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婆萬病丸

QI PO WAN B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二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肝經 13%
肺經 13%
心經 13%
大腸經 12%
腎經 9%
胃經 9%
膀胱經 6%
膽經 3%
心包經 0%
小腸經 0%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耆婆萬病丸的介紹

耆婆萬病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據傳具有多種療效。它由多種中草藥組成,包括牛黃、麝香、犀角、硃砂、雄黃、黃連、禹餘糧、大戟、芫花、人參、茯苓、乾薑、桂枝、當歸、川芎、白芍、甘遂、黃芩、桑白皮、花椒、細辛、桔梗、巴豆、前胡、紫菀、蒲黃、葶藶子、防風、蜈蚣等。

耆婆萬病丸的功效主要包括:

  • 七種癖病:指癲呆、癲癇、精神錯亂、抽風、狂躁、癡呆等七種精神疾病。
  • 五種癲病:指癲癇、抽搐、驚風、羊癲瘋等五種癲癇症狀。
  • 十種疰忤:指中邪、邪氣入侵、鬼神作祟等十種邪氣侵襲引起的疾病。
  • 七種飛屍:指屍體腐爛、產生屍毒、傳染疾病等七種屍毒引起的疾病。
  • 十二種蠱毒:指中毒、蟲毒、毒藥等十二種毒物引起的疾病。
  • 五種黃病:指黃疸、黃腫、黃胖、黃瘦等五種黃色的疾病。
  • 十二時瘧疾:指間歇性發作的瘧疾,每隔十二個時辰發作一次。
  • 十種水病:指水腫、腹水、水瀉等十種水液代謝異常引起的疾病。
  • 八種大風:指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八種風濕性疾病。
  • 十二種(疒帬)痹:指麻痺、癱瘓、半身不遂等十二種運動障礙性疾病。
  • 風入頭:指因風寒侵襲而引起的頭痛、眩暈、耳鳴等症狀。
  • 眼睛昏花:指視物模糊、看不清楚等症狀。
  • 上氣咳嗽:指氣喘、咳嗽、痰多等症狀。
  • 喉嚨裏發出像水雞一樣的聲音:指喉嚨發炎、聲音嘶啞等症狀。
  • 飲食不吸收:指食物無法消化吸收,導致營養不良等症狀。
  • 五臟裏積滯着氣:指五臟功能失調,導致氣血阻滯等症狀。
  • 積聚不消:指體內有積聚的物質無法排出,導致疾病等症狀。
  • 阻塞不通:指體內經絡不通暢,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等症狀。
  • 心腹脹滿:指肚子脹滿,疼痛等症狀。
  • 及連續到胸背:指胸背部疼痛,氣短等症狀。
  • 鼓起堅硬的氣結:指體內有堅硬的腫塊等症狀。
  • 蔓延到四肢:指四肢麻木、疼痛等症狀。
  • 或者又心胸膈膜氣滿:指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 有時好有時發作:指疾病時好時壞,反復發作等症狀。
  • 十年二十年都治不好:指長期治療無效的疾病等症狀。
  • 五種下痢:指腹瀉、痢疾、便血等五種腸胃疾病。
  • 疳積、寸白諸蟲:指疳積、寄生蟲等疾病。
  • 上下冷熱:指忽冷忽熱,發燒等症狀。
  • 長久積聚痰飲:指長期積聚痰液,導致咳嗽、氣喘等症狀。
  • 令人多睡:指嗜睡、昏睡等症狀。
  • 消瘦無力:指身體消瘦、乏力等症狀。
  • 浸入骨髓:指疾病深入骨髓,難以治癒等症狀。
  • 就成了患病的根源:指疾病的根源在於骨髓等症狀。
  • 身體氣腫:指身體浮腫,水腫等症狀。
  • 飲食嘔吐:指飲食後嘔吐等症狀。
  • 腰腳痠疼:指腰部、腿部疼痛等症狀。
  • 四肢沉重:指四肢沉重,行走困難等症狀。
  • 不能長時間行走站立:指無法長時間行走或站立等症狀。
  • 婦女因生產:指婦女在分娩過程中或產後出現的疾病等症狀。
  • 寒涼進入子宮:指寒涼之氣侵入子宮,導致子宮疾病等症狀。
  • 子宮內不乾淨:指子宮內有殘留物,導致疾病等症狀。
  • 或者閉塞不通:指子宮閉塞,經血無法排出等症狀。
  • 子宮裏瘀血冷滯:指子宮內有瘀血,導致疾病等症狀。
  • 排出不盡:指瘀血無法完全排出,導致疾病等症狀。
  • 時時疼痛而生病:指子宮疾病引起的疼痛等症狀。
  • 或者因此難產:指因子宮疾病導致難產等症狀。
  • 還有小兒赤白下痢:指小兒腹瀉、便血等症狀。
  • 還有狐臭、耳聾鼻塞等病:指狐臭、耳聾、鼻塞等疾病等症狀。

總結:耆婆萬病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具有多種療效。它由多種中草藥組成,包括牛黃、麝香、犀角、硃砂、雄黃、黃連、禹餘糧、大戟、芫花、人參、茯苓、乾薑、桂枝、當歸、川芎、白芍、甘遂、黃芩、桑白皮、花椒、細辛、桔梗、巴豆、前胡、紫菀、蒲黃、葶藶子、防風、蜈蚣等。耆婆萬病丸的功效主要包括七種癖病、五種癲病、十種疰忤、七種飛屍、十二種蠱毒、五種黃病、十二時瘧疾、十種水病、八種大風、十二種(疒帬)痹、風入頭、眼睛昏花、上氣咳嗽、喉嚨裏發出像水雞一樣的聲音、飲食不吸收、五臟裏積滯着氣、積聚不消、阻塞不通、心腹脹滿及連續到胸背、鼓起堅硬的氣結、蔓延到四肢、或者又心胸膈膜氣滿、有時好有時發作、十年二十年都治不好、五種下痢

傳統服藥法


牛黃1分,麝香1分,犀角(一方雲1銖)1分,朱砂、雄黃、黃連、禹餘糧、大戟芫花、芫青6枚,人參、石蜥蜴1寸,茯苓1分,乾薑1分,桂心1分,當歸1分,芎藭1分,芍藥1分,甘遂1分,黃芩1分,桑白皮1分,蜀椒1分,細辛1分,桔梗1分,巴豆1分,前胡1分,紫菀1分,蒲黃1分,葶藶1分,防風1分,蜈蚣3節。
牛黃、麝香、犀角、朱砂、雄黃、禹餘糧、巴豆別研,余者合搗,重絹下之,以白蜜和,更搗三千杵,為丸,如梧桐子大,密封之。
每服3丸,破、除日平旦空腹酒送下。取微下3升惡水為良。若卒暴病,不要待平旦,無間早、晚即服,以吐利為度;若不吐利,更加1丸至3-5丸,須吐利為度,不得限以丸數,病強藥少即不吐利,
忌陳臭,生冷,酢、滑、粘食,大蒜,豬、魚、雞、狗、馬、驢肉,白酒,行房,七日外始得。產婦勿服之。
萬病丸、牛黃丸、耆婆丸。方中朱砂、雄黃、黃連、禹餘糧、大戟、芫花、人參用量原缺。

方劑組成解釋


  1. 牛黃、麝香、犀角、硃砂、雄黃、黃連、禹餘糧、大戟、芫花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疰忤、飛屍、蠱毒、黃病、瘧疾、水病、大風、(疒帬)痹等病症。
  2. 人參、茯苓、乾薑、桂枝、當歸、川芎、白芍、甘遂、黃芩、桑白皮、花椒、細辛、桔梗、巴豆、前胡、紫菀、蒲黃、葶藶子、防風、蜈蚣具有行氣活血、化痰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癖塊、癲病、上氣咳嗽、飲食不作肌膚、五臟滯氣、積聚不消、壅閉不通、心腹脹滿及連胸背、鼓氣堅結、流入四肢、心膈氣滿、下痢、疳蟲、寸白諸蟲、上下冷熱、久積痰飲、令人多睡、消瘦無力、蔭入骨髓、便成患滯、身體氣腫、飲食嘔逆、腰腳酸疼、四肢沉重、不能久行立、婦人因産,冷入子臟,臟中不淨,或閉塞不通,胞中瘀血冷滯,出流不盡,時時疼痛爲患,或因此斷産、小兒赤白下痢、狐臭、耳聾鼻塞等病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行氣散結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2. 本方含有牛黃、麝香、犀角、硃砂、雄黃、大戟、芫花等有毒中藥,因此用藥時需遵醫囑,切勿擅自服用。
  3. 本方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行氣散結的功效,因此服用後可能會出現頭暈、眼花、心悸、胸悶、腹脹、腹痛、便溏等不良反應,若出現上述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咳血噯氣嗜眠症(嗜睡症)鼻塞氣喘坐骨神經痛耳聾瘧疾心內膜炎五十肩慢性肝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

相同名稱方劑


耆婆萬病丸, 出處:《千金》卷十二。 組成:牛黃1分,麝香1分,犀角(1方雲1铢)1分,朱砂、雄黃、黃連、禹餘糧、大戟、芫花、芫青6枚,人參、石蜥蜴1寸,茯苓1分,乾薑1分,桂心1分,當歸1分,芎藭1分,芍藥1分,甘遂1分,黃芩1分,桑白皮1分,蜀椒1分,細辛1分,桔梗1分,巴豆1分,前胡1分,紫菀1分,蒲黃1分,葶藶1分,防風1分,蜈蚣3節。 主治:七種癖塊,五種癲病,十種疰忤,七種飛屍,十二種蠱毒,五種黃病,十二時瘧疾,十種水病,八種大風,十二種(疒帬)痹;並風入頭,眼暗漠漠;及上氣咳嗽,喉中如水雞聲,不得眠卧;飲食不作肌膚,五臟滯氣,積聚不消,壅閉不通,心腹脹滿及連胸背,鼓氣堅結,流入四肢,或復心膈氣滿,時定時發,十年二十年不癒;五種下痢,疳蟲、寸白諸蟲;上下冷熱,久積痰飲,令人多睡,消瘦無力,蔭入骨髓,便成患滯,身體氣腫,飲食嘔逆,腰腳酸疼,四肢沉重,不能久行立;婦人因産,冷入子臟,臟中不淨,或閉塞不通,胞中瘀血冷滯,出流不盡,時時疼痛爲患,或因此斷産;並小兒赤白下痢;及狐臭、耳聾鼻塞等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