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門冬飲

MAI MEN DONG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心經 23%
肺經 20%
脾經 11%
腎經 9%
小腸經 4%
心包經 4%
胃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麥門冬飲 」,主要成分包含麥門冬、淡竹葉、生薑、小麥。適用於服用石藥後,若感到飲食難以下嚥,同時還會嘔吐的症狀。

麥門冬味甘、微寒,入心、肺經,具有滋陰養肺、益氣生津的功效。主治陰虛津虧之症,如口乾咽燥、乾咳少痰、虛煩失眠、心煩不寐、熱病津傷等。

淡竹葉味甘、微寒,歸心、肺、胃經,具有清熱利尿、益氣止嘔的功效。主治熱病煩渴、嘔吐泄瀉、水腫尿少、心煩失眠、小便不利等症。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散寒發汗、溫肺止咳、鎮嘔下氣、解毒止瀉的功效。主治感冒風寒、惡心嘔吐、胸腹冷痛、泄瀉嘔吐等症。

小麥,性平、味甘,入心、脾、肝、胃、腎五經,具有養心益氣、健脾和胃、補益氣血、清熱利尿的功效。主治氣血兩虛、體倦乏力、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小便不利等症。

「 麥門冬飲 」方中,麥門冬、淡竹葉同用,滋陰清熱,益氣止嘔;生薑、小麥同用,溫暖脾胃,健脾和胃,理氣止嘔。各藥合用,共奏益氣清熱、止嘔降逆之效。

總之,「 麥門冬飲 」是一種中藥方劑,由麥門冬、淡竹葉、生薑、小麥組成,具有益氣清熱、止嘔降逆的功效,適用於胃氣不和引起的飲食難以下嚥、嘔吐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麥門各(去心)2兩,木通2兩,赤芍藥2兩,葵子2兩,滑石2兩,芒消1兩半。
上每服4錢,水1盞,加生薑1片,蔥白2莖,煎6分,食前服。

方劑組成解釋


麥門冬味甘,性平,歸肺、胃經,具有養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淡竹葉味苦,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化痰、利咽止咳的功效;生薑味辛,性溫,歸肺、胃經,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止嘔的功效;小麥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益氣養血的功效。本方以麥門冬、淡竹葉、生薑、小麥為主藥,配伍使用,具有和胃降逆、生津止渴的功效,適用於服用石藥後,若覺食不下,兼嘔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滋陰作用,陰虛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陰道炎肺結核扁桃腺炎胰臟炎腳氣病糖尿病白帶神經性厭食症心內膜炎慢性肝硬化百日咳心包炎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

相同名稱方劑


麥門冬飲, 出處:《普濟方》卷二六○。 組成:麥門冬1兩(去心),甜竹葉1大握,生薑半兩(切),小麥4合(淘去土并粃)。 主治:服石藥後,若覺食不下,兼嘔。

麥門冬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一。 組成: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柴胡(去苗)半兩,防風(去叉)半兩,半夏(湯洗去滑,薑汁制)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犀角(鎊)半兩。 主治:傷寒汗後虛煩,心神不寧。

麥門冬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組成:麥門冬(去心,焙)2兩半,白茯苓(去黑皮)2兩半,人參2兩,遠志(去心)1兩1分,防風(去叉)1兩半,赤芍藥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 主治:心虛勞損,喜忘不樂。

麥門冬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九。 組成:麥門冬(去心)2兩,栝樓根1兩,知母(焙)1兩,甘草(炙)1兩,五味子1兩,生乾地黃(焙)1兩,人參1兩,葛根1兩,茯神(去木)1兩。 主治:膈消。胸中煩滿,津液燥少,短氣多消。上消屬虛熱,脈虛浮數者。

麥門冬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組成:麥門冬(去心,焙乾)2兩,白茯苓(去黑皮)3兩,人參3兩,龍齒3兩,遠志(去心,焙)3兩,甘草(炙)1兩,防風(去叉)3兩,地骨皮(去土)3兩,羚羊角(鎊末)1兩。 主治:心蒸。心中煩躁,手足熱疼,欲露其體,驚悸怵惕,咽乾虛渴,面色萎黃,失前忘後,婦人血氣衰弱,多傳此疾。

麥門冬飲, 出處:《千金》卷二十一。 組成:麥門冬25個,米25粒。 主治:肺熱水腫,或瘡瘍誤灸,火毒入裏,浮腫而喘者。水氣腫鼓脹,小便不利。肺熱失其降下之令,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漬於高源,淫於皮膚,肢體皆腫,少腹不急,初病便有喘滿。癰疽陰瘡,法當艾灸,或灸太過者,或陽瘡不應灸而誤灸者,以致火毒入裏,令患者頭項浮腫,神昏痰湧,籲籲作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