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揚惠、吳德華、張鑑若、曹江整理

《達摩洗髓易筋經》~ 上篇·原理源流篇 (8)

回本書目錄

上篇·原理源流篇 (8)

1. 十二、氣為官骸使說

身有三寶,曰精氣神,而氣尤一身至寶。人身五官百脈、知覺運動,精聚之,神主之、氣用之。不知運法,清濁莫辨,精頑神昏。故古仙人服氣,必先運氣,運氣始能分氣,分氣始可服氣,服氣乃能煉氣,煉氣方能和氣,和氣方可定氣,溯先天而後天。身心俱是父母一氣所感,天地一氣所結,感而結成,始有胎嬰,乃精也。

是由氣生精之徵也。胎在母腹,漸漸長成,始有知覺,乃神也。是又由精生神之證也。由先天而後天,分身而出,飲食漸加,漸長漸強,是運氣化谷之證也。成人之後,精髓漸滿,即能生育,是運氣化精之證也。弱冠以往,知識漸開,童心漸失,恃強好勝,心花怒發,志慮心思,於斯為密。

功名事業,在此立基,是運氣化神之證也。常人不知運化填補之法,隨稟賦以順時令,故氣有時而衰,精有時而虧,神有時消磨殆盡,亦隨精而滯,氣而散。即有存者,內損外頹,官骸皆疵。得此傳,而依圖順,功無間斷,則重如艮山,輕如巽風,溫潤如兌澤,迅速如雷,乾坤坎離,生生不絕,寄生則精足神完,而氣彌綸以貫之。脫化則精凝神出,而氣升騰以送之。

誠而退,通而復,復而通,通而誠,陰陽相摩,八卦相蕩,日月運行,寒暑迭更,出入由己,隱現隨心。放之則彌,卷之則藏,不垢不淨,不生不滅,臻斯純境,一氣所結,氣為一心妙用,氣即為百體驅策也已。

2. 十三、氣有度敗證

丹經謂,一氣運行,出入身中,一時凡一千一百四十五息,一晝夜計一萬三千七百四十息。出入之息,以踵存於至深淵之中,氣行無間,綿綿若存,寂然不動,與道同體。若盛氣哭號揚聲,喊誦吹笛。長歌多言傷氣,皆非養生之道。故功行呼吸,出入不可不以緩急、度數為要。

3. 十四、心有日月證

心有日月,其說非妄。古仙云:凡存心中有日象,大如錢,在心中赤色有光芒,從心中上出喉,至齒間不出,迴環胃中,如此良久,臨目存見心中,胃中分明,乃吐氣,咽液三十九遍。日出時,日中時行之,一年除疾,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得道。日中行無影,闢百邪千災之氣。

常存日在心,丹在泥丸中。晝服日,夜服月。服月法,存月光芒白色,從腦中入喉又復至齒而咽入胃。一云常存月,一月在十五日以前服,十日以後不服。月減光芒損天氣,故即止也。

4. 一、行動始末

起功時,要調息定氣,一志凝神。引功時,要起腳掛指,離地乘空。收功時,要清升濁降,關透脈通。前九圖通關分氣。正身圖運氣還方,惟定身圖轉運轆轤,搬運河車,採藥煉丹,和神養性,出定入定,渾然太極,升則醍醐灌頂,降則丹穴充盈,散則遍及六合,卷則緊藏箇中,行持無間,妙緒莫名。

5. 二、起功訣

環拱立身直如松,腳根虎膝莫漏空,兩耳垂肩鼻對胸,閤眼平視一尺中。

6. 三、收功訣

九轉丹成得氣清,坎離交構兩儀生,縱橫上下歸存養,運定功全緩緩行。

7. 四、呼吸論

呼吸與吐納有異,呼吸是吸下呼上,吐納是吐出納入。吐納可分清濁,而不可合陰陽;呼吸可合陰陽,而並可分清濁。易筋洗髓功夫吐納少,呼吸多,先吐納後呼吸。呼吸有順有逆,順以運一身清氣,逆以合兩儀清氣。用法次第,規模,詳各圖說,及歌訣中。

8. 五、呼吸總訣

一吸通關,一呼灌頂,一屈一伸,一濁一清。雷鳴地震,清濁攸分。一升一降,一陽一陰。上下順逆,陰陽交生。河車搬運,轆轆時行。三百六五,運煉丹成。

9. 六、呼吸訣次第

一呼水生,一吸火聚。再吸再呼,火騰水起。三度交關,坎離相濟。吸七呼七,周而復始。二七十四,重複不已。三七二一,三複功畢。九九八一,純陽至極。運行三百六十五氣,往來不窮,周天之紀,先吸後呼,達摩真諦。圖曰呼吸,俗語如此。導引內功,呼吸第一。無多無少,不徐不疾。氣不可湊,志不可移。亦不可餒,無過不及。出入不聞,定氣調息。

10. 七、呼吸訣又訣

入手起功,漫用呼吸。未納菁英,先吐濁積。一吐一納,生新去余。行至坐身,乃用呼吸。學成之後,清濁分析。初勢即畢,呼吸如式。恐有濁礙,酌量追逼。一圖數圖,多寡不拘。俟濁盡淨,呼吸隨及。純清無濁,功起即起。

11. 八、呼吸輕重次序

呼吸之法,由微而大,由大而化。起功,靜生動,緩緩呼吸;打坐,靜生動,極又動生靜,綿綿呼吸。入定後,動極、靜極、動靜互根,不覺呼吸。自然呼吸。不覺者,化其有。自然者,化其無。微無內又無不著。大無外又無所見。究竟之地,渾化之天。無忘無助,無聲無臭,致中致和,是其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