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揚惠、吳德華、張鑑若、曹江整理

《達摩洗髓易筋經》~ 中篇·功法篇 (7)

回本書目錄

中篇·功法篇 (7)

1. 第十三章·韋馱勁十二勢圖說

1.韋馱獻杵第一勢。

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斂,心澄貌亦恭。

2.韋馱獻杵第二勢。

足指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3.韋馱獻杵第三勢。

掌托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骽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可生津將齶抵,鼻能調息覺心安。兩拳緩緩收回處,用力還將挾重看。

4.摘星換鬥勢。

隻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5.倒拽九牛尾勢。

兩骽後伸前屈,小腹運氣空松;用力在於兩膀,觀拳須注雙瞳。

6.出爪亮翅勢。

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前;

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7.七鬼拔馬刀勢。

側首彎肱,抱頂及頸;自頭收回,

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8.三盤落地勢。

上齶堅撐舌,張眸意注牙;

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挐;

兩掌翻齊起,千斤重有加;

瞪睛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9.青龍探爪勢。

青龍探爪,左從右出;修士效之;

掌平氣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

兩目注平,息調心謐。

10.臥虎撲食勢。

兩足分蹲身似傾,

屈伸左右骽相更。

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真形也衛生。

11.打躬勢。

兩手齊持腦,垂腰至膝間;頭惟探胯下,口更齧牙關;掩耳聰教塞,調元氣自閒;舌尖還抵齶,力在肘雙彎。

12.掉尾勢。

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

凝神一志;起而頓足,二十一次;

左右伸肱,以七為志;更作坐功,

盤膝垂眥;口注於心,息調於鼻;定靜乃起,厥功維備;總考其法,圖成十二;誰實貽諸,王代之季;達摩西來,傳少林寺,有宋岳候,更為鑑識;卻病延年,功無與類。

2. 第十四章·十二大勁圖說

凡行練力功夫,須於靜處面向東立,靜慮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須使其氣貫兩手,若一用力,則不能貫兩手矣。每行一式,默數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間斷。行第一式,自覺心思法則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遲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貫上頭頂,此練力練氣,運行易筋脈之法也。

務須嚴謹有恆,戒酒色,日夜行五六七次,工無間斷,食飯四五頓,專心練習至百日,能長千斤之力,此指少壯者言也。即軟弱無力之人,亦可練至五六百斤,倘年老精氣不足者,肯如法操練,日行二三次,亦能健食延年,除一切疾病,真神妙也。

面向東立,目上視,兩腳站平,寬與肩齊,不可參差,兩手垂下,肘微曲,掌背朝上,掌心朝下,指尖仰翹朝前,默數四十九字,每數一字,指尖朝上翹,掌想朝下按,如此四十九翹,四十九按,四十九宮也。

前式數字畢,將十指捲曲為拳,拳背朝前,以兩大拇指朝身,每數一字拳一緊,大拇指一翹,數四十九字,即四十九緊,又即四十九翹也。

前式數字畢,將大指疊在掌心,捏緊為拳,趁勢往下一伸,肘微曲,兩拳虎口向前,每數一字,拳加一緊,亦數四十九字,四十九緊也。

前式數字畢,將臂平抬,拳伸向前,與肩齊平,兩肘微曲,虎口朝上,兩拳相距尺許,數一字,拳一緊,數四十九字。

前式已畢,即按此勢將兩臂豎起,虎口向後,手臂不可貼頭,拳緊如前,數四十九字。

前式已畢,即接以兩拳下對耳一寸遠,以虎口向兩肩,數一字拳一緊,想前兩肘尖往後用力,數四十九字。

前式已畢,將身往後一仰,以腳尖離地為度,趁勢將兩手分開,直與肩齊,虎口向上,數一字,拳一緊,想兩拳往後排,胸微向前合,數四十九字。

前式已畢,將兩手收回,兩拳向前合對,與第四式相同,而不同者,手直肘不微曲,拳相近,只離五六寸遠,數一字,拳一緊,亦合,數四十九字。

前式已畢,將兩拳收回兩乳之上,即抬起翻拳,向前起對鼻準頭、拳背、食指、大節骨去鼻準二三寸,數一字,拳一緊,數四十九字。

前式已畢,將兩手分開,虎口對兩耳,如山字形,每數一字,拳一緊,拳想上舉,肘想往外抵合,數四十九字。

前式已畢,將拳翻轉至臍下兩膀,以兩食指大節離臍一二分遠,數一字,拳一緊,數四十九字畢,吞津三口,隨氣送至丹田。

吞津吸氣畢,不數字,兩手鬆開,手垂下,復掌齊向上,三端與肩平端時,腳後跟微起,以助其力,如端重物狀,拳亦往上三舉,肘亦往下三紮,兩腳六跌全功。

3. 十二段錦總訣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

兩手抱崑崙,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

微擺撼天柱。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

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盡此一口氣,

想火燒臍輪。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

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腳頻,以候神水至,

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

嚥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畢,

想發火燒身,舊名八段錦,子後午前行,

勤行無間斷,萬病化為塵。

以上系通身合總,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亂,先要熟記此歌,再詳看後圖及各圖詳註,各訣自無差錯,十二圖附後。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此圖盤腿而坐,緊閉兩目,冥亡心中雜念。凡坐要豎起脊梁,腰不可軟弱,身不可依靠,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閉關卻邪也。靜思者,靜息思慮而存神也。

叩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

上下牙齒相叩作響,宜三十六聲,叩齒以集牙內之神使不散也。崑崙即頭,以兩手十指相叉,抱住後頸,即用手掌緊掩耳門,暗記鼻息九次,微微呼吸不宜有聲。

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

記算鼻息出入各九次畢,即放所叉之手,移兩手掌擦耳,以第二指疊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彈腦後,要如擊鼓之聲,左右各二十四度,兩手同彈共四十八聲,仍放手握固。

微擺撼天柱。

天柱即後頸、低頭扭頸,向左右側視,肩亦隨之左右搖擺,各二十四次。

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赤龍即舌,以舌頂上顎,又攪滿口內上下兩旁,使水津自生,鼓漱於口中三十六次。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要汩汩有聲吞下,心暗想,目暗視,所吞津液直送至臍下丹田,龍即津,虎即氣,津下去氣自隨之。

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

以鼻吸氣閉之,用兩掌相搓擦極熱,急分兩手磨後腰上兩邊,一面徐徐放氣從鼻出,精門即後腰兩邊軟處。以兩手磨二十六遍,仍收手握固。

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閉口鼻之氣,以心暗想,運心頭之火,下燒丹田,覺似有熱,仍放氣從鼻出,臍輪即臍丹田。

左右轆轤轉。

曲彎兩手,先以左手連肩圓轉三十六次,如絞車一般,右手亦如之,此單轉轆轤法。

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

此勢放開所盤兩腳,平伸向前,兩手指相叉,反掌向上,先安所叉之手於頭頂,作力上托,要如重石在手托上,腰身俱著力上聳,手托上一次,又放下安手頭頂,又托上,共九次。

低頭攀足頻。

以兩手向所伸兩腳底作力扳之,頭低如禮拜狀十二次,仍收腳盤坐,收手握固。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嚥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

再用舌攪口內,以候神水滿口,再鼓漱三十六,連前一度,此再二度,共三度畢,前一度作三次吞,此兩度作六次吞,共九次吞,如前嚥下,要汩汩響聲,咽津三度,百脈自周遍調勻。

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舊名八段錦,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病化為塵。

心想臍下丹田中,似有熱氣如火,閉氣如忍大便狀、將熱氣運至穀道,即大便處,升上腰間、脊背、後頸、腦後、頭頂上,又閉氣從額上兩太陽耳根、前兩面頰,降至喉下、心窩、肚臍、下丹田止,想是發火燒通身皆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