙)8錢,鹿角霜5錢(如無,加菟絲子),天門冬(去心)5錢,麥門冬(去心)5錢。 主治:補氣血,理脾胃,滋腎水,強腰腳,益精神,開心明目。主治:虛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