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4)

1. 轉筋方七首

範汪療轉筋方。

以鹽一升。水一升半。作湯洗漬良。

又療轉筋在兩臂若胸脅者方。

灸手掌白肉際七壯。(並出第八卷中)

刪繁療轉筋十指。筋攣急不得屈伸。灸法。

灸手踝。骨上七壯良。

又扁鵲療轉筋。脛骨痛不可忍方。

灸屈膝下廉筋上三壯。

又治轉筋方。

灸湧泉。湧泉在腳心下。當大𧿹指大筋。灸七壯。亦可灸大都在足大𧿹指本節內側白肉際。灸七壯。

又腹腸轉筋方。

灸臍上一寸十四壯。(並出第八卷中)

近效療腳轉筋及渾身轉筋方。

暖水稍熱於浴斛中。坐浸須臾。便瘥。如湯沃雪。

2. 心勞論一首

刪繁論曰:凡心勞病者。補脾氣以益之。脾旺則感於心矣。人逆夏氣。則手太陽不長。心氣內消。順之則生。逆之則死。順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關格病則生矣。心主竅。竅主耳。耳枯燥而鳴。不能聽遠。毛悴色夭死於冬。(出第七卷中)

3. 心勞實熱方五首

刪繁療心勞實熱。好籠無度自喜。四肢煩熱。麻黃止煩下氣湯方。

麻黃(去節),梔子仁,茯苓,子芩,白朮(各三兩),石膏(八兩碎綿裹),桂心(二兩),芒硝(三兩),生地黃(切一升),大棗(三十枚),雞子(二枚),甘草(一兩炙),赤小豆(二合)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斗。煎和。下雞子白攪調。去沫。下諸藥。煮取二升五合。去滓。下竹瀝芒硝。煎一沸。分為三服。忌生蔥酢物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等。(前無竹瀝復下竹瀝恐有失)

又療心勞熱。口為生瘡。大便難。閉塞不通。心滿痛。小腹熱。大黃泄熱湯方。

大黃澤瀉黃芩,梔子仁,芒硝(各二兩),桂心(二兩),大棗(三十枚),石膏(八兩碎綿裹),甘草(一兩炙)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先取一升水。別漬大黃一宿。以餘八升煮諸藥。取二升五合。去滓。下大黃。更煮兩沸。去大黃滓。下芒硝。分為三服。忌海藻生蔥菘菜。

又療心勞熱傷心。有長蟲名蠱蟲。長一尺。周心為病。雷丸丸方。

雷丸(熬),橘皮石蠶(炙),桃皮(炙各五分),狼牙(六分),貫眾(二枚),蕪荑(熬),青葙子蜀漆(各四分),殭蠶(三七枚熬),茱萸根皮(七分),亂髮(如雞子大燒末)

上十二味蒸切搗篩。白蜜和為丸如梧子。清白飲。一服七丸。不覺。更加至二七丸為度。日再。

又療心勞熱。心主竅。竅主耳。耳枯焦而鳴。不能聽遠。磁石湯方。

磁石(五兩碎綿裹),茯苓,大青人參,白朮,菖蒲,芍藥(各三兩),竹葉(切一升),赤石脂(二兩綿裹)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為三服。忌羊肉餳酢物桃李雀肉等。(本方無芍藥)

又療心勞熱不止肉毛焦色無潤。口赤乾燥心悶。麥門冬飲方。

麥門冬(一升去心),陳粟米(一升),雞子(二七枚取白),竹葉(切三升)

上四味。先以水一斗八升。煮粟米竹葉。取九升。去滓。澄清。接取七升。冷下雞子白。攪五百轉。去上白沫。下麥門冬。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並出第七卷中)

4. 心實熱方三首

千金瀉心湯。療心實熱。或欲吐。吐而不出悶喘急頭痛方。

小麥(三升),香豉(一升綿裹),石膏(一斤碎綿裹),地骨皮(五兩),梔子仁(二十一枚),茯苓(二兩),竹葉(切一升)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小麥竹葉。取八升。澄清。下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忌酢物。(本名石膏湯

又療心實熱。驚夢喜恐畏悸懼不安。竹瀝湯方。

竹瀝(一升),石膏(八兩碎綿裹),人參知母(去毛),赤石脂,梔子仁,芍藥,白朮(各三兩),茯神紫菀(各二兩),生地黃汁(二升)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十味。取二升七合。去滓。下竹瀝。更煎取三升。若須利。下芒硝二兩去芍藥。分為三服。忌桃李雀肉酢物蕪荑

茯神煮散。主心實熱。口乾煩渴。眠臥不安方。

茯神,麥門冬(去心各六分),通草(六分),升麻(五分),淡竹茹(一丸如雞子大熬),知母(四分去毛),赤石脂(七分),紫菀,桂心(各三分),大棗(二十枚擘)

上十味搗粗篩為散。取方寸匕帛裹之。以井華水二升半。煮取九合。時動藥裹子。平旦為一服。日再服忌生蔥酢物。(並出第十三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