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健步丹
NIU HUANG JIAN B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慈禧光緒醫方選義》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5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牛黃健步丹中包含牛黃,主要原因在於牛黃的功效:
- 清熱解毒、鎮驚開竅: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入絡、神志昏迷、驚厥抽搐等症狀,牛黃能有效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牛黃亦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筋骨疼痛等,牛黃能有效化瘀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牛黃健步丹中加入牛黃,正是利用其清熱解毒、鎮驚開竅及活血化瘀等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牛黃健步丹中包含黨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氣血,強健筋骨: 黨參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生津養血之功效。步履不穩常與氣血不足、筋骨虛弱有關,黨參能補益氣血,使氣血充盈,筋骨強健,從而改善步履不穩的症狀。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牛黃健步丹中含有許多寒涼藥材,如牛黃、薄荷等,而黨參性溫,能起到協調藥性,避免寒涼藥材過於寒涼而傷脾胃,同時也能增強藥效,更好地發揮整體功效。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痙,化痰開竅: 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開竅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痰濁阻滯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步履艱難等症狀,天南星能起到疏通經絡、化解痰濁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行走能力。
-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天南星與牛黃健步丹中的其他藥物,如牛黃、川芎、蜈蚣等,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天南星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竈,增強其祛風止痙、活血化瘀的功效,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痙: 天麻性平味甘,具有平肝熄風、止痙的功效。牛黃健步丹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而天麻可以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筋脈拘急、肢體麻木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祛風止痙的作用。
- 活血通絡: 天麻還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利於藥物更好地滲透到病竈部位,發揮治療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能夠更好地緩解疼痛,促進病患康復。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鹿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筋骨: 鹿茸性溫,味甘,歸腎、肝經,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之效。對於因腎虛引起的腿腳無力、步履艱難,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活血化瘀: 鹿茸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末端血液供應,有利於舒筋活絡,減輕疼痛,進而達到健步之效。
綜上所述,鹿茸在牛黃健步丹中,既可補益筋骨,又可活血化瘀,協同其他藥物,發揮健步之效。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表,疏風散熱: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風散熱的功效。對於因風熱邪氣入侵而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薄荷能有效緩解,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 行氣止痛,消腫止癢: 薄荷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止癢的功效。在牛黃健步丹中,薄荷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有效緩解因跌打損傷、風溼疼痛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加速恢復。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茯神,主要考量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 安神定志,寧心益智: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寧心益智之效。牛黃健步丹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而疼痛可致煩躁不安,影響患者康復。茯神加入方劑,可安神定志,使患者心神安寧,有助於傷口癒合。
- 健脾益氣,助氣血運行:茯神亦可健脾益氣,促進氣血運行。跌打損傷常伴隨氣血瘀滯,影響筋骨恢復。茯神加入方劑,可健脾益氣,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舒筋活絡,促進傷口癒合。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牛黃健步丹中包含多味藥材,性味各異,甘草能有效調和各藥材的性味,使藥效相輔相成,避免藥物相互沖突,減輕副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具有一定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的功效,能協同牛黃、麝香等藥材,更好地發揮祛風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的效果。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開竅醒神,化痰通竅: 石菖蒲性辛溫,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通竅的功效。牛黃健步丹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這些病症往往伴隨氣血瘀滯、經絡阻滯,導致神志不清、言語不利等症狀。石菖蒲能開竅醒神,化痰通竅,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意識狀態,恢復肢體功能。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石菖蒲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跌打損傷後,局部組織容易瘀血腫痛,石菖蒲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腫痛,加速傷口癒合。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酸棗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寧心安神,緩解疼痛: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具有寧心安神、養血斂汗的功效。步履疼痛往往與心神不寧、氣血瘀滯有關,酸棗仁可緩解患者焦慮不安、失眠等症狀,從而改善疼痛。
- 滋養肝腎,促進恢復: 酸棗仁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養肝腎、補血安神的作用。步履疼痛若由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所致,酸棗仁可起到滋補肝腎、益氣養血的作用,促進身體恢復。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舒筋活絡,消腫止痛:木瓜性溫味甘,入肝經,具有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和腫脹。
- 健脾消食,利水消腫:木瓜亦能健脾消食,利水消腫,有助於改善因脾胃虛弱引起的四肢乏力、水腫等症狀。
因此,木瓜在牛黃健步丹中起著舒筋活絡、消腫止痛,並兼具健脾消食、利水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整體改善因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引起的症狀。
牛黃健步丹中含有薏苡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祛濕利水,消腫止痛:薏苡仁性涼味甘,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消腫止痛的功效。牛黃健步丹主要針對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薏苡仁可幫助祛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減輕疼痛。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薏苡仁還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風濕痺痛引起的局部紅腫、發熱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之,薏苡仁在牛黃健步丹中起著祛濕利水、消腫止痛,以及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風濕痺痛的功效。
牛黃健步丹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牛黃健步丹主要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羌活的祛風止痛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通絡止痺: 羌活能通經活絡,祛風散寒,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痺痛,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牛黃健步丹中,羌活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促進氣血運行,解除痺痛,恢復肢體功能。
牛黃健步丹中包含獨活,主要是因為獨活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除濕: 獨活性溫,味辛,歸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有顯著療效。牛黃健步丹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行走不便等症狀,而獨活的祛風除濕功效正好與之相符。
- 通經活絡: 獨活能通經活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等症狀。這對於牛黃健步丹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有輔助作用,能使藥效更顯著。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 防風味辛甘,性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止痛、解表散寒的功效。牛黃健步丹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防風可以驅散風寒濕邪,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 助藥力: 牛黃健步丹中多用溫熱藥物,如牛黃、麝香等,容易耗散陰液。防風性溫,能起到調和藥性,防止藥物燥烈傷陰的作用,使藥力更加平和,利於患者接受。
總而言之,防風在牛黃健步丹方中發揮著祛風止痛、調和藥性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改善患者的病症。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理氣止咳:橘紅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牛黃健步丹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而風寒濕邪易阻滯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引發疼痛。橘紅理氣化痰,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 輔助牛黃清熱解毒:牛黃為清熱解毒之要藥,而橘紅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並能輔助牛黃疏散風邪,使藥效更為顯著。
因此,橘紅在牛黃健步丹方中發揮著理氣止咳、輔助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提升藥效,更好地治療風寒濕痹之症。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補氣益血,強健筋骨:黃耆為補氣要藥,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並能補益氣血,改善氣虛乏力、四肢無力等症狀。對於步履艱難、筋骨不健的人而言,黃耆能改善體質,提升體力,有助於恢復行走能力。
2. 促進傷口癒合,消腫止痛:黃耆亦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筋骨損傷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黃耆能加速傷口癒合,消腫止痛,促進康復。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活血通絡,舒筋止痛: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潤腸通便之功效。牛黃健步丹主治風濕痹痛、筋骨疼痛,而當歸可活血通絡,改善血液循環,舒筋止痛,減輕患者疼痛。
二、滋陰補血,調和藥性: 當歸還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可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既能緩解因風濕痹痛引起的陰血不足,又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保護患者的脾胃。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潛陽,補益肝腎: 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補益肝腎的功效。對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痠軟、步履艱難,以及跌打損傷導致的筋骨疼痛,都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 活血化瘀,舒筋活絡: 龜板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瘀血阻滯,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筋骨組織,改善肢體活動能力。
因此,牛黃健步丹中加入龜板,可謂是「滋陰補腎,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步履困難、筋骨疼痛等症狀。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骨,祛風除濕: 補骨脂味辛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骨、祛風除濕之功效。對於因腎虛或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補骨脂能起到溫腎壯骨,驅散寒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步履艱難的狀況。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補骨脂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作用。對於因瘀血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補骨脂能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步態。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燥,味甘苦,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燥濕健脾。方中以牛黃清熱解毒,但易傷脾胃,白朮可補益脾胃,防止藥物對脾胃的損傷,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 利水滲濕:白朮具利水滲濕之效,可輔助牛黃清熱解毒,消除水腫,改善因濕熱蘊結而導致的肢體麻木、行走不便等症狀。
白朮的加入,不僅有助於藥效的發揮,更能保護脾胃,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疼痛,活血化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斂陰止汗的功效,能緩解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並促進瘀血消散,幫助恢復行走功能。
- 補益肝腎,強健筋骨:白芍能滋養肝腎,使氣血充盈,進一步強健筋骨,改善因肝腎不足導致的肢體乏力、步履艱難等症狀,提升藥效。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涼血,滋陰降火: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效。方中加入生地黃,可有效緩解因風濕熱邪侵襲經絡、血脈不通所致的疼痛、腫脹、麻木等症狀。
二、滋陰養血,潤燥止痛: 生地黃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可改善因血虛所致的肢體乏力、肌肉萎縮等症狀。同時,生地黃還能潤燥止痛,緩解因風濕熱邪侵襲經絡引起的乾燥疼痛。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效。對於肝腎不足,精血虧虛導致的筋骨痿軟、步履艱難等症狀,熟地黃可起到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的作用,為健步之功效提供基礎。
- 協同其他藥材,增強療效:熟地黃與牛黃、川芎、蜈蚣等藥材搭配,可起到協同作用,例如與川芎相配可活血通絡,與蜈蚣相配可祛風止痛,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牛黃健步丹中包含虎骨,主要原因如下:
- 傳統觀念: 古代醫學認為虎骨具有強筋壯骨、祛風濕之功效,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痺痛等症狀,與健步丹的治病理念相符。
- 藥理作用: 虎骨中含有的氨基酸、蛋白質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消腫、止痛作用,可緩解關節疼痛,有助於恢復行走功能。
然而,現今虎骨已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藥用價值需與保護動物資源的理念相平衡。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其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筋骨疼痛、血瘀不通導致的步履艱難。
- 引藥下行,治療下肢病: 牛黃健步丹主治下肢疾病,川牛膝能引藥下行,將藥力導入下肢,加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下肢疼痛、腫脹等症狀。
因此,川牛膝在牛黃健步丹中起到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引藥下行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下肢疾病的功效。
牛黃健步丹中包含杜仲,主要基於其補腎壯腰、強筋健骨的功效。
杜仲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其含有杜仲膠、黃酮類、多糖等成分,具有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抗疲勞等作用。
對於因腎虛腰痛、筋骨無力導致步履艱難的患者,杜仲能補益腎氣,加強腰腿力量,改善行走能力。此外,杜仲亦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肢體血液供應,減輕疼痛。
因此,在牛黃健步丹中加入杜仲,可有效增強其補腎壯腰、強筋健骨的功效,達到治療腰腿疼痛、步履艱難的效果。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黃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除濕止痛: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除濕止痛的功效。對於風濕熱痹、筋骨疼痛、濕熱下注等症狀,黃柏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 消腫止痛,抗炎抗菌:黃柏含有黃柏鹼、小檗鹼等成分,具有消腫止痛、抗炎抗菌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肌肉痠痛、關節腫脹等症狀。
因此,牛黃健步丹中加入黃柏,能有效緩解風濕痺痛、筋骨疼痛、濕熱下注等症狀,並起到消腫止痛、抗炎抗菌的作用。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知母,主要有以下原因:
- 清熱瀉火: 知母性寒,味苦,能清熱瀉火,降火熱。由於牛黃健步丹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熱痹,症見肢體疼痛、腫脹,故加入知母以清熱瀉火,消除熱邪。
- 滋陰潤燥: 知母入肺、腎經,能滋陰潤燥。風濕熱痹常伴有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陰虛表現,加入知母可滋陰潤燥,緩解症狀。
總之,知母在牛黃健步丹方中起到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風濕熱痹,改善患者的症狀。
牛黃健步丹方劑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清熱潤肺、養陰生津的功效。健步丹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而跌打損傷常伴有局部腫痛、瘀血、熱毒等症,麥門冬能清熱解毒,緩解炎症,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傷勢恢復。
- 滋陰養心:跌打損傷亦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心神不安。麥門冬能滋陰養心,安神定志,緩解因跌打損傷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狀,使患者身心得到更好地調理。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沉香,主要因其兩大功效:
一、行氣止痛:沉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能行氣止痛,疏通經絡。對於因氣滯血瘀而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沉香能有效緩解。
二、溫腎壯陽:沉香亦具溫腎壯陽之效,可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四肢乏力等症狀。
牛黃健步丹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沉香的加入,可加強藥效,使藥力直達病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牛黃健步丹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補益心腎,固本培元: 五味子性酸甘,入心、肺、腎經,具有補益心腎、固精止汗之效。牛黃健步丹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而五味子可補益心腎,強健筋骨,從根本上改善患者體質,增強其抗病能力。
二、 斂肺止咳,調和脾胃: 五味子亦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之效,可緩解跌打損傷引發的肺氣虛損、咳嗽氣喘等症狀。此外,五味子還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配合其他藥材,更能達到治療跌打損傷、改善患者整體身體狀況的目的。
主治功效
牛黃健步丹主治功效分析
牛黃健步丹,乃複方中藥製劑,其組方嚴謹,配伍精當,旨在治療中風及其相關後遺症、風痰阻絡所致的諸般病症。綜合古籍記載及藥材功效,可對此方劑的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進行深入剖析。
主治功效:
牛黃健步丹主治範圍廣泛,主要針對以下幾方面:
- 中風及其後遺症: 包括中氣風、昏冒僵仆卒倒,以及中風後常見的口眼歪斜、手足癱瘓、步履艱難、言語謇澀等症狀。
- 風痰阻絡: 治療因風邪與痰濁阻滯經絡所致的痰涎壅盛、心神恍惚、人事不省等症狀。
- 痹症及筋骨關節疾病: 針對諸風痹、手足拘攣、筋脈不舒、肢節疼痛等症狀,以及一切風痰痿痹之證。
治療原理分析:
牛黃健步丹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息風化痰、開竅醒神:
- 方中牛黃、天麻、天南星、石菖蒲等藥,均具有息風化痰、開竅醒神之功。牛黃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為本方之君藥;天麻、天南星則平肝熄風、燥溼化痰;石菖蒲開竅醒神、化溼豁痰。此組藥物合用,可有效針對中風之風痰壅盛、神志不清等症狀,為治療之關鍵。
益氣養血、強筋健骨:
- 方中黨參、黃耆、白朮、當歸、熟地黃等藥,具有益氣養血、補益肝腎之功。黨參、黃耆、白朮健脾益氣,為氣血生化之源提供動力;當歸、熟地黃補血活血、滋陰補腎,可改善氣血不足、肝腎虧虛的病理狀態。此外,鹿茸、虎骨、杜仲、補骨脂等藥,具有壯陽補腎、強筋健骨之效,可增強機體之整體機能。
舒筋活絡、祛風止痛:
- 木瓜、川牛膝、羌活、獨活、防風等藥,具有舒筋活絡、祛風止痛之效。木瓜、川牛膝可活絡舒筋,改善肢體僵硬;羌活、獨活、防風則可散寒止痛、祛風除溼。此組藥物合用,可緩解肢體拘攣、關節疼痛等症狀。
安神定志、調和諸藥:
- 茯神、酸棗仁、遠志等藥,具有安神定志之功。茯神、酸棗仁養心安神;遠志寧心安神。此組藥物合用,可改善心神恍惚等症狀。
- 甘草則調和諸藥,緩解藥性之峻烈。
理氣化痰、潤燥除煩:
- 橘紅理氣化痰;麥門冬養陰潤肺;知母清熱潤燥。此組藥物合用,可改善痰涎壅盛、陰虛火旺之證。
收斂固澀、溫中暖脾:
- 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生津;沉香行氣止痛,溫中暖脾。
整體分析:
牛黃健步丹的配伍,充分考慮了中風、風痹的病機特點,以息風化痰、開竅醒神為首要,佐以益氣養血、強筋健骨,輔以舒筋活絡、安神定志,兼顧理氣化痰、潤燥除煩,使諸藥合用,達到標本兼顧之效。此方劑既能針對中風急症發作,又能治療中風後遺症,及風痰阻絡所致的諸般病症,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整體觀。其組方之精妙,藥性之協調,充分展現了古方劑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上為細末,煉蜜合豬脊髓為丸,重1錢5分,金箔為衣,蠟皮封因。
每服1丸,重者連服,不拘時候,鹽湯、溫酒任其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牛黃健步丹,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義》。 組成:牛黃3錢,黨參2兩5錢,南星1兩(薑汁炒),天麻1兩,鹿茸1兩(酥炙),薄荷3錢,白茯神1兩,遠志1兩(甘草水泡,去心),石菖蒲1兩,酸棗仁1兩(炒),木瓜1兩,薏苡米1兩(炒),羌活1兩(酒洗),獨活1兩(酒洗),防風1兩(酒洗),橘紅1兩5錢,黃耆1兩5錢(鹽水炒),當歸1兩5錢(酒洗),乾枸杞1兩5錢,龜闆1兩5錢(酥炙),破故紙1兩5錢(鹽、酒炒),白朮2兩(去心,土炒),白芍2兩(鹽、酒炒),生地黃2兩(酒洗),熟地2兩,虎脛骨2兩(酥炙),牛膝2兩(酒洗),杜仲2兩(薑、酒炒),黃柏2兩(人乳拌,鹽、酒炒),知母2兩(人乳拌,鹽、酒炒),麥門冬2兩(去心),沉香5錢,五味子5錢。 主治:中風、中氣、惛冒、僵撲、卒倒、口眼歪斜,手足癱瘓,步履艱辛,語言謇澀,痰涎壅盛,心神恍惚,人事不省;及諸風痹,手足蜷攣,筋脈不舒,肢節疼痛,一切風痰痿痹之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