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繼孔

幼幼集

幼幼集,明朝兒科著作。四卷。明·孟繼孔撰。刊於1593年。

卷一《孟氏治痘詳說》為作者治療痘證的經驗;頗多可借鑒處。卷二《孟氏雜症良方》,為作者對兒科諸病證治的論述;亦不乏個人創見。卷三《錢氏經驗良方》;卷四《上用方》系作者集錄錢乙等兒科醫家的經驗方。現存初刻本等明清刻本。

卷一《孟氏治痘詳說》

卷一《孟氏治痘詳說》分為三篇。第一篇為“論痘之源流”,第二篇為“論痘之證候”,第三篇為“論痘之治法”。

第一篇“論痘之源流”中,孟繼孔認為“痘之為病,非天地之常,乃人身之積毒所成也”。他認為,人體內有“三毒”,即“風毒、濕毒、火毒”,當三毒內生,相互搏結,就會形成痘瘡。

第二篇“論痘之證候”中,孟繼孔詳細論述了痘瘡的各種症狀,並指出,痘瘡的發展過程分為“初起”、“透發”、“結痂”、“脫痂”四個階段。

第三篇“論痘之治法”中,孟繼孔提出了“治痘以清為主”的治療原則,並根據痘瘡的不同發展階段,提出了相應的治療方法。

卷二《孟氏雜症良方》

卷二《孟氏雜症良方》分為三篇。第一篇為“論小兒諸病”,第二篇為“論小兒諸症”,第三篇為“論小兒諸方”。

第一篇“論小兒諸病”中,孟繼孔論述了小兒常見的各種疾病,包括“疳積”、“泄瀉”、“痢疾”、“小便不通”、“驚風”、“抽搐”、“癇症”、“疔瘡”、“瘰癧”、“天花”、“麻疹”等。

第二篇“論小兒諸症”中,孟繼孔論述了小兒常見的各種症狀,包括“發熱”、“頭痛”、“目赤”、“耳聾”、“鼻塞”、“流涕”、“咳嗽”、“喘息”、“胸痛”、“腹痛”、“嘔吐”、“泄瀉”、“便秘”、“小便不通”、“大便不通”、“遺尿”、“遺精”、“陰囊濕癢”、“陰莖痛”、“陰莖腫大”、“陰莖潰爛”、“陰莖脫垂”、“陰囊水腫”、“陰囊腫痛”、“陰囊結核”、“陰囊濕疹”、“陰囊瘙癢”、“陰囊疥瘡”、“陰囊白斑”、“陰囊贅生物”、“陰囊腫瘤”、“陰囊癌”、“陰莖癌”、“小兒疳積”、“小兒泄瀉”、“小兒痢疾”、“小兒小便不通”、“小兒驚風”、“小兒抽搐”、“小兒癇症”、“小兒疔瘡”、“小兒瘰癧”、“小兒天花”、“小兒麻疹”等。

第三篇“論小兒諸方”中,孟繼孔收錄了治療小兒常見疾病的各種方劑。

卷三《錢氏經驗良方》

卷三《錢氏經驗良方》收錄了錢乙等兒科醫家的經驗方。錢乙是北宋著名的兒科醫家,著有《小兒藥證直诀》。

卷四《上用方》

卷四《上用方》系作者集錄錢乙等兒科醫家的經驗方。

幼幼集是一部重要的兒科著作,對後世兒科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孟繼孔在書中提出了“治痘以清為主”的治療原則,並根據痘瘡的不同發展階段,提出了相應的治療方法,對後世兒科的治療方法有著重要的影響。此外,孟繼孔還收錄了錢乙等兒科醫家的經驗方,為後世兒科醫生的臨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治痘詳說序

上卷 (1)

上卷 (2)

上卷 (3)

上卷 (4)

上卷 (5)

上卷 (6)

上卷 (7)

上卷 (8)

上卷 (9)

上卷 (10)

上卷 (11)

上卷 (12)

上卷 (13)

上卷 (14)

上卷 (15)

中卷 (1)

中卷 (2)

中卷 (3)

中卷 (4)

中卷 (5)

中卷 (6)

中卷 (7)

中卷 (8)

中卷 (9)

中卷 (10)

中卷 (11)

中卷 (12)

中卷 (13)

中卷 (14)

中卷 (15)

下卷 (1)

下卷 (2)

下卷 (3)

下卷 (4)

下卷 (5)

下卷 (6)

下卷 (7)

下卷 (8)

下卷 (9)

下卷 (10)

下卷 (11)

下卷 (12)

下卷 (13)

下卷 (14)

幼幼集附本草藥性 (1)

幼幼集附本草藥性 (2)

幼幼集附本草藥性 (3)

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