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化氣丸
CHEN XIANG HUA Q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3.14)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解鬱,調和氣機: 香附性味辛、苦、微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調和氣機的功效。沉香化氣丸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氣短、心悸失眠等症,香附能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進而緩解胸悶氣短、心悸失眠等症狀。
- 配合沉香,增強化氣作用: 沉香性味辛、苦、溫,入脾、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的功效。香附能與沉香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氣血流通,增強化氣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 青皮味苦辛,性微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沉香化氣丸以沉香為主,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氣短、腹痛等症,而青皮的加入,可加強其疏肝理氣之效,使氣機通暢,血脈流通,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 降氣止嘔: 青皮還具有降氣止嘔的作用,可緩解因氣機不暢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沉香化氣丸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胸悶氣短、腹痛、噁心嘔吐等症,青皮的加入,可協同沉香等藥物,達到降氣止嘔、和胃止痛的效果。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三稜,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三稜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破瘀散結的功效。沉香化氣丸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脹痛、脅肋疼痛等症,三稜可幫助行氣活血,緩解疼痛。
- 消食化積:三稜亦具消食化積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飲食積滯引起的胸脘痞悶、腹脹等症。沉香化氣丸中亦常配伍其他消食化積藥物,三稜的加入能加強其消食化積之效。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與沉香同用,能增強沉香行氣止痛的效果,尤其適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疼痛。
- 降逆止嘔: 木香還具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因氣逆上衝引起的嘔吐。與沉香搭配,可共同調和氣機,改善氣逆、胃氣上逆等症狀。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化濕止嘔: 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化濕止嘔的功效。沉香化氣丸主治寒凝氣滯、胸悶氣短、脘腹冷痛等症,高良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氣,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悶氣短等症狀。
-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高良薑與沉香、砂仁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藥效,起到協同作用。高良薑的溫燥之性可以幫助沉香的辛溫之性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氣機升降,達到化氣止痛的效果。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降逆,化痰止咳: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沉香則擅長降逆止嘔,二者合用,能有效溫中降逆,化痰止咳,適用於寒邪犯肺、痰濁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
- 行氣止痛,活血化瘀:丁香亦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之效,與沉香同用,能增強行氣活血之力,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沉香化氣丸中加入丁香,可有效增強方劑溫中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使療效更加顯著。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白荳蔻,主要原因有二:
- 化濕開胃: 白荳蔻辛溫芳香,能化解濕氣,開胃健脾。沉香化氣丸以理氣化濕為主,加入白荳蔻可增強其化濕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濕阻所致的胸悶氣短、食慾不振等症狀。
- 行氣止痛: 白荳蔻亦能行氣止痛,與沉香共同作用,可疏通氣機,緩解胸腹脹痛,進一步提升理氣化濕之效。
綜上所述,白荳蔻在沉香化氣丸中發揮著化濕開胃、行氣止痛的雙重功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更好地達到理氣化濕、溫脾止痛的效果。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九節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開竅醒神,化痰開鬱: 九節菖蒲性溫,味辛,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鬱之效。沉香化氣丸主治痰濁阻肺,氣機鬱滯所致的胸悶、氣喘、咳嗽等症狀,九節菖蒲可輔助沉香化痰開鬱,使氣機通暢,改善症狀。
- 溫陽散寒,助沉香化氣: 九節菖蒲還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可溫暖脾腎,助沉香化氣,進一步提升療效。沉香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的作用,與九節菖蒲相輔相成,協同作用,共同達到化氣止痛、溫腎散寒的目的。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山楂,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
-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方中沉香、檀香等藥材有助於行氣化痰,而山楂可助其消食導滯,使氣機通暢,達到化氣止痛的效果。
- 活血化瘀: 山楂亦能活血化瘀,與方中其他藥材如赤芍、丹參等協同作用,可改善血瘀所致的胸悶、心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山楂的加入有助於提升沉香化氣丸的消食化積、活血化瘀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心痛等症狀。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解鬱:橘皮性辛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解鬱、燥濕化痰之功效。沉香善於行氣止痛,但其性偏溫燥,易於耗傷津液。橘皮的加入,可以緩解沉香的燥性,協同理氣解鬱,使藥效更加溫和。
- 調和脾胃:橘皮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對於沉香化氣丸中其他藥材的吸收利用起到輔助作用,進一步增強其療效。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瀉下通便,消積化滯: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肺、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積化滯的功效。對於痰濁阻滯氣機、脘腹脹滿、大便不暢等症狀,牽牛子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排除積滯,使氣機通暢。
- 配伍沉香,增強化氣作用:沉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與牽牛子寒性相配,寒溫相濟,可增強化氣作用,使氣機運行更加順暢,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枳實,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行滯: 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散結的功效。沉香化氣丸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氣短、心悸疼痛等症,而枳實可助沉香理氣化痰,消解胸中痰濁,使氣血運行通暢,緩解胸痛氣悶。
- 消食導滯: 沉香化氣丸中常配伍一些助消化、健脾的藥物,如陳皮、半夏等。枳實亦具消食導滯之功,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健脾化濕、消食導滯的效果,從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消化不良、食積停滯等症狀。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莪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作用:
- 行氣止痛: 莪朮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消積化瘀的功效,能有效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與沉香、檀香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行氣化瘀、止痛安神的作用。
- 消食化積: 莪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並能消滅腸胃道內的積滯,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與沉香化氣丸中的其他藥材,如山楂、麥芽等,共同起到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作用。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沉香氣味辛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之效。對於氣滯血瘀、脘腹疼痛、氣虛乏力等症狀,沉香能溫通氣血,緩解疼痛。
- 化濕降逆: 沉香性溫燥,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對於濕濁內阻、痰氣上逆所致的胸悶氣短、嘔吐等症狀,沉香能化濕降逆,改善呼吸道不適。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氣化痰: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與沉香等藥材相配,可溫助脾腎陽氣,促進氣血運行,化解寒痰,有助於緩解因寒邪阻滯引起的氣逆、咳喘等症狀。
- 增強藥效,協調氣機: 肉桂辛香走竄,能引導其他藥材藥力直達病所,增強藥效,並與沉香、白芷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調理氣機,使藥效更為顯著。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脾化濕:砂仁味辛性溫,具有溫脾胃、化濕濁之功效。沉香化氣丸旨在溫補氣虛,但氣虛易導致脾胃虛寒、濕氣困阻。砂仁的加入,可溫暖脾胃,化解濕氣,有助於藥效的發揮,避免藥物滋膩傷脾。
- 行氣止痛:砂仁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沉香化氣丸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心痛等症狀,砂仁的加入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痛,使藥效更全面。
沉香化氣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幫助化解痰濁,改善胸悶氣短等症狀。沉香則以其溫陽化氣之效,協同天南星,共同改善氣機阻滯。
- 祛風止痛:天南星還具有一定的祛風止痛之效,可以緩解因寒濕凝滯所致的疼痛。沉香則可溫通氣血,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因此,沉香化氣丸中加入天南星,能夠有效地化痰止咳,溫通氣血,改善因寒濕阻滯所致的氣喘、胸悶、疼痛等症狀。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沉香化氣丸主治痰濁阻肺,氣逆喘咳,茯苓可助其健脾利濕,使痰濁易於化解,並輔助沉香化痰止咳,達到標本兼治。
- 助沉香行氣化瘀: 茯苓利水滲濕,能使氣血運行通暢,有助於沉香行氣化瘀,疏通經絡,改善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咳嗽等症狀,增強療效。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萊菔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消食化積: 萊菔子味辛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消脹的功效。沉香化氣丸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心絞痛等症狀,而積食停滯往往會加重氣滯,影響氣機運行。萊菔子可以消食化積,使氣機暢達,配合沉香化氣,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二、 降氣止咳: 萊菔子還具有降氣止咳的功效。沉香化氣丸中,沉香、檀香等香氣濃鬱的藥材,往往會對呼吸道產生刺激,造成咳嗽。萊菔子可以降氣止咳,緩解藥物刺激引起的咳嗽,提高藥物療效。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蒼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 燥濕化痰: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健脾開胃之功效。沉香化氣丸主要針對脾肺氣虛、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氣短、咳嗽痰多等症狀,蒼朮的加入有助於燥濕化痰,使氣機通暢,緩解呼吸困難。
二、 健脾開胃:蒼朮還能健脾開胃,促進消化吸收,提升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利用率,增強藥效。沉香化氣丸中其他藥材如沉香、白朮等也具備健脾之效,蒼朮的加入更能增強此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山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山藥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氣、補肺止咳的功效。沉香化氣丸中含有沉香、檀香等香燥之品,容易耗傷脾氣,加入山藥可以補脾益氣,防止藥物對脾胃的損傷,使藥效更趨平和。
- 固本培元:山藥具有滋陰補腎的作用,可以滋補腎精,固本培元。沉香化氣丸以化氣行氣為主,加入山藥可以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使藥效更加持久,並防止藥物過度耗氣。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疏風解表,散寒止咳: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散寒之效。其揮發油中的紫蘇醛、紫蘇醇等成分,可促進汗腺分泌,發散風寒,並能緩解氣管痙攣,止咳化痰。
二、行氣寬中,和胃止嘔:紫蘇葉還具行氣寬中、和胃止嘔之功效。其辛溫之性,可溫脾胃,促進消化,緩解胸悶氣滯,噁心嘔吐等症狀。
因此,沉香化氣丸中加入紫蘇葉,可增強其疏風解表、散寒止咳、行氣寬中、和胃止嘔的功效,達到整體協調的效果。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功效。沉香化氣丸常用於治療氣逆、胸悶、嘔吐等症,半夏的加入可以幫助降逆氣,止嘔逆,使氣機通暢,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 燥濕化痰: 半夏兼具燥濕化痰之功效,可以祛除痰濕,使氣機更通暢。沉香化氣丸中可能含有其他容易導致痰濕的藥物,加入半夏可以有效地預防痰濕阻滯,更好地發揮藥效。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中散寒,助沉香化氣:沉香性寒,善於行氣止痛,但寒性過於強勁,易損傷脾胃陽氣。乾薑性溫,能溫中散寒,助陽氣生髮,與沉香相配,既能發揮沉香化氣止痛之效,又能溫中和寒,避免寒性過於強勁而損傷脾胃。
二、共奏溫肺止咳之功:沉香化氣丸常用於治療氣滯寒凝所致的胸痛、腹痛、咳喘等症。乾薑溫肺止咳,與沉香合用,可共奏溫肺止咳之功,增強療效。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草果,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草果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脹滿、疼痛等症狀,與沉香的溫陽化氣作用相輔相成,共同改善氣機阻滯的病理狀態。
- 增強藥效:草果中含有揮發油等成分,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更有效地發揮沉香化氣、溫陽止痛的功效。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原因有二:
一、 厚朴降逆化痰:厚朴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散結之功效。沉香化氣丸以沉香為主,溫補心肺,但若痰濕阻滯,則氣機難以通暢。厚朴加入可助其化痰降逆,使氣機順暢,藥效更佳。
二、 厚朴理氣消積:厚朴亦有理氣消積之效,可改善因氣滯痰阻而引起的胸悶、腹脹等症狀。沉香化氣丸主要用於治療氣虛、心肺氣逆等病症,而氣滯往往伴隨痰濕,厚朴的加入可協同沉香,理氣化痰,增強藥效。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消積: 檳榔味辛性溫,能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驅蟲殺蟲的功效。沉香化氣丸主治氣滯血瘀、胸悶氣短等症,檳榔加入其中,可助其行氣化瘀,消積導滯,促進藥效發揮。
- 助沉香降逆: 沉香味辛甘性溫,善於降氣止痛,但其降氣之力不及檳榔。檳榔能上行通氣,可助沉香降逆止咳,緩解氣逆上衝之症狀,達到協同作用,使藥效更佳。
總之,檳榔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沉香化氣丸的行氣消積功效,還能協同沉香降氣止痛,使藥效更加全面。
沉香化氣丸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和中,助消化吸收:神麴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理氣和中、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沉香化氣丸主要用於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腹脹、胃脘疼痛等症狀,神麴可幫助理氣消食,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療效。
- 與沉香相輔相成:沉香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的功效。神麴與沉香搭配使用,既能增強沉香的理氣止痛作用,又能防止沉香過於燥烈,避免傷陰。
主治功效
沉香化氣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沉香化氣丸由多種中藥組成,包括:香附、青皮、三稜、木香、高良薑、丁香、白豆蔻、九節菖蒲、山楂、橘皮、牽牛子、枳實、莪朮、沉香、肉桂、砂仁、天南星、茯苓、萬菔子、蒼朮、山藥、紫蘇葉、半夏、乾薑、草果、厚朴、檳榔、神麴。
古代主治
古代醫書記載,沉香化氣丸主要用於治療:氣逆胸滿、腸胃積滯、脾胃虛寒、兩脅脹痛。
古文內容分析與治療原理
從提供的古文內容,可以歸納出沉香化氣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行氣散結:
- 《本經逢原》:「沉水香性溫,秉南方純陽之性,專於化氣,諸氣鬱結不伸者宜之...沉香降氣散用之,取其散結導氣也。」
- 《類證治裁》:「氣結,沉香化氣丸。」;「〔散結〕,沉香化氣丸...」
- 《雜病廣要》:「久患氣結,諸藥不開者,先服沉香化氣丸三五服以開其結...」
- 《外科啟玄》:「凡氣瘤贅...治宜內服沉香化氣丸散氣等湯液。」
- 《雜病源流犀燭》:「有氣逆,肋滿積聚脹痛者(宜沉香化氣丸)。」
這些文獻都強調了沉香化氣丸具有行氣散結的作用,適用於氣機鬱滯、氣結不通所導致的各種病症,如胸滿、脅痛、氣瘤等。方中的沉香、香附、青皮、木香等藥物均有行氣解鬱之功,能夠疏通氣機,消散鬱結。
2. 溫中祛寒:
- 《本經逢原》:「沉水香...溫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達腎,攝火歸源...同丁香、肉桂治胃虛呃逆。同紫蘇、白豆寇治胃冷嘔吐。」
- 《本草簡要方》:「主治。溫中。調氣。止痛。」
- 《証治準繩‧女科》:「...誤服沉香化氣丸,吐瀉不止...用金匱加減腎氣丸而愈。」這裡提到沉香化氣丸不適用於寒濕導致的吐瀉,反而需要溫補腎陽的金匱腎氣丸。
- 《內科摘要》:「...自用四苓、黃連、枳實、曲、柏益甚。餘曰:此脾腎泄也,當用六君加薑、桂送四神丸。不信,又用沉香化氣丸一服,臥牀不食...」也說明瞭沉香化氣丸不適合虛寒泄瀉。
- 《証治準繩‧女科》和《續名醫類案》:「一產婦泄瀉,四肢面目浮腫,喘促惡寒。餘謂脾肺虛寒,用六君加薑、桂而泄瀉愈...」
這些文獻表明沉香化氣丸具有溫中祛寒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胃寒嘔吐等症狀。方中的高良薑、丁香、肉桂、乾薑等藥物均有溫中散寒之效。
3. 消積化滯:
- 《類證治裁》:「氣虛挾滯,異功散,寒者治中湯。挾痰,二陳湯加香附、枳殼。挾火,左金丸、龍膽瀉肝湯、戊己丸、火鬱湯。挾寒,烏沉湯。挾食,大和中飲,或保和丸。挾血瘀,血鬱湯。」
- 《內科摘要》:「一羽士,停食泄瀉...」
- 《醫燈續焰》:「沉香化氣丸,專攻赤、白、青、黃等色痢疾,諸般腹痛,飲食傷積,酒積,痰積,血積、跌撲損傷...」
這些文獻說明沉香化氣丸也可用於飲食積滯。方中山楂、神麴、萬菔子等藥物具有消食化積的作用,能夠促進消化,消除積滯。
4. 降氣平喘:
- 《本經逢原》:「昔人四磨飲、沉香化氣丸、滾痰丸用之,取其降泄也。」
- 《本草求真》:「古方四磨飲沉香化氣丸滾痰丸用之。取其降泄也。」
- 《雜病源流犀燭》:「有氣逆,上盛下虛,痰盛胸嗌者(宜蘇子降氣湯)。有氣逆,肋滿積聚脹痛者(宜沉香化氣丸)。」
文獻中提到沉香化氣丸具有降氣的作用,主要得益於沉香的降氣之功,對於氣逆喘急也有一定療效。
5. 調和脾胃:
- 《本經逢原》:「沉水香...扶脾達腎...」
- 《本草簡要方》:「助脾胃。」
- 《証治準繩‧女科》:「...用補中益氣而脾胃健。」
文獻指出沉香化氣丸對脾胃有調和作用,能夠幫助恢復脾胃功能。方中山藥、茯苓、蒼朮等藥物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有助於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6. 其他作用: 此外,《醫燈續焰》中提到「...不問婦人小兒,並皆治之。」說明此方應用範圍較廣。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沉香化氣丸以行氣散結、溫中祛寒、消積化滯為主要功效,兼有降氣平喘、調和脾胃的作用。其治療原理是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疏通氣機,溫散寒邪,促進消化,從而達到治療氣逆胸滿、腸胃積滯、脾胃虛寒、兩脅脹痛等症狀的目的。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沉香化氣丸中的多種成分具有抗炎、鎮痛、抑菌、促進胃腸蠕動等作用,進一步支持了其古代功效主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沉香化氣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可能會引起腹瀉、腹痛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沉香化氣丸前,患者應先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沉香化氣丸,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一。 組成:沉香1兩,木香2兩,白芍4兩,白朮8兩,人參2兩,黃耆8兩,枳殼1兩,檳榔1兩,茯苓4兩,香附2兩,附子5錢,天花粉4兩。 主治:氣瘤。
沉香化氣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上海方)。 組成:陳皮2兩,砂仁2兩,莪朮4兩,廣藿香4兩,沉香1兩,甘草2兩,六神曲(炒焦)4兩,麥芽(炒)4兩,香附(制)2兩,木香2兩。 主治:理氣疏肝,消積和胃。主治:積滯阻鬱,腸胃不暢。
沉香化氣丸, 出處:《活人方》卷二。 組成:三棱3兩,蓬朮3兩,大茴香3兩,黑醜2兩,白醜2兩,陳皮2兩,桑皮2兩,青皮2兩,枳殼2兩,木通2兩,蔔子2兩。 主治:氣積、食積、積痰、積飲,久滯腸胃,痞滿刺痛,痛連心腹,兩肋脹滿,漸成痞塊,膀胱寒疝脹痛,一切五積六聚,有餘之氣,初起者。
沉香化氣丸, 出處:《袖珍》卷二引《聖惠》。 組成:茯苓6錢,人參6錢,木香6錢,青皮6錢,丁香6錢,沉香6錢,白朮6錢,山藥6錢,砂仁6錢,蓬朮6錢,三棱6錢,菖蒲6錢,橘皮6錢,檳榔6錢,白豆蔻6錢,官桂1兩,蘿蔔子(炒)1兩,香附子10兩,黑牽牛末18兩。 主治:調理氣分。主治:諸氣;蠱。
沉香化氣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一。 組成:人參半兩,沉香半兩,木香半兩,砂仁7錢,檳榔7錢,乾山藥1兩,石菖蒲、莪朮、三棱3錢半,陳皮(去白)1兩7錢半,青皮(去白)1兩7錢半,官桂1兩半,蘿蔔子6兩(微炒),附子1斤4兩(臨時炒,另研),黑牽牛。 主治:消積聚,化宿氣,疏風和胃,消酒寬中,破塊磨癖。主治:脾胃不和,停滯不化,胸膈飽悶,嘔吐惡心,腹脅膨脹,臟腑閉塞,氣喘急,睡不安,一切氣症。
沉香化氣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香附(炙)60兩,青皮(炒)30兩,三棱(炒)30兩,木香15兩,良薑3兩7錢5分,丁香7兩5錢,白豆蔻15兩,九菖蒲30兩,山楂(炒)30兩,橘皮120兩,黑醜(炒)120兩,枳實(炒)60兩,莪朮(炙)30兩,沉香15兩,官桂7兩5錢,砂仁30兩,南星(炙)30兩,茯苓30兩,萊菔子(炒)30兩,蒼朮(炒)30兩,山藥30兩,蘇葉30兩,法半夏15兩,乾薑3兩7錢5分,草果仁15兩,厚朴(炙)30兩,檳榔30兩,神曲(炒)30兩。 主治:順氣寬中,和胃化滯。主治:氣逆胸滿,腸胃積滯,脾胃虛寒,兩脅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