癒風湯

YU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中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肝經 17%
脾經 13%
腎經 11%
胃經 10%
心經 9%
膀胱經 6%
膽經 4%
大腸經 3%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肺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癒風湯介紹

在傳統中醫藥學中,癒風湯被認為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補氣養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身痛、中風後遺症、四肢麻木、腰痠背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產後瘀阻、風濕痹痛、貧血、月經不調、痛經、閉經、不孕不育等疾病。

癒風湯組成介紹

癒風湯是中藥複方,由多種藥材組成,包括:

  1.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2. **桂枝:**發汗解表,溫經通脈。
  3.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益脾。
  4. **白芍:**平肝息風,養血調經。
  5.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
  6.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
  7. **薄荷:**發汗解表,清利咽喉。
  8.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
  9. **柴胡:**散風熱,清肝解鬱。
  10.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11.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12. **地骨皮:**清虛熱,清熱瀉火。
  13.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
  14. **杜仲:**補氣強筋,補益肝腎。
  15.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
  16. **茯苓:**利水消腫,健脾益氣。
  17. **枸杞子:**滋陰補腎,明目益精。
  18. **厚朴:**溫中降氣,健脾胃。
  19. **菊花:**清熱解毒,散風熱。
  20.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21.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益氣。
  22. **蔓荊子:**發汗解表,散風熱。
  23. **前胡:**清化熱痰,止咳化痰。
  24.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
  25. **秦艽:**清熱瀉火,祛風除濕。
  26. **人參:**補氣益血,強身健體。
  27. **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補血。
  28.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
  29.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
  30. **細辛:**發汗解表,祛風除濕。
  31.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
  32.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33. **防己:**祛風除濕,利水消腫。

癒風湯總結

癒風湯在中醫藥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廣泛用於治療多種疾病。癒風湯中的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補氣養血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方劑組成解釋


此方由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中藥組成。羌活、防風、蔓荊子、川芎、細辛、枳殼、人參、麻黃、菊花、薄荷、枸杞子、當歸、知母、地骨皮、黃耆、獨活、杜仲、白芷、秦艽、柴胡、半夏、前胡、厚朴、熟地黃、防己、茯苓、黃芩、石膏、白芍、生地黃、蒼朮、桂枝等中藥均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因此,此方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及有其他疾病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癲癇半身不遂慢性腎衰竭痛風阿茲海默症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四肢抽搐身體沉重容易健忘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昏迷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癒風湯,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八。 組成:蒼朮、陳皮、甘草、防風、皮消、苦參、瓦松、胡麻仁、紫背浮萍各等分。 主治:痛風。

癒風湯, 出處:《活人心統》卷一。 組成:防風、人參、川歸、羌活、川芎、柴胡、前胡、茯苓、枳殼、甘草、細辛、秦艽。 主治:諸不足風症,氣血兩虛,病後諸風。

癒風湯, 出處:《萬氏女科》卷三。 組成:羌活2錢,防風2錢,當歸(酒炒)2錢,川芎2錢,白芍(酒炒)2錢,桂2錢,黃耆2錢,天麻2錢,秦艽2錢。 主治:産後中風。因産後正氣暴虛,百節開張,風邪易入,調理失宜,風即中之,不省人事,口目蠕動,手足攣曲,身如角弓。

癒風湯,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人參(去蘆)1錢2分,白朮(去蘆)1錢2分,白茯苓(去皮)1錢2分,當歸(酒洗)1錢2分,川芎8分,白芍(酒炒)1錢,陳皮1錢,半夏(薑制)1錢,枳實(麸炒)7分,防風7分,羌活7分,甘草3分。 主治:一切風症,卒中、初中,中腑、中臟及臟腑具中。

癒風湯, 出處:《玉案》卷二。 組成:獨活1錢2分,羌活1錢2分,蟬殼1錢2分,半夏(薑礬制)1錢2分,川芎1錢2分,黃芩(酒炒)1錢2分,黃連(薑汁炒)8分,白芍(酒炒)8分,當歸8分,陳皮8分,荊芥8分,防風8分,生地1錢5分,威靈仙1錢5分,金沸草1錢5分,僵蠶1錢5分,貝母1錢5分,茯苓1錢5分,膽星8分。 主治:一切中風,言語難,肝腎虛,筋骨弱,及風熱體重,四肢偏枯,半身不遂。

癒風湯,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羌活2兩,甘草2兩,防風2兩,蔓荊子2兩,川芎2兩,細辛2兩,枳殼2兩,人參2兩,麻黃2兩,甘菊2兩,薄荷2兩,枸杞子2兩,當歸2兩,知母2兩,地骨皮2兩,黃耆2兩,獨活2兩,杜仲2兩,吳白芷2兩,秦艽2兩,柴胡2兩,半夏2兩,前胡2兩,厚朴2兩,熟地黃2兩,防己2兩,茯苓3兩,黃芩3兩,石膏4兩,芍藥3兩,生地黃4兩,蒼朮4兩,桂枝1兩。 主治:行導諸經,安心養神,調陰陽。初覺風動,服此不致倒僕。主治:中風證內邪已除,外邪已盡者;及小兒驚癇搐急,慢驚風;脾腎虛,筋弱語言難,精神昏憒;內弱風濕;一臂肢體偏枯,或肥而半身不隨,或恐而健忘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