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揚惠、吳德華、張鑑若、曹江整理

《達摩洗髓易筋經》~ 中篇·功法篇 (4)

回本書目錄

中篇·功法篇 (4)

1. 第七章·倒身圖說

1.馬上獻杵勢。此勢側形與折身圖中馬上獻杵法同。

2.合掌平胸勢。此勢就前勢將兩合掌收回挨胸,呼吸三口作下勢。余法同前。

3.四肢投地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挨身分開放下,向前至地與兩腳配,腳尖手指一齊掛地,四肢蹲踞,昂頭上視,注目凝神,呼吸三口,先呼後吸,導氣翻行逆升,倒運河車順作下勢。

4.左鼎足舒身勢。此勢就前勢將左腳向前中立,以腳尖掛地合兩手如鼎腳之勢,然後將左腳直伸,腳與頭平,腰背股膝一齊直撐,呼吸三口,使氣由腳根直衝泥丸下轉腳跟,三度氣畢順作下勢。

5.右鼎足舒身勢。此勢左腳換右腳,右腳換左腳。余法同前。

6.投地還原勢。此勢就前勢還四肢投地之原狀,其體勢呼吸悉與四肢投地法同。

白話文:

首先,騎馬呈獻杵狀,此姿勢與折身圖中騎馬獻杵法相同。接著,雙手合掌平貼胸前,從前一個姿勢將雙手收回,挨住胸口,呼吸三次後進入下一姿勢。其他方法與前相同。然後,四肢著地,從前一個姿勢將雙手分開,掌心貼身放下,向前伸直至地面與雙腳對齊,腳尖與手指一同觸地,四肢蹲踞,抬頭仰視,目視前方,凝神專注,呼吸三次,先呼氣後吸氣,引導氣息翻轉運行逆向上升,倒轉運河車順勢進入下一姿勢。接著,左腳鼎足伸展身體,從前一個姿勢將左腳向前伸直,腳尖觸地,雙手合攏如鼎足狀,然後將左腳完全伸直,腳與頭齊平,腰背、大腿、膝蓋一同伸直支撐,呼吸三次,使氣息從腳跟直衝頭頂,再向下轉回腳跟,三次氣息完畢後順勢進入下一姿勢。右腳鼎足伸展身體,與左腳鼎足伸展身體相同,只是將左腳換成右腳,右腳換成左腳,其他方法與前相同。最後,回到四肢著地的初始狀態,姿勢和呼吸方法都與四肢著地姿勢相同。

2. 第八章·翻身圖說

1.空中跌坐勢。此勢就前勢將後兩腳向前插於兩手間,將兩手移後至股間,以兩腳十指斜掛於地,兩跨排開,使兩腳根相挨,頭直身立,眼光平視,一志凝神,呼吸三口,順作下勢。

2.翻身蹲踞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足排開,手足指俱掛地,翻身盡力一撐,膝與面平,如前倒身蹲踞狀,呼吸三口,導氣逆行順作下勢。

3.左抵腳鼎立勢。此勢就前勢將右腳移中,掛指合兩手如鼎腳狀,左腳盡力向前直抵,眼註腳背,呼吸三口,換作下勢。

4.右抵腳鼎立勢。此勢就前勢將左腳換如右腳,右腳換如左腳,呼吸度數諸法悉同前。

5.翻身還原勢。此勢與翻身蹲踞法同。

白話文:

空中跌坐勢,雙腳向前插於兩手之間,雙手移至股間,以十指斜掛於地,兩腳根相挨,頭直身立,目光平視,專心凝神,呼吸三次,再往下進行動作。翻身蹲踞勢,雙手雙腳排開,指尖觸地,翻身盡力一撐,膝蓋與臉齊平,像向前倒身蹲踞的樣子,呼吸三次,逆向導氣,再往下進行動作。左抵腳鼎立勢,右腳移至中間,手指併攏,雙手如鼎腳狀,左腳盡力向前直抵,目光注視腳背,呼吸三次,換作下一動作。右抵腳鼎立勢,將左腳換成右腳的位置,右腳換成左腳的位置,呼吸次數和方法都與前述相同。翻身還原勢,與翻身蹲踞勢相同。

6.合掌平胸勢。此勢就前勢將兩腳收回,起腳離地,腿曲身直,合掌平胸,眼光平視,呼吸三口、順作下勢。

7.馬上打恭向上勢。此勢就前勢仍腳尖掛地,將合掌向上直撐,如在馬上打恭狀,氣亦隨之,速作下勢。

8.馬上打恭向下勢。此勢就前勢仍足尖掛地,眼光平視,合掌直撐向下,氣亦隨之,順作下勢。

9.三起三跌勢。此勢就前勢墊腳起立,合掌如正身圖中獻杵起功狀,呼吸一口豎脊曲膝,合掌隨下,兩手肱至兩膝間,復起立合掌如前,三起三跌,起跌一次呼吸一口,每一次將合掌收回為一部功,至第三次收回平胸,再一跌一起,順作下勢。

白話文:

將雙手合掌,胸部保持平坦的姿勢。這個動作從前一個姿勢開始,將雙腳收回,腳尖離地,腿彎曲、身體伸直,合掌平放於胸前,目光平視前方,呼吸三次,然後順勢進入下一個動作。

保持腳尖點地,將合掌向上直撐,就像騎在馬背上打躬作揖的樣子,同時呼氣,迅速進入下一個動作。

保持腳尖點地,目光平視前方,合掌直撐向下,同時呼氣,然後順勢進入下一個動作。

這個動作從前一個姿勢開始,墊腳起立,合掌向上伸展,像正身圖中獻杵起功的姿勢,呼吸一次,然後挺直脊背,彎曲膝蓋,合掌隨之向下,雙手肘部靠近雙膝,再重新起立,合掌恢復原狀,重複三次起立和三次下蹲,每次起立或下蹲都呼吸一次,每次將合掌收回算作一次動作,完成三次收回後,胸部保持平坦,再做一次下蹲和起立,然後順勢進入下一個動作。

10.起立三推勢。此勢就前勢仍腳尖掛地,正身直立合掌平胸,呼吸一口,緩緩將合掌推出,又呼吸一口,推至三次圓滿,如正身圖中獻杵起功狀,呼吸一口,使腳跟挨地作下勢。

11.仰面朝天勢。此勢與前圖中仰面朝天法同。

12.獻杵還原勢。此勢與前圖中獻杵還原法同。

13.拱立歸位勢。此勢與前圖中拱立歸位法同。

白話文:

起立三推勢,保持腳尖點地,身體直立,雙手合掌平放在胸前,吸一口氣,緩緩將合掌推出,再吸一口氣,連續推三次,動作圓滿,就像獻杵起功圖示的姿勢一樣,吸一口氣,腳跟落地,準備進入下一個動作。

仰面朝天勢,跟前圖中仰面朝天姿勢相同。

獻杵還原勢,跟前圖中獻杵還原姿勢相同。

拱立歸位勢,跟前圖中拱立歸位姿勢相同。

3. 第九章·行身圖說

1.左獨步瀛洲勢。此勢身正頭立,眼光平視,伸膀直肱,十指相叉,陽掌向上畢,右腳穩地,左腳曲膝向右一提,盡力向左一踢,呼吸一口,只動左腳,周身不移,接作下勢。

2.右獨步瀛洲勢。此勢左換右,右換左,連踢四十五次,呼吸四十五口,順作下勢。

3.右御風著步勢。此勢將左腳穩地,右腳由穩地處彎環挨左腳背順勢向前一蹬,周身不移,呼吸一口,接作下勢。身掌諸法悉同前。

4.左御風著步勢。此勢左腳換如右,右腳換如左,連蹬三十六次,合前獨步瀛洲四十五共得九九之數,每一次呼吸一口,行功畢緩作下勢。

5.俯掌頓腳勢。此勢將兩腳挨緊,陽掌轉朝下按,足尖一起,足跟一頓,一起一頓,一呼一吸,共二十一次,正身平視。諸法悉同前。

白話文:

  1. 左獨步瀛洲勢,身體筆直頭部豎立,目光平視前方,伸展雙臂,十指交叉,掌心向上,右腳穩穩站立,左腳彎曲膝蓋向右提起來,盡力向左踢出,呼吸一口氣,只移動左腳,全身保持不動,接著轉換到下一姿勢。

  2. 右獨步瀛洲勢,左右腳互換,連續踢出四十五次,呼吸四十五口氣,接著轉換到下一姿勢。

  3. 右御風著步勢,左腳穩穩站立,右腳從穩定的位置彎曲,貼著左腳背順勢向前蹬出,全身保持不動,呼吸一口氣,接著轉換到下一姿勢。身體、掌法等動作都與之前相同。

  4. 左御風著步勢,左右腳互換,連續蹬出三十六次,加上之前獨步瀛洲勢的四十五次,共計九十九次,每一次蹬出都呼吸一口氣,動作完成後緩慢轉換到下一姿勢。

  5. 俯掌頓腳勢,雙腳並攏,掌心轉向下方按住地面,腳尖抬起,腳跟落下,抬起落下,一呼一吸,共二十一次,保持身體正直,目光平視前方。所有動作與之前相同。

6.宛轉舒眉第一勢。此勢將兩手相叉,陽掌向內,挨身向上至兩眉間,始掌如握眉,呼吸一口,接作下勢。

7.宛轉舒眉第二勢。此勢將兩拳所握之眉翻揚向外,盡力舒開,呼吸一口,接作下勢。

8.宛轉舒眉第三勢。此勢就前勢豎起脊梁,曲膝下樁,後腳穩前腳墊,兩拳握眉,回肱一排,呼吸一口,接作下勢。

9.宛轉舒眉第四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拳盡力一撐,亦如舒眉狀,其樁勢氣數悉同前。

右宛轉舒眉四勢畢為一次,向左一次向右一次為一輪,左右交互行三輪功始畢,圖勢缺左右交互三輪者,為省筆也。

10.左轉轆轤第一勢。此勢將右腳斜站,左腳平出,使右腳跟橫對左腳尖頭,身隨斜,兩手伸膀直肱,陽掌朝上,盡力一撐,呼吸一口,接作下勢。

白話文:

宛轉舒眉的第一個動作,雙手交叉,掌心向內,沿著身體向上至眉心,手掌彷彿握住眉頭,吸一口氣,接著進行下一個動作。

宛轉舒眉的第二個動作,將握住眉頭的雙拳翻轉向外,盡力舒展,吸一口氣,接著進行下一個動作。

宛轉舒眉的第三個動作,承接上一個動作,挺直脊背,彎曲膝蓋,腳跟穩固,前腳踮起,雙拳握住眉頭,向上伸展手臂,吸一口氣,接著進行下一個動作。

宛轉舒眉的第四個動作,承接上一個動作,雙拳盡力向上撐開,如同舒展眉頭的動作,姿勢和氣息與前一個動作相同。

以上四個動作為一次宛轉舒眉,先向左做一次,再向右做一次,左右各做一次為一輪,左右交互進行三輪動作才算完成。圖中省略了左右交互三輪的動作,是为了簡潔。

左轉轆轤的第一個動作,右腳斜站,左腳平伸,使右腳跟橫對左腳尖,身體隨著腳步斜向一邊,雙手伸直,掌心向上,盡力向上撐開,吸一口氣,接著進行下一個動作。

11.左轉轆轤第二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朝上握緊,伸膀直肱,翻轉拳頭,往下一挪至兩股間,呼吸一口,接作下勢。

12.左轉轆轤第三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拳翻轉朝上提,緊挾兩腋,膀與股對,肱與拳平,呼吸一口,接作下勢。

13.左轉轆轤第四勢。此勢就前勢將左腳收回,在右腳後以腳尖掛地,右腳不動,兩拳翻順隨身下樁往下一錘,呼吸一口,接作下勢。

14.左轉轆轤第五勢。此勢就前勢將兩腳穩地斜站,腰身起立,往上一伸,兩手握拳往下一錘,呼吸一口,換作下勢。

15.右轉轆轤第一勢。此勢如左轉轆轤第一勢狀,右腳換左,左腳換右,頭身拳掌俱右向,體勢氣數則皆同。

白話文:

左轉轆轤第二勢,雙手握拳朝上,手臂伸直,翻轉拳頭,向下挪至雙腿之間,吸一口氣,接著往下勢。

左轉轆轤第三勢,雙拳翻轉朝上提,緊貼腋下,手臂與大腿平行,拳頭與手臂水平,吸一口氣,接著往下勢。

左轉轆轤第四勢,左腳收回,以腳尖點地,位於右腳後方,右腳不動,雙拳翻轉順著身體下沉,向下錘擊,吸一口氣,接著往下勢。

左轉轆轤第五勢,雙腳穩固斜站,腰身挺直,向上伸展,雙手握拳向下錘擊,吸一口氣,換往下勢。

右轉轆轤第一勢,與左轉轆轤第一勢相同,只是左右腳交換,頭部、身體、拳頭、手掌都朝向右側,其他動作和呼吸方式都一樣。

16.右轉轆轤第二勢。此勢如左轉轆轤第二勢狀,腳身拳掌體勢換向右,氣數同。

17.右轉轆轤第三勢。此勢如左轉轆轤第三勢狀,腳身拳掌體勢換向右,氣數同。

18.右轉轆轤第四勢。此勢如左轉轆轤第四勢狀,腳身拳掌體勢換向右,氣數同。

19.右轉轆轤第五勢。此勢如左轉轆轤第五勢狀,腳身拳掌體勢換向右,氣數同。

按古人左右轆轤轉法,先左轉,後右轉,名單轆轤,左右同轉,名雙轆轤,照圖以左右交互行三轉,方合左右輪轉之法。

20.左插腳乘空勢。此勢起功站定腳跟,豎起脊梁,兩手握拳,膀肱下垂,耳肩鼻胸各相對,眼光平視,牙關扣緊,鵲橋高架,呼吸三口,然後將左腳提起上前一步站穩,左膝一撐,呼吸一口,右腳隨提,換作下勢。

白話文:

右轉轆轤的第二、三、四、五勢,動作和左轉轆轤的對應勢相同,只是將腳、身、拳、掌的方位換成右邊,氣數也一樣。

古人練功時,先左轉再右轉,稱為單轆轤;左右同時轉,稱為雙轆轤。圖示中左右交互轉三圈,符合左右輪轉的方法。

左插腳乘空勢則起立站穩,挺直脊背,雙手握拳,手臂自然下垂,耳、肩、鼻、胸相對,目光平視,牙齒緊閉,鵲橋高抬,深呼吸三次。然後左腳向前邁一步站穩,左膝用力撐起,呼吸一口氣,右腳隨之抬起,進入下一動作。

21.右插腳乘空勢。按此勢合後勢,一名日月圖,又曰太極圖,其調息、定氣、一志、凝神與諸勢同,惟收神一法,閤眼瞪目,俱從其便,但眼觀界限近不在一尺內,遠不逾五尺,外,斯為合法。

此勢就前勢將右腳換如左,左腳換如右,體勢氣數皆同,左右交互,緩行一百步,一步一呼吸、急行一百步,兩步一呼吸,復緩行一百步,一步一呼吸,共三百步,呼吸二百五十口為一盤。

右插腳乘空二勢行功至此,下臺旋轉而行,或丹臺下不便行,先後一時擇地行之,可另擇一時行之亦可,隨行行之皆無不可。

22.頂上圓光上勢。此勢如環拱正立勢站法,但兩手握拳下垂,俟氣定將兩手挨身由臍下交互而上至頂,如圓光狀,呼吸一口,順此接作下勢。

白話文:

21. 右插腳乘空勢

右腳向前插出,身體乘空而起,形成此勢。此勢與後勢相合,又名日月圖,亦稱太極圖。其調息、定氣、一志、凝神與其他勢法相同,唯收神之法,可以閉眼、瞪目,隨意而行。但眼睛所觀之界限,近處不可少於一尺,遠處不可超過五尺。此為合法的觀法。

此勢與前勢相比,僅將右腳換成左腳,左腳換成右腳,其他體勢、氣數皆相同,左右交互進行。緩行一百步,一步一呼吸;急行一百步,兩步一呼吸;再緩行一百步,一步一呼吸,共三百步。呼吸二百五十口為一盤。

右插腳乘空二勢行功至此,可下臺旋轉而行。若丹臺下不便行走,可先後擇地行之。亦可另擇時間行之,隨行隨行皆可。

22. 頂上圓光上勢

此勢與環拱正立勢站法類似,但雙手握拳下垂。待氣息穩定後,雙手貼身由臍下交互向上至头顶,形成圓光狀,呼吸一口,順此接作下勢。

23.頂上圓光下勢。此勢就前勢將在頂兩手,又交互而下至臍下,亦如圓光狀,呼吸一口,導氣迴旋,連作三次,呼吸三口,兩手下垂還原,順作下勢。

24.游魚擺翅後排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握拳,挨身向後,兩邊陽拳一排,吸氣一口,速作下勢。

25.游魚擺翅前分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握拳,挨身收回轉向前面,陽拳從中往兩邊一分,呼氣一口為擺翅一度,連擺三度,其功始畢。

26.游魚擺翅後捶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握拳,伸膀直肱,挨身順勢向後一捶,呼吸一口,速作下勢。

27.游魚擺翅前推勢。此勢就前勢仍伸膀直肱,將兩手握拳,挨身順勢向前一推,吸氣一口,再錘再推,三錘三推,三推三呼三吸,緩作下勢。

白話文:

頂上圓光下勢,雙手交替從頭頂向下至肚臍下方,形成圓光狀,吸一口氣,運氣迴旋,重複三次,吸三口氣,雙手垂下恢復原位,順勢完成下勢。

游魚擺翅後排勢,雙手握拳,貼身向後,兩邊拳頭往兩側伸展,吸一口氣,迅速完成下勢。

游魚擺翅前分勢,雙手握拳,貼身收回轉向前方,拳頭從中間往兩邊分開,呼一口氣為擺翅一次,連續擺動三次,動作結束。

游魚擺翅後捶勢,雙手握拳,伸直手臂,貼身向後一拳,吸一口氣,迅速完成下勢。

游魚擺翅前推勢,保持手臂伸直,雙手握拳,貼身向前一推,吸一口氣,再錘再推,三次錘擊三次推掌,三次推掌三次呼氣三次吸氣,緩慢完成下勢。

28.陽掌還原勢。此勢就前勢伸膀肱,將握拳打開、陽掌向外,往下一垂,頭身往上一伸,呼吸一口,順作下勢。

29.陰掌還原勢。此勢就前勢伸膀直肱翻陰掌向外,往下一垂,頭身往上一伸,呼吸一口,順作下勢。

30.順掌還原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心向內,往下一垂,頭身往上一伸,呼吸一口,順作下勢。

31.握掌還原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握拳,順勢往下一垂,頭身往上一伸,呼吸一口,順作下勢。

32.順氣歸田勢。此勢就前勢將右掌按黃庭上,左掌按臍輪下,以右掌當中,從上推至臍下,即以左掌隨從臍下,由左邊運上至黃庭上,又順推至臍下,臍下右掌亦隨從臍下由右邊運上至黃庭上交界處,再推再運,推運一輪,呼吸一口,推運二十一次,呼吸二十一口,隨推隨運,順所運清氣盡歸丹田,使之團結,俟作坐功,運充臟腑。

白話文:

「陽掌還原勢」是將手臂伸直,握拳打開,手掌朝外,向下垂落,同時頭身向上伸展,吸一口氣,接著進行下一動作。「陰掌還原勢」則是在手臂伸直的基礎上,翻轉手掌朝外,向下垂落,頭身向上伸展,吸一口氣,接著進行下一動作。「順掌還原勢」是將兩掌心朝內,向下垂落,頭身向上伸展,吸一口氣,接著進行下一動作。「握掌還原勢」則是將雙手握拳,向下垂落,頭身向上伸展,吸一口氣,接著進行下一動作。「順氣歸田勢」則是用右手掌按在黃庭穴上,左手掌按在臍輪穴下,以右手掌從上往下推至臍下,同時左手掌跟著從臍下往上運至黃庭穴,反覆推運,推運一輪,吸一口氣,推運二十一次,吸二十一口氣,推運過程中順著氣流將清氣全部歸於丹田,使之團結,為接下來的坐功準備,將氣運送到臟腑。

33.叉手還原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叉兩股上大骨處,大指在前,四指在後,呼吸一口,順作下勢。

34.拱立歸位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收回,環拱還原氣海,坐下呼吸三口,由急而緩,行身圖畢,接作坐功。

白話文:

  1. 叉手還原勢。在這個動作中,您會從先前的動作開始,將雙手叉在大腿根部的大骨上,大拇指向前,四指向後,深吸一口氣,然後進行下一個動作。

  2. 拱立歸位勢。在這個動作中,您會從先前的動作開始,收回雙手,環繞在腹部的氣海位置,坐下後緩慢地吐出三口氣,完成整個動作流程,接著進入靜坐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