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揚惠、吳德華、張鑑若、曹江整理

《達摩洗髓易筋經》~ 中篇·功法篇 (2)

回本書目錄

中篇·功法篇 (2)

1. 第二章·側身圖說

1.獨手擎天勢。此勢就前勢,將兩腳相依,站如丁字,左手叉腰下股上大骨間,右手從右股間,伸膀直肱逆撐而上,至頭頂面,即隨右手朝天,仰觀掌背,使上右掌背對右腳背,目注神凝,呼吸三口,導氣逆行,而腳跟兩膝及左肱左膀亦須正直,不可放鬆,呼吸畢順作下勢。

2.翻手拔刀勢。此勢就前勢將右手著力繞頭一轉,由前轉後,由後順前至右肩窩處,即將右手握拳,一呼一吸,使氣一提一平,順作下勢。余法同前。

3.開弓打彈勢。此勢就前勢將左手放開,平掌順勢伸膀直肱,向左逆撐高與肩平,又隨勢收回,兩腳換丁字向左,然後立定腳跟,豎起滕腰脊,將左曲腕與右平掌向兩邊一撐,如開弓狀,頭向左旋,目注左掌,右曲腕與左掌相對,壹志凝神,呼吸三口導氣順行畢,將右拳打出,順作下勢。

白話文:

【1. 獨手擎天勢。】這個動作從前一個動作開始,將兩腳交錯站立,形成丁字步態。左手放在臀部,肘部貼在大腿上,右手從右腿間伸出,手臂直挺,逆向撐起至頭頂,隨即隨著右手朝天仰望,凝視掌背,讓右掌背對著右腳背,目光集中,深呼吸三次,導氣逆流。腳跟、膝蓋和左臂、左肩也必須保持直立,不可鬆懈。深呼吸結束後,進行下一動作。

【2. 翻手拔刀勢。】從前一個動作開始,將右手用力繞過頭部一圈,由前向後,再由後回至右肩窩,然後握拳。配合呼吸,讓氣息上升再平緩,接著進行下一動作。其他動作方式與前一動作相同。

【3. 開弓打彈勢。】從前一個動作開始,將左手放下,平展手掌,手臂直挺,逆向撐起至與肩膀等高,隨即收縮回,兩腳轉為向左的丁字步。接著,立定腳跟,挺直腰部脊椎,將左側手腕向右側平展,如開弓狀,頭部向左旋轉,凝視左掌,右側手腕與左掌對立,全神貫注,深呼吸三次,導氣順流完成,然後用右拳擊出,接著進入下一動作。

右三勢畢,又由左獨手擎天,右翻手拔刀,開弓打彈,然後功全,其諸法皆同。唯手腳掌拳頭眼與氣前向右者換左,前向左者換右耳,至於上身皆宜正直,左右不可偏廢,六勢畢順作下勢。

4.一字平肩勢。此勢就前勢將拳打開,將掌放平,腳跟立地,掌心向下,掌背朝上,盡力向左右一撐,呼吸一口,順作下勢。余法同前。

5.白鶴閃翅勢。此勢就前勢腳跟離地,伸膀直肱,將兩陰掌平肩按下,上身隨之隔地尺余,呼氣一口,隨即伸膀直肱,翻陽掌提上平肩,直撐如前,吸氣一口,覆按復起,連依三次。余皆同前。

6.獻杵團結勢。此勢俟閃翅起立直撐後,將兩掌向前回抱,呼吸一口,使氣團結如獻杵起立之狀,再作下勢。余法同前。

7.仰面朝天勢。此勢與正身圖中仰面朝天法同。

8.拱立歸位勢。此勢與正身圖中拱立歸位法同。

白話文:

右邊的三個動作完成後,接著左邊單手擎天,右手翻手拔刀,開弓打彈,然後功法就完成了。其他動作都一樣,只是手、腳掌、拳頭、眼睛和氣,原本朝右的要換成朝左,原本朝左的要換成朝右。至於上半身要保持正直,左右不可偏廢,六個動作完成後,順著動作往下做。

一字平肩勢:從上一個動作將拳頭打開,將手掌放平,腳跟立地,掌心向下,掌背朝上,盡力向左右撐開,呼吸一口氣,順著動作往下做。其他動作都一樣。

白鶴閃翅勢:從上一個動作腳跟離地,伸直手臂,將兩隻手掌平肩按下,上半身隨之離地約一尺,呼出一口氣,接著伸直手臂,翻轉手掌向上平肩撐開,直撐如前,吸一口氣,覆按再抬起,連續做三次。其他動作都一樣。

獻杵團結勢:從閃翅起立直撐後,將兩隻手掌向前回抱,呼吸一口氣,使氣凝聚成獻杵起立的樣子,然後繼續往下做。其他動作都一樣。

仰面朝天勢:這個動作與正身圖中的仰面朝天法相同。

拱立歸位勢:這個動作與正身圖中的拱立歸位法相同。

2. 第三章·半身圖說

1.馬上獻杵勢。此勢將腳跟立地,下身如騎馬勢,上身如正身圖中獻杵勢,氣數諸法皆同。

2.馬上拋韁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推出,如拋韁勢,下身如騎馬狀,氣數諸法同前。

3.馬上收韁勢。此勢就前勢收回,兩掌如馬上收韁狀,類正身圖中雙鳳朝陽勢,餘氣數諸法悉同前。

4.馬上振衣勢。此勢就前勢向左右立掌打開,如馬上振衣狀,類正身圖中飛鷹展翅勢。餘氣數諸法悉同前。

5.馬上整盔勢。此勢就前勢逆翻兩掌向上,如馬上整盔狀,類正身圖中雙手托塔勢,餘氣數諸法悉同前。

6.馬上乘風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順勢放下至兩肩角,如乘馬遇風,以便馳驅之意,類正身圖中三峰峙立之勢,餘氣數諸法悉同前。

白話文:

練功時,首先雙腳併攏站立,下半身像騎馬的姿勢,上半身則像獻杵勢,呼吸吐納與其他動作相同。接著雙手向前推出,如同拋韁繩般,下半身維持騎馬姿勢,呼吸吐納與前一個動作相同。然後雙手收回,掌心相對,像是在馬背上收緊韁繩,與正身圖中的雙鳳朝陽勢相似,呼吸吐納與前一個動作相同。再將雙手打開,掌心向上,像是在馬背上抖動衣袍,與正身圖中的飛鷹展翅勢相似,呼吸吐納與前一個動作相同。之後雙手翻轉,掌心向上,像是在馬背上整理頭盔,與正身圖中的雙手托塔勢相似,呼吸吐納與前一個動作相同。最後雙手順勢落下,置於兩肩,像是在馬背上迎風馳騁,與正身圖中的三峰峙立勢相似,呼吸吐納與前一個動作相同。

7.向左勒馬勢。此勢上身如正身圖中龍探右爪勢,下身本圖中之騎馬勢,合而觀之,不啻向勒馬狀,所有呼吸氣數,凝注導引諸法,亦悉與龍探右爪同。

8.向右勒馬勢。此勢與向左勒馬勢相同,惟方向相反而已。

9.馬上橫肱勢。此勢上身如正身圖中橫肱蹲立勢,下身如本圖中騎馬勢,其餘氣數諸法悉同前。

10.馬上交關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十指盡力雙疊交於頸項間,呼吸一口作下勢。余法同前。

11.向前正鞍勢。此勢就前勢依身順勢伸膀直肱,盡力按下至丹田,呼吸一口,如在馬上向前正鞍之勢。余法同前。

12.向前拋韁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向前伸膀肱直起對肩,陽掌向前立撐一手,呼吸一口,如在馬上向前拋韁一般。余法同前。

白話文:

第七式,向左勒馬勢。這個姿勢上半身像正身圖中的龍探右爪勢,下半身像本圖中的騎馬勢,把上下合起來看,就像是在向左勒馬的樣子。所有的呼吸氣數、凝注導引方法,也都跟龍探右爪勢一樣。

第八式,向右勒馬勢。這個姿勢和向左勒馬勢相同,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第九式,馬上橫肱勢。這個姿勢上半身像正身圖中的橫肱蹲立勢,下半身像本圖中的騎馬勢,其他的氣數和方法都和前面一樣。

第十式,馬上交關勢。這個姿勢從前一個姿勢開始,將兩手掌十指盡力雙疊交於頸項間,吸一口氣後向下動作。其他的方法都和前面一樣。

第十一式,向前正鞍勢。這個姿勢從前一個姿勢開始,依照身體順勢伸直手臂,盡力往下壓到丹田,吸一口氣,就像在馬上向前正鞍的姿勢一樣。其他的方法都和前面一樣。

第十二式,向前拋韁勢。這個姿勢從前一個姿勢開始,將兩手向前伸直手臂,對著肩膀直立起來,手掌朝前立起撐著,吸一口氣,就像在馬上向前拋韁繩一樣。其他的方法都和前面一樣。

13.左右分韁勢。此勢前勢將兩手陽掌盡力排開,倒掌一撐,如馬上向左右分韁之勢,呼吸一口順作下勢。余法同前。

14.向後正鞍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陽掌直分至背後,仍伸膀直肱,將十指在後疊交,陽掌向上,陰掌向下,盡力在後向下一擲,如在馬上向後正鞍之勢,呼吸一口。余法同前。

15.向前提韁勢。此勢就前勢,從後伸膀直肱,挨身向前,直起平肩,指仍疊交,掌心向懷,盡力前推,如在馬上向前提韁之勢,呼吸一口,順作下勢。余法同前。

16.向前拋韁勢。此勢就前勢將掌翻轉,掌心向外,盡力前撐,亦如在馬上向前拋韁之勢,呼吸一口,順作下勢。余法同前。

白話文:

左右分韁勢:這個動作從前勢開始,雙手陽掌用力向兩側分開,然後倒掌撐起,就像騎馬時左右分開韁繩的姿勢,呼吸一口氣,順勢向下。其他細節和前面一樣。

向後正鞍勢:這個動作從前勢開始,雙手陽掌直直分開至背後,保持伸展手臂、直臂,十指在背後交叉疊放,陽掌向上,陰掌向下,用力向後向下擲出,就像騎馬時向後正鞍的姿勢,呼吸一口氣。其他細節和前面一樣。

向前提韁勢:這個動作從前勢開始,從背後伸展手臂,貼近身體向前,肩膀抬平,指頭保持交叉疊放,掌心朝向胸前,用力向前推,就像騎馬時向前拉韁繩的姿勢,呼吸一口氣,順勢向下。其他細節和前面一樣。

向前拋韁勢:這個動作從前勢開始,將手掌翻轉,掌心朝外,用力向前撐起,就像騎馬時向前拋出韁繩的姿勢,呼吸一口氣,順勢向下。其他細節和前面一樣。

17.左右分韁勢。此勢與本圖中前左右分韁法同。

18.馬上攀楊第一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從兩腋,耳邊順勢插上,以膀伸肱直,立掌變為合掌,掌心向內,掌背向外,中空不過一尺,盡力上指,如在馬上欲攀楊柳之勢,呼吸一口,順作下勢。余法同前。

19.馬上攀楊第二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十指疊交,掌心朝下,掌背朝上一托,如在馬上攀著楊柳之狀,呼吸一口,順作下勢。余法同前。

20.向前提韁勢。此勢就前勢伸膀直肱,順勢放下,平與肩齊,十指疊交,肩角與前腕相對,盡力向前一推,亦如在馬上向前提韁之勢,呼吸一口,順作下勢。余法同前。

白話文:

第十七勢和圖中前左右分韁法相同。第十八勢從前勢開始,雙手從腋下、耳邊順勢向上插,伸直手臂,立掌變為合掌,掌心向內,掌背向外,掌心之間留下一尺空間,用力向上指,如同在馬上攀爬楊柳一般,深吸一口氣,順勢進行下一動作。其他方法與前述相同。第十九勢從前勢開始,雙手十指交叉疊合,掌心向下,掌背向上,如同在馬上抓住楊柳一般,深吸一口氣,順勢進行下一動作。其他方法與前述相同。第二十勢從前勢開始,伸直手臂,順勢向下放下,與肩膀齊平,十指交叉疊合,肩角與前腕相對,用力向前推,如同在馬上向前提韁繩一般,深吸一口氣,順勢進行下一動作。其他方法與前述相同。

21.向前拋韁勢。此勢與本圖中前拋韁法同。

22.左右分韁勢。此勢與本圖中前左右分韁法同。

23.向後正鞍勢。此勢體態氣數與前向後整鞍勢同。

24.馬上獻杵歸原勢。此勢與本圖中馬上獻杵法同。

25.起立朝天勢。此勢就前勢將腳跟立地,使膝直腿伸,腰脊聳,然後呼吸導氣,由腳尖上行過鵲橋,翻泥丸至尾閭為一轉,又由尾閭度丹田逆提至泥丸為一運,仰面三次,呼吸三口。仰逆諸法與正身圖中仰面朝天同。

26.獻杵還原勢。此勢與正身圖中獻杵還原法同。

27.拱立歸位勢。此勢與正身圖中拱立歸位法同。

白話文:

第21、22式分別為向前拋韁勢和左右分韁勢,與圖中所示的相同動作。第23式向後正鞍勢,其體態和氣數與前向後整鞍勢一致。第24式馬上獻杵歸原勢,與圖中所示的馬上獻杵法相同。第25式起立朝天勢,從前一個動作起立,腳跟落地,膝蓋伸直,腰背挺直,然後呼吸導氣,氣流從腳尖向上經過鵲橋,翻過泥丸宮至尾閭,為一轉,再從尾閭經丹田逆提至泥丸宮,為一運,仰面三次,呼吸三口。此仰逆動作與正身圖中的仰面朝天動作相同。第26、27式分別為獻杵還原勢和拱立歸位勢,與正身圖中所示的相同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