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洗髓易筋經
《達摩洗髓易筋經》,這部在中國內功修煉領域佔有重要地位的典籍,據稱源自佛教禪宗初祖達摩祖師,是一套博大精深的內功心法與導引術。本書由項揚惠、吳德華、張鑑若、曹江等多位後人整理而成,集合了歷代傳承與闡發,不僅被視為中國武術的源頭之一,更是追求身心靈整體提升的修煉指南。
書名中的「洗髓」與「易筋」是其核心概念的體現。洗髓旨在淨化身心,將體內污垢與毒素排出,達致清虛之境;易筋則著重於筋骨的鍛鍊,使其柔軟、靈活,提升身體素質。這兩者並非孤立,而是相輔相成,構成一個完整的修煉體系。洗髓偏向內在的淨化與精神層面的提升(如序言所述「收心養性」),易筋則側重於身體層面的強健與力量的增長(如序言所述「強筋壯力」)。根據書中序言所述,達摩祖師西來後,洗髓與易筋曾分開傳承,前者歸於慧可祖師作秘傳,後者留鎮少林。後世祖師體認到「道本同源,理實一貫,一而二,二而為一」,方將兩者合而為一,形成一套內外兼備、性命雙修的完整功法。這種結合,修正了單純習練易筋可能僅偏重外壯、或單純習練洗髓可能流於空談玄理的弊端,被視為「入道之正宗,由道而佛之捷徑」。
本書內容共分十二章,從總論起始,循序漸進地展開對內功修煉各個面向的闡述。第一章總論,應是概述全書宗旨與修煉心法。其餘各章節則詳細剖析了具體的修煉方法和境界:
- 洗髓與易筋 (第二、三章): 作為書名的核心,這兩章提供了淨化身體、提升筋骨柔韌性的具體方法,是築基之本。
- 調息與吐納 (第四、六章): 這兩章是氣功修煉的基礎,強調通過對呼吸的精微調節,來改善氣血循環,達到陰陽平衡。調息注重呼吸的均勻深長,吐納則強調與天地之氣的交換。
- 導引與行氣 (第五、八章): 導引術是以特定的肢體動作配合意念和呼吸,引導氣血在經絡中流暢運行,疏通瘀滯;行氣則是更進一步,引導煉成的真氣在體內循環,強大內力。
- 服氣、守氣、固氣、回氣、還氣 (第七、九、十、十一、十二章): 這五章深入探討了真氣(內功修煉所化的精微能量)的培養、運用與儲藏。從吸收能量(服氣),到將其守護在丹田(守氣),使其凝聚鞏固(固氣),再從丹田引出運用於周身(回氣),最終將其收回丹田溫養(還氣),描繪了一個完整的真氣修煉循環過程,是功法更深層次的體現。
這些章節所闡述的要點,共同指向了通過「內功修煉」來改造生命狀態。它不單是肉體層面的鍛鍊,更涉及對「氣」——這種生命能量的精煉、運行與掌控。從初步的調息吐納,到導引行氣,再到真氣的服、守、固、回、還,呈現了一個由淺入深、由外及內的修煉層次。
本書的序言為我們提供了更多關於其源流、價值及編輯過程的寶貴資訊。周守儒序提到自己體弱多病,遍尋良醫無效,後偶遇少林傳人,最終於資陽通慧寺、昭覺寺得遇靜一空悟大師,被傳授達摩嫡派的易筋洗髓功法。周守儒親身實踐,病痛盡除,體質大為改善,證實了此功法的非凡功效。他也提及大師囑咐他作為文人學者應增廣闡述,以廣流傳。張瑤序則確認此書名為《增演易筋洗髓內功圖說》,是周守儒在靜一空悟大師所傳圖式基礎上旁收博引、闡發奧義而成,並由後人整理發行。這些序言共同勾勒出這部書並非達摩祖師原始文本的簡單複製,而是一個經過多位傳承者、整理者在漫長歲月中不斷實踐、增益、闡發和圖解的集合體。特別是增演易筋洗髓經合編序,明確指出這部書匯集了易筋和洗髓兩部分,並吸收了「各家論說」和「歷代宗師增益圖像」,分為多卷,結構龐大,體現了後人為使奧旨顯明所做的努力。李衛公序雖然帶有較強的傳奇色彩,敘述了天竺僧般刺密諦在峨嵋山翻譯經義的故事,但也再次強調了此經源流的久遠、內容的精深(區分了經文與經義的難譯性),以及修煉應以「作佛」為終極目標,而非僅限於人間的功業或小技。
綜觀全書內容與序言,達摩洗髓易筋經的功效被描述得極為廣泛且深刻:
- 基礎功效: 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延緩衰老、增強生命力、延年益壽。這是通過改善氣血、強化體質直接達成的效果。
- 治療功效: 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用於治療疾病。這與中醫理論中的經絡氣血學說緊密相關。
- 潛能與心性功效: 開發人的潛能、提高智慧和悟性;修身養性、提高道德修養。這超越了單純的身體層面,觸及精神與心靈的提升,與佛教禪宗追求開悟的宗旨相呼應。序言中提到的「性命雙修」、「證佛因」更是強調了其精神修行的深度。
然而,書中也明確提出了修煉的注意事項:這是一套「高深的內功心法」,需要一定的基礎,且「修煉之前,一定要先請教有經驗的師傅,並在師傅的指導下進行修煉」,否則「很容易出現意外」。這顯示了功法的複雜性和潛在風險,絕非可以隨意練習,強調了師承和正確指導的重要性,也從側面印證了其功法層次的深奧。
總結而言,《達摩洗髓易筋經》是一部集內功心法、導引術與氣功修煉為一體的傳統中國養生及修行寶典。它以達摩祖師為源頭,歷經分合與後人的增益整理,形成了一套涵蓋淨化身體、強化筋骨、精煉氣血、培養真氣的完整體系。其目標不僅是肉體的健康長壽,更指向精神、智慧乃至道德層面的全面提升,最終指向超脫塵俗的修行境界。雖然本書的具體成書年代和達摩祖師原始文本的真實性在學術上仍有討論空間,但作為流傳至今的經典,它承載了豐富的傳統修煉智慧,對於理解中國武術內功、氣功養生以及傳統身心修煉觀念,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書末的警示也提醒著後人,面對如此精深的功法,應抱持嚴謹、謙遜的態度,循序漸進,並重視明師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