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常山湯
ZHU YE CHANG SH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五引《小品方》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20%
肝經 15%
肺經 15%
心經 10%
腎經 10%
小腸經 5%
心包經 5%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竹葉常山湯方劑中包含常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截瘧止痢:常山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截瘧止痢的功效。對於瘧疾、痢疾、溫熱病等症狀,常山可發揮顯著的作用,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竹葉、黃芩等配合,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
- 與竹葉相輔相成:竹葉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其能清熱除煩,生津止渴。與常山相配,可減輕常山的寒性,避免寒涼過度,同時增強清熱解毒之效,使藥效更趨平和。
竹葉常山湯中加入淡竹葉,主要有以下原因:
- 清熱解暑,利尿除濕: 淡竹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暑、利尿除濕的作用,可以幫助身體排出熱毒,緩解暑熱引起的口渴、煩躁、小便不利等症狀。
- 配伍增效: 淡竹葉與常山、黃芩等藥物配伍,可以加強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效果,使藥效更佳,更能針對暑濕交蒸、熱毒內盛的病症。
竹葉常山湯中的小麥,主要起到清熱除煩,和胃降逆的作用。
常山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寒性較烈,易傷脾胃。小麥性平,味甘,能和中益氣,緩解常山對脾胃的寒性損傷。
此外,小麥還有 止渴生津 的作用,可以幫助抵消常山引起的口渴、煩躁等症狀,使藥性更為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竹葉常山湯」
中藥方劑「竹葉常山湯」,主治功效為溫瘧,壯熱微寒,或癉瘧依時手足冷,少時便壯熱,或手足煩熱乾嘔者;癉瘧先大寒後大熱者。
組成:
淡竹葉
- 性寒、味甘,歸心、小腸、腎三經。
- 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
- 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赤澀淋痛、口舌生瘡、心火旺盛、口瘡、尿赤、煩躁不寐、水腫尿少、黃疸尿赤等症狀。
小麥
- 性甘、平、微寒,入心、脾、肝、胃、腎五經。
- 清熱利尿、補氣、養陰生津、補血養肝、益氣養心、健脾和胃、除煩止渴、利小便。
- 用於治療氣血不足、體虛乏力、脾胃虛弱、腹瀉、小便不利等癥狀。
常山
- 治瘧、湧吐、驅蟲殺蟲和清熱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 抗瘧作用,可治療瘧疾。
- 催吐作用,可治療胸中有痰飲積聚之症。
- 驅蟲殺蟲的功效,對蛔蟲、糞線蟲、鉤蟲等寄生蟲都有較好的驅蟲效果。
- 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祛風除濕。
傳統服藥法
常山3兩(切),淡竹葉1握,小麥1升。
以水5升,漬1宿,明旦煮取2升,分3次溫服。
忌生菜、生蔥。
竹葉恆山湯(《普濟方》卷一九八)、備急竹葉常山湯(《金匱翼》卷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竹葉常山湯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嘔吐身體發低熱乾嘔
相同名稱方劑
竹葉常山湯, 出處:《外台》卷五引《小品方》。 組成:常山3兩(切),淡竹葉1握,小麥1升。 主治:溫瘧,壯熱微寒,或癉瘧依時手足冷,少時便壯熱,或手足煩熱乾嘔者;(疒皆??)瘧先大寒後大熱者。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