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洗髓易筋經》~ 中篇·功法篇 (6)
中篇·功法篇 (6)
1. 第十一章·定身圖說
凡行動至此圖時,水火既濟,坎補離填,採煉功畢,最宜久坐。運幾多時,定亦幾多時,大約運一下鍾,定亦一下鍾,運一枝香,定亦一枝香,作此勢坐時,運未到者,補運之定,有移者,隨止之,久久渾噩,大極一團,默唸、存想、呼吸、俱化精氣神,三寶覺入,即色即空,不見實見境界,斯能養嬰入定,歸原出神,運定全功。
按定身圖八勢,是涵養性靈,全收前坐立行止,升降抑揚,屈伸宛轉,運定之效,萬不可輕易行之,行功至此,須屏絕念慮,洗滌心胸,耳不聞,目不見,心無所思,無一掛礙。惟知以所運之氣,歸蓄三焦,旋轉黃庭,意之所至,氣之所至,採藥煉丹,養嬰入定,全賴於此。
白話文:
當你練功達到這個圖示的境界時,水火已經交融,坎卦補足離卦,採煉功夫完成,最適合長時間靜坐。運氣的時間,定息的時間也應該相等,大約運氣一次鐘的時間,就定息一次鐘的時間,運氣一枝香的時間,就定息一枝香的時間。做這個姿勢靜坐時,如果運氣還沒到,就補運氣,如果運氣有移動,就隨之停止,久而久之,渾然忘我,達到極致,心神融合成一團,默唸、存想、呼吸,都轉化成精氣神,三寶覺醒,達到色即是空,不見實體,只見境界的境界,就能養嬰入定,歸於本源,神識出竅,運氣定息功法大成。
按照定身圖的八種姿勢,是涵養性靈,完全收攝了之前坐、立、行、止,升降、抑揚、屈伸、宛轉的精華,運氣定息的效果,千萬不可輕易嘗試。練功到這個階段,必須摒除所有雜念,洗滌心胸,耳不聞,目不見,心無所思,無一絲掛礙。只知道將運行的氣息,歸納到三焦,循環黃庭,意念所到之處,氣息也隨之而至,採藥煉丹,養嬰入定,全靠這個方法。
返本還原,成真證果,實基於此,此時不能調息定位,一志凝神,則心必走著,氣難內積,將見前之運動,皆成外壯,豈不惜哉,然亦不可十分著意,貴無妄無助,不黏不脫,亦離亦合,妙極趣極,心經所謂,色不意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者,即此境界也。學道之人,平時細心體之,臨時一心向之,過時又迴心審之,日久功深,不特易筋換骨,即伐毛洗髓,亦無難亦。
1.定氣和神勢。此勢與坐身圖中握固思神勢同,但氣穴要使之微閉,則氣始定。神光要使之內斂,則神始和,一呼一吸,吸降呼升,三呼三吸,緩作下勢。
2.旋轉日月勢。此勢立身盤腳俱與前同,拳掌安放亦無異。將氣海坐下,使氣穴微閉,兩眼左轉二十一輪,呼吸二十一口,吞津三度,右轉二十一輪,呼吸二十一口,吞津三度,再作下勢。
白話文:
修煉的最終目標是返本還原,成就真證果位,這正是修煉的根本。此時必須調息定位,專心凝神,若心神不守,氣便難以內積,之前的努力都將徒勞無功,豈不可惜?然而也不可過於刻意,要無妄無助,不黏不脫,亦離亦合,方能達到妙趣橫生的境界。心經所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正是指這種境界。學道之人,平日要細心體會,臨時要一心向之,事後也要回心審視,日積月累,不僅能易筋換骨,甚至伐毛洗髓也不難。
第一種姿勢叫做定氣和神勢,與坐身圖中握固思神勢相同,但要使氣穴微閉,氣才能安定。神光要內斂,神才能和諧。一呼一吸,吸氣下降,呼氣上升,三呼三吸後,緩慢回到下勢。
第二種姿勢叫做旋轉日月勢,站立盤坐與前相同,拳掌位置也不變。將氣海坐下,使氣穴微閉,兩眼向左轉動二十一圈,呼吸二十一口,吞津三次,再向右轉動二十一圈,呼吸二十一口,吞津三次,最後回到下勢。
3.倒湧清泉勢。此勢雙疊兩腳,豎起脊梁,高駕鵲橋,閤眼平視,拳掌安放兩腳交叉處,吸下呼上,呼吸三口,導引黃河,逆流衝動督任,倒湧天梯,醍醐灌頂,水簾不絕,再作下勢。
4.返觀內照勢。此勢盤腳立身,拳掌安放悉如前法,呼吸之間,吸則眼觀鼻,鼻觀心,心觀腎,呼則沖督任,上天梯,翻泥丸,不可失意,亦不可十分著意,太急難到,太緩必滯,不疾不徐,呼吸三口,自能內觀臟腑。
5.龍行虎奔勢。此勢緊閉牙關,高駕鵲橋,氣海坐下,緩緩呼吸二十一次,每七次吞津三口,使龍行虎奔,三三九口畢,換作下勢。
白話文:
此勢雙腳交叉疊起,豎直脊背,頭部抬高如同駕駛在鵲橋之上,雙眼閉合平視前方,雙拳掌安放在兩腳交叉處。吸氣時向下,呼氣時向上,如此呼吸三次,將氣息導引至如同黃河般,逆流向上衝擊督脈與任脈,如同倒流般湧上天梯,如同醍醐灌頂一般,水流不斷,之後再繼續進行下一勢。
此勢盤腿而坐,雙拳掌安放位置如同前法,呼吸時,吸氣時眼觀鼻,鼻觀心,心觀腎,呼氣時衝擊督脈與任脈,向上攀登天梯,翻轉泥丸宮,不可失神,亦不可過於用力,太急難以達到,太緩則會停滯,要保持不疾不徐的呼吸速度,呼吸三次,便能內觀臟腑。
此勢緊閉牙關,頭部抬高如同駕駛在鵲橋之上,氣海部位坐下,緩慢呼吸二十一次,每七次呼吸就吞咽三次津液,如同龍行虎奔一般,共計呼吸二十一次,換作下一勢。
6.汲精補髓勢。此勢兩腳舒伸。兩掌蓋膝,吸降呼升,呼吸三口,使所運津液之精氣血之精,上補神髓,開啟性靈。
7.返本還原勢。此勢曲肱將兩腳收回,兩腳掌合抵,兩手伸膀直肱合掌交叉,緊抱兩腳十指,坐下氣海,緩緩呼吸七口,吞津三度,使胎嬰團結,返本還原。
8.養嬰歸原入定出神勢。此勢坐法與定身第一圖同,但呼吸至此,愈隱愈微,不惟無聲,並若無氣,渾渾噩噩,杳杳冥冥,一塵不染,萬象皆空,胎嬰所在,活活潑潑,有我無我,出入悉定,萬化之源,太初之本。
偈曰:行功至斯,無生無死,定而不定,出入由己,觀自在相,神嬰脫體,洗髓功深,天靈蓋啟,混沌一元與天地匹,渾化無邊,究竟得止,圓覺功夫,權輿在此。
白話文:
此勢雙腳伸直,雙手掌蓋住膝蓋,吸氣時向下沉,呼氣時向上升,呼吸三次,讓運行的津液精氣、血液精華向上補充神髓,開啟心靈。
此勢屈起手臂將雙腳收回,雙腳掌合攏抵住,雙手伸展手臂,直臂合掌交叉,緊緊抱住雙腳的十個指頭,坐於氣海穴,緩慢呼吸七次,吞嚥津液三次,讓胎嬰團結,返本還原。
此勢坐姿與定身第一圖相同,但呼吸到此,越來越隱秘微弱,不僅無聲,甚至如同無氣,渾渾噩噩,杳杳冥冥,一塵不染,萬象皆空,胎嬰所在的部位,活潑靈動,有我無我,出入皆定,萬化的源頭,太初的本源。
偈曰:修行到此,無生無死,定而不定,出入由己,觀照自我的相貌,神嬰脫離身體,洗髓功深,天靈蓋開啟,混沌一元與天地匹敵,渾然化為無邊,最終止於此,圓覺的功夫,權輿都在此。
2. 第十二章·臥身圖說
臥身圖說明:凡作睡功,不必拘定,頭頂北,面朝西,一腳屈,一腳伸,曲肱作枕,諸法總須鞠躬屈膝,緊閉牙關,高駕鵲橋,閤眼收光,返觀內照,一志凝神,調息定氣,吸降呼升,萬緣屏除,一心皈命,混混沌沌,無夢無驚,方可使河車運動,督任交通,坎離既濟,陰陽相生,當亥子醜寅四時,最宜安息,升降清濁,使心腎交關,百脈朝會,此四時不睡,水穀之精,不能化津升騰天頂,貫注周身,雖酣終日,臥亦奚益焉,天氣下降,地氣上騰,日月往來,陰陽交構正在此四時。修煉家千萬不可失此機會,此小周天也。
至於睡法圖有十式,隨擇一圖睡之,俱可旋轉車輪,切忌如屍仰臥,伏地覆臥。
白話文:
臥身圖說明:
關於睡功,不必拘泥於固定的姿勢。 頭部朝北,臉朝西,一條腿彎曲,一條腿伸直,用手臂彎曲當枕頭。所有方法都必須彎腰屈膝,緊閉牙關,頭部高抬,閉眼收斂目光,回觀內照,專心凝神,調息定氣,吸氣向下,呼氣向上。排除雜念,一心專注,保持混沌狀態,無夢無驚。這樣才能使河車運轉,督任二脈相互溝通,坎離相濟,陰陽相生。
亥、子、丑、寅四個時辰最適合休息。此時,身體升降清濁,心腎相通,百脈匯聚。如果這四個時辰不睡覺,水穀精華就無法化為津液,上升到頭頂,滋養全身。即使整天昏睡,也無濟於事。因為,此時天氣下降,地氣上升,日月運行,陰陽交合,正是修煉者不可錯過的機會,這也是小周天的運作時間。
關於睡法圖,共有十種姿勢,可以任選一種睡覺,都能夠使河車**運轉。但切忌像死人一樣仰臥,或者趴在地板上。
又佛傳睡功有捫臍摸腹,掙搓睪丸,揉擦下體諸法,宜於初睡醒時行之,欲睡時只宜作臥身圖式,千萬不可運動臍腹、睪丸、下體等處,恐功未到睡後走丹。
1.左伏身側臥勢。此圖頭向左臥,左腳屈右腳伸,左手抱肩,右手按席上,側身伏臥床。
2.右伏身側臥勢。此圖頭向右臥,右腳屈左腳伸,右手抱肩,左手覆按席上,側身伏席臥。
3.左坦腹側臥勢。此圖頭向左臥,左腳伸右腳屈立,左手仰放席上,右手覆按右腿,坦腹側身向上面臥。
4.右坦腹側臥勢。此圖頭向右臥,右腳伸左腳屈立,右手仰放席上,左手覆按左腿,坦腹側身向上面臥。
白話文:
佛經記載的睡功中,包含按摩肚臍、撫摸腹部、輕搓睪丸、揉擦下體等方法,適合在剛睡醒時進行。想要睡覺時,只適合保持臥姿,千萬不可運動肚臍、睪丸、下體等部位,以免還沒練成,睡後走失丹藥。
-
左伏身側臥勢:頭朝左側躺,左腿彎曲,右腿伸直,左手抱肩,右手放在床鋪上,側身伏臥。
-
右伏身側臥勢:頭朝右側躺,右腿彎曲,左腿伸直,右手抱肩,左手放在床鋪上,側身伏臥。
-
左坦腹側臥勢:頭朝左側躺,左腿伸直,右腿彎曲並立起,左手放在床鋪上,右手覆蓋在右腿上,坦腹側身朝上臥。
-
右坦腹側臥勢:頭朝右側躺,右腿伸直,左腿彎曲並立起,右手放在床鋪上,左手覆蓋在左腿上,坦腹側身朝上臥。
5.左屈膝側臥勢。此圖頭向左臥,左腳屈放席上,右腳屈立,左手仰放席上,右手覆按右腿,坦腹側身向上面臥。
6.右屈膝側臥勢。此圖頭向右臥,右腳屈放席上,左腳屈立,右手仰放席上,左作覆按左腿,坦腹側身向上,面臥。
7.左如弓側臥勢。此圖頭向左臥,左腳屈放席上,右腳仍屈如左腳疊放左腳上,陽物腎囊用手兜出,使兩胯不相挨,左手抱肩,右手覆按上,如弓側臥。
8.右如弓側臥勢。此圖頭向右臥,右腳屈放席上,左腳仍屈如右腿,疊放右腳上,陽物腎囊用手兜出,不使兩胯相挨、右手抱肩,左手覆按席上,如弓側臥。
白話文:
-
左側曲膝側臥姿勢。圖中人頭朝左側臥,左腳彎曲放在席子上,右腳彎曲站立,左手平放在席子上,右手覆蓋在右腿上,腹部平坦,側身面向上方臥。
-
右側曲膝側臥姿勢。圖中人頭朝右側臥,右腳彎曲放在席子上,左腳彎曲站立,右手平放在席子上,左手覆蓋在左腿上,腹部平坦,側身面向上方臥。
-
左側如弓形側臥姿勢。圖中人頭朝左側臥,左腳彎曲放在席子上,右腳也彎曲像左腳一樣堆疊在左腳上,生殖器和腎囊用手托出,讓兩邊臀部不接觸,左手環抱肩膀,右手覆蓋在上身,如弓形側臥。
-
右側如弓形側臥姿勢。圖中人頭朝右側臥,右腳彎曲放在席子上,左腳也彎曲像右腳一樣堆疊在右腳上,生殖器和腎囊用手托出,不讓兩邊臀部接觸,右手環抱肩膀,左手覆蓋在席子上,如弓形側臥。
9.左坦腹仰臥勢。此圖頭微向左而坦腹仰臥,以左腳交右腳上,兩手握拳安放兩股,雖仰,微側向右,身左,氣不舒時,宜睡此勢,平時少用。
10.右坦腹仰臥勢。此圖頭微向右而坦腹仰身臥,以右腳交左腳上,兩手握拳按放兩股,雖仰,微側向左,身右,氣不舒時,宜睡此勢,平時少用。
行功說明:
凡睡,衣宜解,帶宜松,床求平坦,被無覆頭,枕不可過高,亦不可過低,以頭居肩中為度,手不可抱頭,亦不可放骨縫處,以阻氣道,兩胯宜微開,使腎囊陽物不壓,斯為合法。
白話文:
【九. 左側腹部仰臥姿勢。圖中頭部稍微偏向左方,腹部向上,以左腳交叉在右腳上,雙手握拳放在大腿上,雖然身體是仰臥的,但稍微傾斜向右邊,身體左側。當感到呼吸不暢時,適合採用這種姿勢,平常則少用。
十. 右側腹部仰臥姿勢。圖中頭部稍微偏向右方,腹部向上,以右腳交叉在左腳上,雙手握拳放在大腿上,雖然身體是仰臥的,但稍微傾斜向左邊,身體右側。當感到呼吸不暢時,適合採用這種姿勢,平常則少用。
行功說明:
睡眠時,衣物應鬆弛,腰帶要鬆開,牀鋪需平坦,被子不要覆蓋頭部,枕頭的高度適中,不宜過高或過低,以頭部正好在肩膀中心位置為宜,手不可抱著頭部,也避免放置在骨縫處,以免阻礙呼吸通道,兩側臀部應微微張開,讓陰囊和男性生殖器不受壓迫,這樣纔是正確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