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效紫菀丸

大效紫菀丸

DA XIAO ZI W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5%
肺經 14%
肝經 14%
胃經 13%
心經 12%
腎經 9%
大腸經 8%
膀胱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小腸經 1%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效紫菀丸中包含紫菀,主要原因有二:

一、 潤肺止咳: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對於肺虛久咳、痰多氣喘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二、 宣肺通竅:紫菀兼具宣肺通竅之效,能疏通肺氣,使肺氣宣暢,對於鼻塞、流涕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大效紫菀丸以紫菀為主要藥材,旨在發揮其潤肺止咳、宣肺通竅的功效,治療肺虛咳嗽、痰多氣喘等相關病症。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人參,主要是為了增強其補氣固本的功效

紫菀性寒,善於清肺化痰,但其單獨使用容易耗傷正氣。人參性溫,具有補氣益血、固護脾胃之效。二者配伍,寒熱相濟,既能清熱化痰,又能補益肺氣,使藥效相輔相成,有助於提高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巴豆,是利用其峻下逐痰之效,以攻邪逐痰。

巴豆性峻猛,具有瀉下通便、消積化痰之功效,能迅速清除肺部積痰,對於痰濁壅肺、喘咳氣急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慎用,需配合其他藥材,減低其毒性,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潤肺止咳: 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補腎益精之效。與方中紫菀、款冬花等藥材協同作用,可增強潤肺止咳之力,適用於肺虛久咳、痰少難出等症。
  2. 補腎固本: 肉蓯蓉能補腎陽、益精血,對於腎虛所致的咳嗽、氣短、乏力等症有較好的改善效果。方中加入肉蓯蓉,可起到補腎固本、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使治療效果更佳。

大效紫菀丸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肺散寒,止咳化痰: 吳茱萸性溫,味辛,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在該方劑中,吳茱萸與紫菀、款冬花等藥物配伍,起到溫肺散寒、止咳化痰的作用,適用於寒邪客肺,咳嗽痰多,或伴有胸悶氣短等症。
  2. 降逆止嘔,和胃止痛: 吳茱萸還能降逆止嘔,和胃止痛,與該方劑中其他藥物配伍,可緩解因寒邪客肺引起的嘔吐、胃痛等症狀。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水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化痰: 水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脾、肺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止咳的功效。其辛散之性可開肺氣,化痰濁,配合紫菀等藥物,有助於疏通氣道,化解痰液,改善咳喘症狀。
  2. 健脾益氣: 水菖蒲亦可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對於因脾虛痰濕所致的咳嗽、氣喘,水菖蒲能補益脾胃,提高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原因有二:

  1. 溫肺散寒:紫菀性寒,擅長清肺化痰,但對於寒性咳嗽或肺虛寒者,單用紫菀恐難奏效。乾薑性溫,可溫肺散寒,與紫菀相配,寒熱相濟,既能清肺化痰,又能溫肺止咳,增強療效。
  2. 助紫菀化痰:乾薑辛溫,可溫肺化痰,並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紫菀的藥力更好地發揮,使痰液更容易咳出,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檳榔,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降逆止嘔: 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紫菀丸主治咳嗽痰多,但有些患者伴有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檳榔加入方中,可輔助紫菀、款冬花等藥物降逆止嘔,使藥效更佳。

二、行氣消痰: 檳榔能行氣消痰,促進痰液排出。紫菀丸中加入檳榔,可增強藥物化痰止咳的功效,使痰液更容易咳出,改善患者咳嗽痰多的症狀。

大效紫菀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當歸具有補血活血、潤燥生津之效。方中紫菀、款冬花等藥性偏寒,易傷脾胃,而當歸性溫和,可緩解其寒性,並補益氣血,使藥性平和,更利於藥力發揮。

其二,當歸可與紫菀、款冬花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治療咳嗽、痰多等病症。當歸活血化瘀,能促進痰液排出,與紫菀、款冬花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相得益彰,提高療效。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紫菀丸主治風寒咳嗽、痰多喘咳,而防風可以幫助疏散肺部的風寒,進一步促進紫菀、款冬花等藥材的止咳化痰作用。
  2. 引藥入肺,增強療效: 防風性輕揚,能引藥上行,入肺經,將藥力引導至肺部,有效提升紫菀丸的治療效果。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茯神,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安神定驚: 茯神性平味甘,具有安神定驚、寧心安神的功效。紫菀丸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而咳嗽多因肺氣虛弱、心神不寧所致,茯神可以平心安神,輔助紫菀等藥物止咳化痰。
  2. 益氣健脾: 茯神同時具有益氣健脾的作用,可以補益脾胃,增強機體抵抗力。紫菀丸中含有較多辛溫藥物,容易傷及脾胃,加入茯神可以起到保護脾胃的作用,使藥力更易於吸收。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的作用。紫菀性溫,偏於潤肺化痰,桔梗則能引其藥力上達肺部,使其宣肺止咳作用更加顯著,有助於改善因肺氣不宣所導致的咳嗽、痰多、聲音嘶啞等症狀。
  2. 排膿消腫:桔梗具有排膿消腫的功效,能促進膿液排出,有助於改善因肺熱痰壅所導致的肺膿腫等疾病。與紫菀搭配使用,可有效消炎止痛,促進病竈癒合。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消腫: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紫菀丸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若患者伴隨有水腫,車前子可協助利水,消退水腫,改善肺氣鬱滯,增強藥效。
  2. 清熱解毒: 車前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若患者因熱邪入侵,導致肺熱咳嗽,車前子可以清熱解毒,輔助紫菀清熱化痰,緩解咳嗽症狀,使療效更顯著。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花椒,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肺散寒,止咳化痰:花椒性溫,味辛,入肺經,能溫肺散寒,止咳化痰。與紫菀、款冬花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溫肺止咳的效果,適用於寒性咳嗽、痰多色白、胸悶氣喘等症。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花椒辛溫燥烈,能起到調節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它可以減輕其他藥物寒涼之性,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並起到溫陽助陽的作用,提升藥效。

在中藥方劑[大效紫菀丸]中,烏頭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烏頭可以幫助改善腎虛導致的腰膝酸軟、手足冰冷等問題,對於治療寒性疼痛有一定療效。但烏頭為有毒藥材,應遵醫囑使用。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皁莢味甘苦,性寒,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其藥性可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紫菀、款冬花等,共同發揮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治療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等症狀。
  2. 增強藥效,促進藥物吸收: 皁莢含有皁苷類成分,可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其潤滑作用亦有助於藥材在體內更好地發揮作用,提升藥效。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肺: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紫菀性寒,擅長清熱化痰,但容易傷脾胃。白朮的加入,可補脾胃之氣,使藥力更好地到達肺部,發揮止咳化痰的功效。
  2. 增強止咳化痰之力: 白朮味甘性溫,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水濕代謝正常,有利於痰液的排出。同時,白朮能提升機體抗病能力,改善因肺氣虛弱而引發的咳嗽痰多等症狀,進一步增強止咳化痰的效果。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防己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濕熱蘊結所致的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與紫菀、款冬花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2. 疏散風邪,通利水道: 防己還具有疏散風邪、通利水道的功效,可改善因外感風寒或濕邪所致的咳嗽、氣促、胸悶等症狀,並有助於利水消腫,促進痰液排出。

因此,防己在該方劑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肝解鬱: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發陽氣的功效,可緩解因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紫菀丸主治肺氣虛弱、痰多咳嗽等病症,而肝鬱氣滯可影響肺氣的正常運作,導致痰液難以排出,加入柴胡可疏肝解鬱,促進肺氣宣降,利於痰液排出。
  2. 調和氣機:柴胡能調和氣機,使氣機運行通暢,有利於痰液的排除。紫菀丸中含有紫菀、款冬花等具有潤肺化痰的藥物,但單獨使用可能導致氣機阻滯,柴胡的加入可以調和氣機,使肺氣宣降,痰液更容易排出。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羌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 羌活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可與紫菀、款冬花等藥物共同作用,有效緩解因風寒侵襲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
  2. 宣通鼻竅,改善鼻塞: 羌活具有宣通鼻竅的功效,對於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改善鼻腔通氣,減少患者的不適感。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與紫菀、款冬花等藥材搭配,能有效潤燥止咳,緩解肺燥咳嗽、痰少咽乾等症狀。
  2. 滋陰生津:麥門冬能滋陰生津,緩解口渴、咽乾等陰虛津虧的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方劑滋陰潤燥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紫菀性溫,具潤肺止咳之效,但久服易燥,甘草性甘平,能緩解紫菀燥性,使藥效更為平和,減少副作用。
  2. 增強療效:甘草能益氣補脾,與紫菀共同作用,可增強其潤肺止咳功效,並能緩解紫菀可能帶來的脾胃不適,使藥效更顯著。

因此,甘草在大效紫菀丸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使藥方更加安全有效。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紫菀丸主治肺熱咳嗽,而黃連可以清肺熱,防止痰液粘稠不易咳出,並減少肺熱引起的炎症反應。
  2. 抑制過度燥咳: 紫菀丸中含有較多燥性藥材,容易引起燥咳。黃連可以緩解燥咳,使藥效更溫和,避免藥物對肺部的刺激。

綜上所述,黃連在紫菀丸中起到清熱解毒、緩解燥咳的作用,使藥效更全面,並減少藥物副作用。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降氣,止咳化痰:厚朴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降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肺氣鬱結、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厚朴可以起到宣暢肺氣、化痰止咳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紫菀、款冬花等合用,共同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2. 燥濕化痰,消食導滯:厚朴亦可燥濕化痰,對於因脾胃濕熱所致的咳嗽痰多,厚朴能助脾胃運化,消食導滯,進而減少痰液的生成。

總而言之,厚朴的加入,可以增強大效紫菀丸宣肺降氣、化痰止咳的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因肺氣鬱結、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等症。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紫菀丸主治肺熱咳嗽,而生地黃能清肺熱,降火氣,避免肺熱灼傷津液,減輕咳嗽症狀。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緩解肺熱引起的燥咳、乾咳,同時也能滋養肺陰,促進肺部的修復。

因此,生地黃在紫菀丸中起着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肺熱咳嗽症狀。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茯苓,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能健脾利濕,滲濕利水。方中紫菀、款冬花等藥性偏燥,容易耗傷脾氣,而茯苓可健脾益氣,防止藥性過燥傷脾。

2. 和中降逆: 茯苓能和中降逆,緩解痰涎壅盛所致的胸悶、氣喘等症狀。紫菀、款冬花等藥物雖能化痰止咳,但若脾胃虛弱,痰液難以肅降,則療效欠佳。茯苓加入後,可助其降逆止咳,提高療效。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解毒、通腑泄下的功效。紫菀丸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但若肺熱鬱結,熱毒壅滯,則需要大黃來瀉熱解毒,通利肺氣,使熱毒得以排出。
  2. 清熱化痰: 大黃也能清熱化痰,配合紫菀、款冬花等藥,可以更有效地化解痰熱,使咳嗽症狀得到緩解。

因此,大黃的加入,既能瀉熱解毒,又能清熱化痰,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了大效紫菀丸的療效。

大效紫菀丸中加入肉荳蔻,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溫肺化痰止咳: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溫肺散寒、行氣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可與紫菀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止咳化痰之效,用於治療寒痰咳嗽、喘息等症。
  2. 溫中降逆止嘔:肉荳蔻還具有溫中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因寒痰阻滯、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症狀,進一步提升藥丸的療效,使藥物更加全面地治療咳嗽、嘔吐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效紫菀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範圍極廣,涉及多種複雜病症,主要針對以下幾大類病理表現:

  1. 積聚癖塊:如腹部腫硬如拳掌或杯碗,屬氣血痰食凝結之實證。
  2. 消化系統病變:如黃疸嘔吐、心膈脹痛、食積不消、胃口閉塞,反映脾胃升降失常、濕熱或寒積內阻。
  3. 疼痛與心神失調:九種心痛(泛指胸腹頑痛)、夜卧不安、鬼交夢魘、憂悲歌哭,與氣滯血瘀、痰迷心竅或寒凝肝脈相關。
  4. 風邪與皮膚病症:身體頑麻、浮腫生瘡、眉毛脫落,屬風濕痰毒流竄經絡肌表。
  5. 婦科與小兒疾患:月候不調、久不孕、小兒驚風,多因氣血失和或風痰內動所致。

綜觀所述,此方似以「攻逐痰瘀、通絡散結、調氣血、祛風濕」為核心,針對寒熱錯雜、虛實夾雜之頑疾。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探討

1. 攻逐邪實之配伍

  • 瀉下通腑:大黃、巴豆(醋製減毒)峻下冷積,逐痰癖;厚朴、檳榔行氣破滯,助瀉下之力。
  • 祛痰開竅:皂角、菖蒲化痰通竅,紫菀、桔梗宣肺降氣,針對痰迷心竅或肺氣壅塞。

2. 溫散寒濕與止痛

  • 溫裡散寒:烏頭、乾薑、吳茱萸、川椒大辛大熱,散沉寒痼冷,止心腹冷痛。
  • 祛風除濕:羌活、防風、柴胡升散風邪,防己利水消腫,合而治風濕流注肢節。

3. 補益扶正之調和

  • 益氣養血:人參、白朮、茯苓健脾,當歸、地黃滋陰活血,防攻伐傷正。
  • 標本兼顧:肉蓯蓉、麥門冬滋腎潤燥,緩和溫燥藥之烈性,適用於久病虛羸。

4. 特殊藥對與協同作用

  • 黃連配吳茱萸:辛開苦降,調肝胃氣機,止嘔逆。
  • 車前子配茯神:利濕濁而安神,針對濕熱擾神之煩躁。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通瀉攻逐」為主,佐以溫補,形成「瀉中寓補」之格局。其峻烈之性(如巴豆、烏頭)能破沉痼積滯,而蜜丸緩釋劑型與茶酒送服,可能減緩毒性。主治病症多屬痰、瘀、寒、濕交結日久,正氣未盡虛者,故透過猛藥蕩滌,配合行氣活血、祛風化痰,使邪去而正自安。


結語

大效紫菀丸體現古代「大方治痼疾」思路,組方龐雜而層次分明,既有猛藥攻堅,亦顧護氣血,符合「積聚」類病症需「衰其大半而止」的治法。然其現代應用需詳辨體質與證候,不可盲目套用。

傳統服藥法


紫菀2兩,人參2兩,巴豆(醋煮,去心膜,研)1兩,肉蓯蓉1兩,吳茱萸1兩,菖蒲1兩,乾薑1兩,白檳榔1兩,當歸1兩,防風1兩,茯神1兩,桔梗1兩,車前子1兩,川椒1兩,烏頭(炮,去皮臍)1兩,豬牙皂角(去皮子,塗酥炙)1兩,白朮1兩1分,漢防己1兩1分,柴胡1兩1分,羌活1兩1分,麥門冬1兩1分,甘草1兩1分,黃連1兩半,厚朴1兩半,乾地黃1兩半,茯苓1兩半,大黃1兩半,肉豆蔻3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丸,空心茶、酒或熟水送下。當宣3-5行,不定,以溫粥止之。
心痛:主簿陳勝妻,久患心痛,贏瘦在床,氣急心懸,飲食不下。日服五丸,十日取下青蟲六十四個,大如箸頭,又出膿水三升,自後漸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效紫菀丸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嘔吐膀胱炎黃疸心臟病心臟痛心絞痛癲癇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風濕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效紫菀丸, 出處:《雞峰》卷二十五。 組成:紫菀2兩,人參2兩,巴豆(醋煮,去心膜,研)1兩,肉蓯蓉1兩,吳茱萸1兩,菖蒲1兩,乾薑1兩,白檳榔1兩,當歸1兩,防風1兩,茯神1兩,桔梗1兩,車前子1兩,川椒1兩,烏頭(炮,去皮臍)1兩,豬牙皂角(去皮子,塗酥炙)1兩,白朮1兩1分,漢防己1兩1分,柴胡1兩1分,羌活1兩1分,麥門冬1兩1分,甘草1兩1分,黃連1兩半,厚朴1兩半,乾地黃1兩半,茯苓1兩半,大黃1兩半,肉豆蔻3分。 主治:積聚癖塊,大如拳掌,亦如杯碗;及黃疸病,朝起嘔吐,上攻心膈,兩肋分痛脹,徹連甲脊,痛無休息,時常繞臍;九種心痛,五淋、五痔;胃口閉塞,吐逆,飲食積年不消;婦人斷續多年;諸風,身體頑麻,不知癢痛,半面浮疼,眼目冷淚,遍身如錐刀所刺,眉毛墜落,面上生瘡,遊如蟲行,莫知所有,或手足煩熱,或夜卧不安;小兒72種風,及25種驚癇;夜夢鬼交,四肢無力沉重,飲食無味,昏昏似醉,隻欲求死,真如鬼魅,終日憂煩不樂,悲啼歌哭;月候不調,或多或少,時似有孕,連年羸瘦,在床漸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