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磁石湯中加入磁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潛陽: 磁石性寒,入肝經,具有鎮靜安神、平肝潛陽的功效。對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磁石能有效地平息肝陽,使其歸於正常。
- 鎮驚安神: 磁石入心經,亦可鎮驚安神,對於神志不安、驚悸失眠等症狀,磁石能安定心神,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因此,磁石湯中加入磁石,是為了充分發揮其平肝潛陽、鎮驚安神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磁石湯中加入水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協同作用:磁石性寒,善降逆氣,用於治療心悸、失眠、驚癇等症。水菖蒲性溫,味辛,能開竅醒神,通利水道。兩者配伍,寒溫相濟,既能降逆氣,又能開竅醒神,相得益彰,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二、針對病症:磁石湯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水菖蒲具有安神定志、醒腦開竅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因心神不寧、神志不清而導致的失眠、驚悸等症狀。
磁石湯中加入通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通淋: 通草性寒,味甘淡,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之效。磁石湯主治癃閉、淋瀝、小便不利等症,而通草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排出積聚的濕熱,改善尿路不通暢的問題。
- 引藥下行: 通草能引導藥物向下運行,配合磁石的降濁止瀉功效,使藥力更有效地作用於下焦,達到治療癃閉、淋瀝的目地。
磁石湯中加入瞿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通淋止痛: 磁石湯主治下焦濕熱,導致的淋瀝澀痛、小便不利等症。瞿麥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可助磁石清熱瀉火,通利水道,緩解下焦濕熱所致的尿道疼痛、尿頻等症狀。
- 配合磁石,引藥下行: 磁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鎮心安神、平肝潛陽、降火止血的功效。瞿麥的加入,可引導磁石藥力下行,直達膀胱,更有效地治療下焦濕熱所致的泌尿系統疾病。
磁石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固澀止遺: 山茱萸味酸性溫,具有收斂固澀之效,可固腎氣、止遺精、尿頻等症狀。磁石性寒,善於鎮驚安神,與山茱萸配伍,可相輔相成,更能有效止遺。
- 補益肝腎: 山茱萸能補益肝腎之陰,與磁石合用,可增強其滋陰潛陽、鎮驚安神之效,更能有效改善因肝腎虧虛而導致的失眠多夢、頭暈目眩等症狀。
總而言之,山茱萸的加入,不僅加強了磁石湯的固澀止遺之效,更提升了其補益肝腎的功效,使方劑整體療效更加顯著。
磁石湯中加入白朮,主要考量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磁石湯主治脾腎陽虛,寒濕內阻,導致的脘腹冷痛、肢體沉重、小便不利等症狀。白朮在此方中,一方面能補脾益氣,提高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燥濕利水,祛除寒濕之邪,從而達到溫陽健脾、化濕利水的目的。白朮的加入,與磁石、附子等藥物相配伍,共同發揮治療脾腎陽虛的功效。
磁石湯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風通絡,祛風止痛:獨活味辛性溫,善於疏散風邪,通達經絡,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頭風、腰痛、肢體麻木等,有良好的療效。磁石湯以磁石、川芎、當歸等藥物為主,治療肝腎不足、風寒濕痺證,而獨活的加入,可以更有效地疏通經絡,祛除風寒濕邪,達到止痛的效果。
- 配合磁石,增強補腎功效:磁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之效。獨活則有溫經通絡、祛風散寒的作用。兩者配伍,可以相互協調,既能發揮磁石補腎安神之效,又能避免磁石寒性過重,更能增強藥效,促進風寒濕邪的清除,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磁石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活血止痛: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的功效。磁石湯多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等症,而川芎可以改善氣血運行,緩解頭部血管痙攣,達到止痛的效果。
- 引導藥力上行:磁石性寒,入腎經,具有鎮心安神、平肝潛陽的功效。川芎性溫,可以引導磁石的藥力上行,達至頭部,更好地治療頭痛、眩暈等症。
磁石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脾益氣: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肺的功效。磁石湯主要治療心悸、失眠、健忘等症,而這些症狀往往與脾腎氣虛、心神不寧有關。山藥能補益脾腎之氣,使心神安定,有助於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
- 調和藥性: 磁石湯中磁石性寒,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山藥性平,能調和磁石的寒性,避免其過寒傷脾,更利於藥物作用於心腎,達到治療效果。
磁石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磁石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鎮靜安神、降逆止嘔之效。甘草性甘,味平,入脾肺經,能調和諸藥,緩解磁石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與磁石相配,既能增強磁石的鎮靜安神作用,又能防止其過度耗氣,使藥效更為平和持久。
磁石湯中加入附子,乃因其寒涼之性與磁石相輔相成,以增強藥效。
磁石性寒,入肝、腎經,主治心悸、失眠、眩暈等症。附子性熱,入心、脾、腎經,能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二者合用,一寒一熱,寒涼之性能制約附子之熱,避免其過於溫燥,同時附子之熱也能化解磁石之寒,使藥性更為平和,相得益彰,共同發揮治療心悸、失眠、眩暈等症的功效。
磁石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化氣,促進磁石功效: 磁石性寒,善於降逆止嘔,但可能導致陽氣不足,脾胃虛寒。桂枝性溫,可溫陽化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磁石更好地發揮止嘔降逆作用,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
- 協調寒熱,平衡陰陽: 磁石寒涼,桂枝溫熱,二者相配,寒熱相濟,可以調節人體陰陽平衡,避免單純寒涼之性過於偏頗,更符合中醫整體觀的治療理念。
磁石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胃散寒:磁石性寒,入腎經,有鎮驚安神之效,但容易寒凝脾胃,引起胃寒腹痛。生薑性溫,入肺、脾經,能溫中散寒,和胃止嘔,與磁石相配,可溫和磁石的寒性,避免其寒性損傷脾胃。
- 調和藥性:生薑辛溫,有發散之效,能促進藥物吸收,並能調節藥性,使磁石的鎮驚安神作用更加顯著。
因此,磁石湯中加入生薑,既能溫胃散寒,又能調和藥性,使藥物療效更佳。
磁石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平,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之效。磁石湯主治痰熱咳嗽,而杏仁可以潤燥化痰,配合磁石清熱降火,共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 清熱解毒:杏仁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配合磁石清熱涼血,減輕痰熱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因此,磁石湯中加入杏仁,不僅可以改善咳嗽症狀,更能有效清除痰熱,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磁石湯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安神定志: 茯神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智之功效。磁石湯多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茯神可協同磁石鎮心安神,增強其療效。
- 健脾益氣: 茯神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可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心神不安。磁石湯中常配伍甘草、人參等益氣補虛藥物,茯神可增強補脾益氣的作用,使心神安定,脾胃功能恢復,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磁石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扶正固本: 磁石性寒,入肝腎經,擅長平肝潛陽、鎮驚安神。但其寒性易傷脾胃,且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脾氣虛弱。人參味甘性溫,補氣益脾,可溫陽補虛,協同磁石發揮功效,防止寒性過盛,避免傷及脾胃。
- 調和陰陽: 磁石偏寒,人參偏溫,兩者搭配,寒溫相濟,既能發揮磁石的鎮驚安神之效,又能避免其寒性過盛,起到陰陽調和的作用,更利於人體氣血調和,增強治療效果。
磁石湯中加入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解表,宣肺止咳: 前胡味辛性微寒,具有疏風解表、宣肺止咳之效。磁石湯常用於治療風寒犯肺、咳嗽氣喘等症,而前胡的加入可助於散寒解表,宣通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咳嗽症狀。
- 引藥下行,助磁石鎮心安神: 磁石味甘性寒,具有鎮心安神、平肝潛陽之效。前胡性微寒,有助於引導磁石藥力下行,使藥物更有效地到達心經,發揮鎮心安神的功效。同時,前胡還能起到疏散肝氣的作用,有助於配合磁石平肝潛陽。
磁石湯方劑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表散寒: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發汗解表之效。磁石湯主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之症,但同時也兼顧寒邪外襲,因此加入蔥白以解表散寒,避免寒邪凝滯,加強藥效。
- 調和藥性:磁石湯中包含磁石、石決明等寒涼藥物,容易造成脾胃寒涼,蔥白性溫,能溫中散寒,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防止損傷脾胃。
因此,磁石湯中加入蔥白,既能解表散寒,又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加協調,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磁石湯中加入淡竹葉,主要基於其清熱利尿的功效。淡竹葉味甘淡,性寒,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除煩、利尿消腫的作用。
磁石湯為治熱病煩躁、神昏譫語的方劑,其中磁石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淡竹葉則可輔助磁石清熱除煩,並通過利尿作用,將體內熱邪排出體外,有助於改善神昏譫語等症狀。同時,淡竹葉亦可緩解磁石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
磁石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磁石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如高熱、神昏、口渴等症狀,而石膏可以有效地清泄體內的熱邪,降低體溫,緩解症狀。
- 平肝潛陽: 石膏還具有平肝潛陽的作用,可以抑制肝陽上亢,避免熱邪上擾心神。磁石湯中的磁石具有鎮心安神的作用,與石膏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平肝潛陽、清熱除煩的效果。
總之,石膏在磁石湯中發揮著清熱瀉火、平肝潛陽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配合,共同治療熱病,達到清熱解毒、鎮心安神的效果。
主治功效
磁石湯
組成:
- 磁石
- 水菖蒲
- 通草
- 瞿麥
- 山茱萸
- 白朮
- 獨活
- 川芎
- 山藥
- 甘草
- 附子
- 桂枝
- 生薑
- 杏仁
- 茯神
- 人參
- 前胡
- 蔥白
- 淡竹葉
- 石膏
功效:
- 耳聾:聽覺喪失或減退。
- 風氣腳氣:一種由維生素 B1 缺乏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肌肉無力、麻木和刺痛感,以及腳氣病。
各藥材功效:
- 磁石:具有止咳化痰、安神、平肝息風、止血、止咳平喘、利水消腫等功效。
- 水菖蒲:具有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之功效。
- 通草: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肺潤燥的功效。
- 瞿麥:具有清熱利尿、活血通經、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清熱利濕、通經絡等功效。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生薑: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茯神: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 蔥白: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
- 淡竹葉: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 石膏: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總結:
磁石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耳聾、風氣腳氣等功效。該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包括磁石、水菖蒲、通草、瞿麥、山茱萸、白朮、獨活、川芎、山藥、甘草、附子、桂枝、生薑、杏仁、茯神、人參、前胡、蔥白、淡竹葉、石膏等。
傳統服藥法
磁石5兩(杵搗,生絹袋盛,用水5升,煎取2升半,去磁石,方下諸藥煎之),黃耆1兩,人參1兩,沈香1兩,芎藭1兩,桂(去粗皮)1兩,菖蒲1兩,當歸(焙)1兩,補骨脂(炒)1兩,熟乾地黃(焙)1兩,肉蓯蓉(酒浸,去皺皮,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羌活(去蘆頭)1兩,五味子1兩,乾薑(炮)1兩,覆盆子1兩。
補諸不足。
上藥除磁石外,銼如麻豆大,拌令勻。
每劑1兩半,用大羊腎1對,去脂膜,細切,用磁石水3盞,煮羊腎令熟,次下藥,煎取1盞半,去滓,分作2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磁石湯具有祛風通絡,化痰開竅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磁石湯, 出處:《玉案》卷五。 組成:磁石4兩。 主治:盤腸生。
磁石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一二引《仙傳濟陰方》。 組成:芍藥2錢,白朮3錢,北柴胡5錢,地黃2錢,地骨皮3錢,甘草3錢。 主治:婦人經行時,手足受水觸血風所致,手足心時時有煩熱。
磁石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 組成:磁石(燒赤,醋淬7遍)3兩,防風(去叉)3兩,五味子2兩,甘草(炙,銼)1兩,玄參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牡丹(去心)2兩。 主治:中風偏枯,骨痠無力。
磁石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組成:磁石(煅,醋淬5-7遍)1兩半,黃耆(銼)3分,杜仲(去粗皮,炙)1兩,白石英(碎)1兩1分,五味子(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3分,白朮1兩半。 主治:腎勞虛寒,饑不欲食,面色黧黑。
磁石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組成:磁石1兩半(搗如麻粒大,先以水淘去赤汁,候乾,分爲5貼,每貼用綿裹入藥內煎),黃耆(銼)半兩,地骨皮(銼)半兩,生乾地黃(焙)半兩,五味子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枳殼(去瓤,麸炒)半兩,檳榔(銼)半兩。 主治:消渴。腎臟虛損,腰腳無力,口舌乾燥。
磁石湯, 出處:《普濟方》卷五十三。 組成:磁石12兩(碎,綿裹),石上菖蒲4兩,通草3兩,瞿麥2兩,山茱萸3兩,白朮3兩,獨活4兩,川芎2兩,薯蕷2兩,甘草3兩(炙),附子3兩(炮),桂心3兩,生薑5兩,杏仁2兩(去皮尖,熬碎),茯神2兩,人參3兩,前胡3兩,蔥白(切)1升,竹葉1握,石膏2兩(碎,綿裹)。 主治:耳聾及風氣腳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