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肝膏
BU G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理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補肝膏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潛陽: 鱉甲味甘鹹,性平,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之效。肝主藏血,腎精化陰,鱉甲能滋養肝腎陰血,有效緩解肝陰不足導致的頭暈目眩、失眠多夢、腰膝痠軟等症狀。
- 軟堅散結: 鱉甲還具有軟堅散結之功效,對於肝臟腫大、肝硬化等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此外,鱉甲亦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肝臟的修復與再生。
因此,補肝膏中加入鱉甲,既能滋陰潛陽,又能軟堅散結,對於肝陰不足、肝臟病變等病症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補肝膏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肝氣,固本培元: 黨參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生津養血的功效。肝氣虛弱,常導致氣血不足,精神疲乏。黨參可補益肝氣,增強肝臟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改善肝氣虛弱症狀。
- 健脾益氣,助肝養血: 肝脾互為表裡,肝氣虛弱往往伴隨脾氣虛弱,脾失健運則氣血生化不足。黨參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使氣血充足,從而間接有助於肝臟養血。
補肝膏中添加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之效。肝主藏血,若肝陰不足,易導致血虛、肝火旺盛等症狀。生地黃能滋養肝陰,清熱涼血,緩解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口乾舌燥等病症。
- 養肝護肝: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負責解毒、分泌膽汁等功能。生地黃能滋陰清熱,減少肝臟的熱毒負荷,保護肝臟功能,促進肝臟的修復和再生,有助於緩解肝炎、肝硬化等肝臟疾病。
補肝膏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苦,歸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肝腎同源,肝陰不足易導致血虛,熟地黃可滋補肝腎陰血,改善肝臟機能,從而達到補肝的效果。
- 益精填髓:熟地黃能益精填髓,改善肝血不足導致的頭暈目眩、腰膝痠軟等症狀。肝藏血,精血互生,熟地黃補益肝腎精血,可促進肝臟功能的恢復。
總之,熟地黃在補肝膏中的加入,可起到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肝臟功能,達到補肝效果。
補肝膏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補肝腎: 枸杞子性甘平,歸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養血安神之功效。肝腎同源,肝藏血,腎精化生精血,枸杞子能滋養肝腎,有助於改善肝腎虧虛所致的頭暈眼花、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等症狀。
- 促進肝臟功能: 現代研究表明,枸杞子含有豐富的枸杞多糖、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能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促進肝細胞再生,有效預防和改善肝臟損傷。
因此,補肝膏中加入枸杞子,既可滋補肝腎,又可促進肝臟功能,有利於肝臟的健康。
補肝膏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斂肺止咳,滋補肝腎: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其具有斂肺止咳、滋補肝腎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肝腎不足、氣虛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補肝膏多用於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等症狀,五味子的加入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補肝益腎之效。
- 固精止汗,改善虛汗:五味子能固精止汗,對於肝腎虛損、氣血不足所致的盜汗、自汗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療效。補肝膏中加入五味子,可針對性地改善虛汗,提升整體療效。
補肝膏中添加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補血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之效。肝藏血,而當歸能補血養血,可改善肝血不足導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有助於肝臟功能的恢復。
二、活血化瘀:當歸亦能活血化瘀,改善肝氣鬱滯,舒肝解鬱,對於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乳房脹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補肝膏中加入當歸,可起到補血養血、活血化瘀之效,有助於改善肝臟功能,促進肝臟健康。
補肝膏中加入山茱萸,是基於其補益肝腎的功效。
山茱萸味酸、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止汗、生津斂肺的功效。
對於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遺精滑泄、盜汗虛汗、頭昏目眩等症狀,山茱萸能起到滋養肝腎、固精止汗的作用。
此外,山茱萸還能改善肝腎陰虛所致的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等症狀,故常被用於補肝腎、固精止汗、生津斂肺的方劑中。
補肝膏中加入黃耆,是利用其補氣升陽的功效來輔助肝臟的修復和功能提升。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益氣固表、託毒生肌、補脾益氣的功效。肝臟與脾、肺經密切相關,黃耆補脾益氣,可間接促進肝氣運化,提升肝臟功能。
此外,黃耆還有固表止汗作用,可防止肝氣外泄,有助於肝臟的恢復。因此,補肝膏中加入黃耆,可起到補氣升陽、固表止汗、促進肝臟修復的功效。
補肝膏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助肝運化: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肝喜燥惡濕,若脾虛濕困,則會影響肝氣的正常運化,導致肝失疏泄,出現各種肝病症狀。白朮健脾益氣,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化濕健脾,從而促進肝氣的正常運化,達到補肝目的。
- 補肝益腎,協調陰陽:白朮入脾、肺經,同時亦能補益肝腎,促進陰陽協調。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肝腎陰陽互為補充。白朮補益脾胃,進而滋養肝腎,有助於肝腎陰陽平衡,提升肝臟的抗病能力。
補肝膏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柔肝養血: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經,具有柔肝止痛、養血調經之效。肝臟喜柔惡燥,白芍能緩解肝氣鬱結,改善肝血不足,從而達到補肝養血之目的。
2. 和肝脾:補肝膏通常還包含補脾益氣的藥材,白芍能和肝脾,避免補肝過度而損脾,使藥效更平和穏定。此外,白芍還能改善脾胃運化,促進營養吸收,進一步提升補肝效果。
補肝膏方劑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活血行氣: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肝主疏泄,氣血運行不暢易導致肝氣鬱結,引發各種肝病症狀。川芎可改善肝臟氣血循環,疏通肝經,有助於緩解肝氣鬱滯,改善肝功能。
- 涼血止痛: 川芎亦具有涼血止痛的作用。肝火旺盛容易導致頭目昏眩、口乾舌燥等症狀,川芎能清熱涼血,緩解肝火上炎,達到止痛的效果。
因此,補肝膏中加入川芎,能有效改善肝臟氣血運行,緩解肝氣鬱滯,清熱涼血,達到補肝護肝的目的。
補肝膏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胃脘脹痛等症狀,同時也能改善肝臟氣血運行不暢,有助於肝臟的恢復。
- 調和脾胃,促進吸收:香附亦能理脾胃氣,促進消化吸收,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利用,更有效地發揮補肝功效。
總之,香附在補肝膏中起到疏肝解鬱、理氣止痛、調和脾胃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好地發揮補肝功效,改善肝臟功能。
補肝膏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益脾腎,固本培元: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滋陰養血等功效。脾腎為後天之本,補益脾腎可促進氣血生化,改善肝臟機能,從根本上提升肝臟的修復能力。
2. 滋陰潤燥,緩解肝燥: 肝主疏泄,喜潤惡燥,肝燥則易引起目乾澀、口乾舌燥、失眠多夢等症狀。山藥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能緩解肝臟燥熱,滋養肝陰,達到養肝護肝的效果。
補肝膏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安神寧心: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肝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汗之效。其能鎮靜神經,改善睡眠,對於肝血不足、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養肝護肝: 酸棗仁可滋養肝陰,緩解肝臟疲勞,有助於改善肝功能,對於肝氣不足、肝血虧虛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
補肝膏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和行氣止痛的功效。
五靈脂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濕的功效。肝主疏泄,氣血運行,若肝氣鬱滯,血脈不通,則會導致肝區疼痛、脅肋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補肝膏旨在滋補肝腎,而五靈脂的加入則有助於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促進肝氣流通,改善肝臟功能,從而達到更好的補肝效果。
補肝膏中加入柴胡,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柴胡性微寒,入肝膽經,善於疏肝解鬱,升舉陽氣。肝喜條達,鬱則氣滯,導致肝氣不舒,影響肝臟功能。
補肝膏以滋補肝腎為主,但若肝氣鬱結,則補益難以達於肝臟。柴胡加入其中,可疏解肝鬱,使肝氣條達,氣血運行暢通,進而提高肝臟對補益藥物的吸收利用,達到更好的補肝效果。
補肝膏方劑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肝經熱盛,可導致肝火上炎,出現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狀。牡丹皮可清熱涼血,降肝火,緩解肝經熱盛所致的症狀。
二、 活血化瘀: 牡丹皮可活血化瘀,改善肝臟的血液循環,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對於肝臟損傷引起的瘀血阻滯,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補肝膏中加入牡丹皮,能夠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肝臟功能,促進肝臟健康。
補肝膏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肝火旺盛容易導致肝臟功能失調,出現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煩躁易怒等症狀。梔子可以清熱瀉肝火,緩解肝火旺盛引起的不適。
此外,梔子還具有涼血解毒的作用,可以幫助清除肝臟中的熱毒,保護肝臟健康。因此,補肝膏中加入梔子,可以起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輔助治療肝臟疾病。
補肝膏中加入龍膽草,看似矛盾,實則蘊藏巧思。龍膽草味苦性寒,擅長清肝膽濕熱,可解肝鬱之火,並消炎止痛。這與補肝膏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一方面,補肝膏以滋陰補肝為目的,但若肝火旺盛,滋陰藥物難以發揮效用。龍膽草清熱瀉火,可為滋陰藥物開路,使藥效更顯著。另一方面,肝鬱化火會導致身體出現各種不適,龍膽草清熱解鬱,可改善症狀,提高療效。
總之,龍膽草在補肝膏中,起到清熱解鬱、輔助滋陰的作用,使藥效更全面,更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補肝膏中加入瓜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瀉肝火:瓜蔞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瀉肝火的功效。肝火旺盛容易導致肝臟功能失調,出現目赤腫痛、口苦咽乾、脅肋疼痛等症狀。瓜蔞可以清泄肝火,改善肝臟功能,緩解相關症狀。
- 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瓜蔞還具備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作用。肝氣鬱結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消化不良、脘腹脹痛等問題。瓜蔞可以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緩解胃痛。
因此,補肝膏中加入瓜蔞,不僅可以清熱利濕,瀉肝火,還可以疏肝理氣,和胃止痛,達到滋補肝臟、改善肝功能的目的。
補肝膏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之功效。肝火過旺、肝鬱氣滯常伴隨口苦咽乾、煩躁易怒、目赤腫痛等症狀,黃芩可清泄肝火,改善肝臟功能。
- 抑制肝臟炎症,保護肝細胞:黃芩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抑制肝臟炎症,保護肝細胞免受損傷,有助於改善肝臟功能,促進肝臟恢復。
因此,補肝膏中加入黃芩,可以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抑制肝臟炎症、保護肝細胞的作用,達到補肝健脾的功效。
補肝膏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助肝氣運化: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寧心安神之功效。肝主疏泄,脾主運化,兩者相互協調,方中加入茯苓,可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水濕,減少濕邪困脾影響肝氣的疏泄功能,有助於肝臟氣血的正常運行。
- 寧心安神,緩解肝鬱氣滯: 茯苓亦有寧心安神之效,可緩解因肝鬱氣滯而導致的焦慮、失眠、情緒不穩等症狀。肝氣鬱結可導致脾胃失調,而茯苓健脾利濕,可改善脾胃功能,間接緩解肝鬱氣滯,使肝氣舒暢,達到養肝護肝的目的。
補肝膏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其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小便不利等症。
木通性寒味苦,入膀胱、腎經,能清利水道、通淋止痛,並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在補肝膏方中,木通與其他滋陰補腎藥材相配伍,既能補益肝腎,又能利水通淋,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使肝腎陰虛引起的諸症得以緩解。
補肝膏方劑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散肝風,止痛止癢: 羌活性辛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之功效。肝主疏泄,若肝風內動,則可引起頭風、頭痛、眩暈、皮膚瘙癢等症。補肝膏針對肝虛、肝風內動引起之症狀,羌活可疏散肝風,緩解疼痛及瘙癢,有助於恢復肝臟功能。
- 配伍增效,協調作用: 補肝膏方劑中通常配伍多種藥材,羌活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羌活與川芎、白芷等藥物合用,可增強祛風止痛的效果;與當歸、熟地等藥物合用,可補肝益腎,調和肝血。
補肝膏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作用。肝主筋,風邪易傷肝,導致筋脈拘急疼痛。補肝膏中加入防風,可祛除肝經風寒,緩解因肝風所致的疼痛、瘙癢等症狀。
- 助肝氣升發,緩解肝鬱: 防風氣味辛香,有助於行氣活血,疏通肝經氣血運行。肝氣鬱結,可導致情緒不暢、身體不適。補肝膏中加入防風,有助於疏解肝鬱,促進肝氣升發,改善整體機體功能。
補肝膏中加入澤瀉,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瀉熱降火之功效,用以輔助肝臟的排毒功能,平衡肝腎氣血。
澤瀉性寒,入膀胱、腎經,能利水滲濕,將體內過多的水濕排出,有助於改善肝臟水濕停滯的情況,減輕肝臟的負擔。同時,澤瀉亦能清熱瀉火,有助於消除肝火,緩解肝臟的炎症反應,促進肝臟功能恢復。
因此,將澤瀉加入補肝膏中,可有效地改善肝臟的排毒、抗炎及調節水濕代謝,達到全面調理肝臟功能的目的。
補肝膏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 緩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毒性、解藥物副作用的作用。許多補肝藥材性偏燥熱,甘草可中和其燥熱之性,避免對肝臟造成負擔。
- 增強補益效果:甘草能益氣補中,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有助於提高肝臟的代謝功能。同時,甘草與其他補肝藥材配合,能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補肝效果。
總之,甘草在補肝膏方劑中,扮演著調和藥性、增強補益效果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補肝膏中加入黃連,看似矛盾,實則巧妙。黃連性寒,味苦,善於清熱瀉火,可抑制肝火過旺,防止肝陽上亢。
肝火過旺易導致頭暈目眩、口苦咽乾、易怒煩躁等症狀。而黃連的清熱瀉火之效,能有效平息肝火,避免其擾亂機體正常運作。因此,補肝膏中加入黃連,可起到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作用,有助於達到補肝的目的。
補肝膏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肝腎,強筋骨: 續斷性味甘苦,微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肝腎虧虛,則筋骨失養,易於疲乏酸軟,而續斷能補益肝腎,從而改善筋骨失養的狀況,與補肝膏的整體功效相契合。
- 活血化瘀,止痛止癢: 續斷亦有活血化瘀,止痛止癢的作用。肝腎虧虛,氣血運行不暢,可導致局部疼痛或瘙癢,而續斷能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和瘙癢。
因此,續斷的加入可有效增強補肝膏的補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等功效。
補肝膏中加入吳茱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肝散寒: 吳茱萸性溫,入肝經,能溫暖肝腎,散寒止痛。對於因肝腎虛寒所致的腰膝酸軟、腹痛、寒濕痹痛等症狀,吳茱萸可以起到溫陽散寒,緩解疼痛的作用。
- 降逆止嘔: 吳茱萸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治療肝胃不和、氣逆上衝所引起的嘔吐、呃逆等症狀。對於肝氣不舒,導致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的情況,吳茱萸可以起到降逆止嘔的效果。
補肝膏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助藥力達肝: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肝喜條達,脾主運化,脾胃健運,則氣血生化充足,有助藥力更好地到達肝臟,發揮補益肝腎之效。
- 行氣散結,緩解肝氣鬱結:肝主疏泄,若肝氣鬱結,則易導致情緒不暢、胸悶氣短等症狀。陳皮行氣散結,可緩解肝氣鬱結,使肝氣流通,促進肝臟功能恢復。
補肝膏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肝氣鬱結,則易導致脾胃不和,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可降胃氣,止嘔逆,緩解肝鬱所致的消化道不適。
- 化痰散結: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消痞散結的功效。肝氣鬱結,易導致痰濕內阻,影響肝氣的疏泄。半夏可化痰濕,消除痰濁,使肝氣得以宣暢,達到疏肝解鬱的目的。
因此,補肝膏中加入半夏,不僅可以緩解肝鬱所致的胃氣上逆,更可化痰散結,促進肝氣疏泄,達到補肝健脾的效果。
補肝膏中加入紅花,主要是針對肝臟氣血不足、經絡不通所致的症狀。紅花味辛、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
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肝臟的血液循環,促進肝細胞的再生,並排除瘀血,改善肝氣鬱結的情況。而通經止痛的作用則可以疏通肝經,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如頭暈目眩、脅肋疼痛等。因此,紅花在補肝膏中起到活血化瘀、疏肝通絡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肝臟功能,促進身體健康。
補肝膏方劑中加入薄荷,看似矛盾,實則巧妙。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癢止痛的功效。補肝膏以滋補肝腎為主,而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頭昏腦脹等症狀,常伴隨肝腎陰虛。
薄荷的清熱解毒之性,可清肝火,緩解肝腎陰虛所致的症狀,使補肝膏功效更加全面。同時,薄荷的辛涼之性,可使補肝膏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提高藥效。
因此,薄荷在補肝膏方劑中起著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與滋補肝腎的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補肝膏中加入肉桂,主要考量其溫陽補肝之效。
1. 溫陽助肝: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腎、肝經,能溫陽化寒,助陽氣以補肝。對於肝陽不足、寒凝肝脈所致的肝病,如肝氣鬱結、肝血不足等,肉桂可溫陽散寒,促進肝氣運行,改善肝臟功能。
2. 活血化瘀: 肉桂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肝臟血液循環,促進肝臟代謝,有助於修復肝細胞。
因此,在補肝膏中加入肉桂,可發揮溫陽補肝、活血化瘀的功效,進而改善肝臟功能。
補肝膏方劑中加入烏梅,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
- 酸斂固澀,收斂肝氣:烏梅性酸收斂,入肝經,能收斂肝氣,止肝血妄行。肝主疏泄,若肝氣不收,則容易出現頭暈目眩、心慌失眠等症狀。烏梅能收斂肝氣,使肝氣歸於正常,從而緩解肝氣不舒所致的各種症狀。
- 滋陰生津,潤燥止渴:烏梅味酸甘,入肺、肝經,具有滋陰生津、潤燥止渴的功效。肝腎同源,肝陰不足,可導致腎陰虧虛,出現口乾舌燥、咽喉幹痛等症狀。烏梅能滋陰生津,潤燥止渴,從而改善肝腎陰虛所致的症狀。
主治功效
補肝膏
組成:
- 鱉甲:滋陰補血,養肝息風。
- 黨參:益氣補中,健脾益肺。
- 生地黃:滋陰涼血,清熱解毒。
- 熟地黃:滋陰補血,養肝明目。
- 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 五味子:補氣益精,斂汗生津。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山茱萸:滋補肝腎,澀精固精。
- 黃耆:益氣固表,補中益氣。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白芍:養血調經,緩中止痛。
-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香附:理氣解鬱,調經止痛。
- 山藥:補氣養陰,健脾補腎。
- 酸棗仁:養心安神,寧心益智。
- 五靈脂:補益筋骨,活血化瘀。
-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 梔子: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 龍膽草:清熱解毒,瀉火明目。
- 瓜蔞:清熱利尿,化痰止咳。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 木通:利水通淋,清熱解毒。
- 羌活:祛風散寒,舒筋活絡。
- 防風:祛風解表,散寒止痛。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化痰。
-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續斷:補肝腎,強筋壯骨。
- 吳茱萸:溫中散寒,止痛止瀉。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紅花:活血化瘀,祛痛止痛。
- 薄荷:疏風清熱,利咽止咳。
- 肉桂:溫陽散寒,益氣活血。
- 烏梅:斂陰生津,止渴安神。
主治功效:
- 肝虛氣血不足,或有隱約疼痛。
總結:
- 補肝膏為中藥方劑,組成複雜,含有鱉甲、黨參、生地黃等多味藥材,具有補肝益血、滋陰養肝、疏肝理氣等功效,主治肝虛氣血不足,或有隱約疼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鱉甲全個(先熬去滓),黨參2兩,生地2兩,熟地2兩,杞子2兩,五味子2兩,當歸2兩,萸肉2兩,黃耆1兩,白朮1兩,白芍1兩,川芎1兩,醋香附1兩,山藥1兩,棗仁1兩,靈脂1兩,柴胡7錢,丹皮7錢,黑山梔7錢,龍膽草7錢,瓜蔞7錢,黃芩7錢,茯苓7錢,木通7錢,羌活7錢,防風7錢,澤瀉7錢,生甘草7錢,黃連、續斷、吳萸、陳皮、半夏、紅花5錢,薄荷2錢,官桂2錢,烏梅5個,
油丹熬,牛膠3兩攪,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補肝膏, 出處:《理瀹》。 組成:鱉甲全個(先熬去滓),黨參2兩,生地2兩,熟地2兩,杞子2兩,五味子2兩,當歸2兩,萸肉2兩,黃耆1兩,白朮1兩,白芍1兩,川芎1兩,醋香附1兩,山藥1兩,棗仁1兩,靈脂1兩,柴胡7錢,丹皮7錢,黑山梔7錢,龍膽草7錢,瓜蔞7錢,黃芩7錢,茯苓7錢,木通7錢,羌活7錢,防風7錢,澤瀉7錢,生甘草7錢,黃連、續斷、吳萸、陳皮、半夏、紅花5錢,薄荷2錢,官桂2錢,烏梅5個。 主治:肝虛氣血爲病,或有隱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