癒風潤燥湯

YU FENG RUN Z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6%
心經 13%
肺經 13%
胃經 9%
腎經 8%
膀胱經 7%
膽經 6%
大腸經 4%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癒風潤燥湯

本方組成:川芎、當歸、熟地黃、生地黃、川牛膝、紅花、羌活、防風、天南星、天麻、半夏、橘紅、茯苓、黃芩、桂枝、白朮、白芍、酸棗仁、黃柏、甘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它能補血養血,改善貧血癥狀;滋補肝腎,緩解肝腎陰虛症狀;益精填髓,增強精血;補腎填精,增強腎臟功能;滋補養生,增強體質,延緩衰老。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

  • 川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 紅花: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紅花有助於刺激子宮收縮、增強子宮張力,促進月經來潮,緩解痛經,調節月經不調、閉經等症狀。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

  • 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可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破傷風;各種咳喘痰多、痰難咯出之症;胸悶、脹氣、食積不化;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腳氣病等濕熱病症;水腫、淋閉、瘡腫、癰疽等症。但天南星有毒,內服須謹慎,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

  •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平肝息風可治療癲癇、驚風等症;祛風除濕可治眩暈、頭痛、麻痺等症;活絡止痛可緩解頭痛、偏頭痛等症狀;補血養肝適用於肝血不足等症;安神可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等症,但不宜過量服用,孕婦、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慎用。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 橘紅: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橘紅常用於治療陽虛氣弱、脾胃虛寒、痰濕咳嗽、瘰癧、乳癰、痰核、水腫、痞塊、吐血衄血、咳喘痰多、食慾不振、胸悶脘痞等症。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 酸棗仁: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它含有抗氧化物質,能調理氣血、潤燥通便,改善貧血等症狀。其性涼味酸,可清肝潤燥,並具有降溫、鎮靜、止咳化痰、滋潤皮膚和調節汗液分泌之功效。

  •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能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

方劑組成解釋


川芎、當歸、熟地黃、生地黃、川牛膝、紅花、羌活、防風、天南星、天麻、半夏、橘紅、茯苓、黃芩、桂枝、白朮、白芍、酸棗仁、黃柏、甘草等均具有祛風通絡、潤燥養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肢體麻木、不能活動、肌肉萎縮無力、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祛風通絡、潤燥養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肢體麻木、不能活動、肌肉萎縮無力、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但本方性味偏溫燥,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四肢痿軟無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癒風潤燥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二引孫尚書方。 組成:川芎1錢,當歸1錢2分,熟地黃8分,生地黃(薑汁炒)8分,牛膝(酒炒)8分,紅花8分,羌活6分,防風6分,南星(制)1錢半,天麻1錢半,半夏(制)1錢半,橘紅(鹽水洗)1錢半,白茯苓1錢半,黃芩1錢半,桂枝5分,白朮(炒)2錢,白芍藥7分,酸棗仁7分,黃柏7分,甘草(炙)4分。 主治:半攻半補。主治:諸風癱瘓,痿,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