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氣丸

FEI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5%
肝經 13%
胃經 13%
心經 10%
膽經 9%
大腸經 8%
肺經 8%
心包經 7%
三焦經 6%
腎經 5%
膀胱經 2%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肺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肥氣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除滿之功效。肥氣丸主要針對肥胖症所引起的脾胃積滯,厚朴可有效緩解食積阻滯,促進消化吸收。
  2. 降氣平喘: 厚朴還具有降氣平喘的作用,可緩解肥胖所引起的胸悶氣喘症狀。肥胖患者常伴有痰溼內阻,厚朴可助痰液排出,使呼吸通暢。

綜上所述,厚朴在肥氣丸中發揮着消食化積、降氣平喘的功效,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肥氣丸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肥氣,即濕熱之氣,常伴隨口苦、口臭、腹脹、大便黏膩等症狀。黃連味苦性寒,可清熱瀉火,抑制濕熱之邪,從而改善肥氣症狀。

此外,黃連還可解毒,降低濕熱所致的炎症反應。其與方中其他藥材配合,能有效地清除濕熱,改善肥氣所引起的各種不適。

肥氣丸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肥氣丸主要針對肥胖引起的氣機鬱滯,柴胡性疏散,善於解鬱開胸,能疏解肝氣鬱結,使氣機運行通暢,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肥胖症狀。
  2. 調和氣血:肥氣丸中加入柴胡,還能調節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代謝,有助於脂肪代謝,減輕肥胖。

柴胡在肥氣丸中起著疏肝解鬱、調和氣血的作用,幫助解決肥胖引起的氣機鬱滯和氣血不調問題。

肥氣丸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其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的功效。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散寒止痛,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肥氣丸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所致的肥胖症,花椒的溫中散寒之效能,可助於促進脾胃運化,改善代謝,達到減肥的效果。同時,花椒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肥胖引起的腹部脹痛等不適。

肥氣丸中含有巴豆,主要原因在於巴豆具有峻下逐水、消積化痰的功效,可治療肥胖症所引發的痰濕、積滯等病症。

巴豆性峻,可強力瀉下,將體內積聚的水分和宿便排出,達到減重的目的。同時,巴豆亦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食物,減少脂肪積累。但巴豆毒性較強,需嚴格控制用量,並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避免引起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肥氣丸中包含烏頭,主要考量其辛溫燥烈之性,用於治療寒濕凝滯之肥胖。

烏頭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可散寒止痛,祛風除濕,溫陽化氣。對於因寒濕凝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肥胖,烏頭可溫經散寒,化痰消積,促進氣血循環,達到減肥的目的。

然而,烏頭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應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體質及病情辨證論治,不可自行服用。

肥氣丸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陽化氣: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化氣之功效。肥氣丸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致的肥胖症狀,而乾薑能夠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改善陽氣不足,從而有助於減輕肥胖症狀。
  2. 化痰利濕,消脂降脂: 乾薑還具有化痰利濕、消脂降脂的作用。肥胖患者常伴有痰濕內阻,影響脾胃運化。乾薑可以溫化痰濕,促進水分代謝,減少體內脂肪堆積,達到消脂減重的效果。

肥氣丸中包含皁莢,主要原因如下:

  1. 消積化滯:皁莢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化滯、潤腸通便的作用。肥氣丸針對肥胖所致的氣機阻滯、痰濕內停,皁莢可幫助消解積滯,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脂質吸收。
  2. 利水消腫:皁莢同時具利水消腫的功效,能去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因水腫所造成的肥胖。肥氣丸中加入皁莢,有助於減輕水腫,改善肥胖外觀。

肥氣丸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肥氣丸主要針對肥胖、痰濕等症,茯苓有助於健脾胃,促進水液代謝,消減痰濕,達到減肥瘦身的效果。
  2. 利水消腫:茯苓利水消腫,能減少體內水分積聚,有助於減輕身體水腫,改善肥胖造成的臃腫外觀。

肥氣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健運脾胃,增強其消化吸收功能,從而改善肥氣所致的脾虛不運,氣血生化不足,導致體重增加的症狀。

同時,白朮亦有燥濕利水之效,可幫助去除體內濕氣,改善因濕氣阻滯導致的肥胖問題。因此,白朮在肥氣丸中起到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調節脾胃功能,促進代謝,幫助減重的作用。

肥氣丸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益氣補虛,扶正固本: 肥氣丸多用於治療體虛乏力、氣短喘促、面色蒼白等症狀,而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可改善體虛狀態,增強機體抵抗力,為治療肥氣提供根本性支持。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肥氣丸方劑中常含有較多寒涼藥材,如石膏、知母等,人參性溫,可緩解寒涼藥物的寒性,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寒性過重對人體造成損傷,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肥氣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補脾益氣的功效。肥氣丸多由多種藥材組成,甘草能有效調和各藥材的性質,避免藥性過於偏激,減輕副作用,使藥效更加穏定。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甘草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能增強黃芪、黨參等補氣藥的補氣功效,也能緩解柴胡、葛根等清熱解表藥的寒涼之性,使藥效更加顯著,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肥氣丸中加入昆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消痰化痰: 昆布性寒,味鹹,入肺、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化痰的功效。肥胖多因痰濕阻滯,影響氣機升降,昆布可化解痰濕,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減輕肥胖。
  2. 利水消腫: 昆布富含碘元素,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肥胖者多伴有水腫,昆布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散水腫,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

因此,肥氣丸中加入昆布,可有效化解痰濕、利水消腫,達到減肥目的。

主治功效


肥氣丸

組成: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花椒: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
  • 巴豆: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皁莢: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

肝氣鬱結,在左脅下部,形狀像倒扣的杯子,有頭有足,長久不癒,會使人發作咳嗽、嘔吐、瘧疾,連續幾年不斷。

方解: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緩解脹氣、食慾不振。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等症狀。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花椒: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
  • 巴豆: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皁莢: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用法:

口服,一次10-15克,一日2次。

禁忌: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 兒童及老年人慎用。
  • 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肝炎等疾病者禁用。

總結:

肥氣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疏肝理氣、化痰止咳、消積導滯、活血化瘀的功效。臨牀上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脅肋脹痛、咳嗽痰多、食積腹脹、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青皮5錢,陳皮5錢,三稜5錢,蓬朮(醋炒)5錢,黃連5錢,枳實5錢,厚朴1兩,檳榔5錢,蘿蔔子(炒)5錢,川山甲5錢,肉桂5錢,乾薑(炮)5錢。
上為末,入炒鹽3錢,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食遠米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床應用應慎重。

相關疾病


咳血子宮肌瘤瘧疾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嘔吐肥胖咳嗽肋間神經疼痛睪丸疼痛腫脹腹內有腫塊

相同名稱方劑


肥氣丸, 出處:《活人方》卷四。 組成:生半夏1兩,人參5錢,白朮5錢,川芎5錢,青皮5錢,沉香3錢,木香3錢,瓦楞子3錢(醋煅),白芥子1錢,廣橘紅1錢。 主治:積聚癥瘕。

肥氣丸, 出處:《簡明醫彀》卷三。 組成:青皮1兩,陳皮1兩,三棱1兩,蓬朮(醋炒)1兩,黃連1兩,枳實1兩,厚朴1兩,檳榔5錢,蘿蔔子(炒)5錢,川山甲5錢,肉桂5錢,乾薑(炮)5錢。 主治:肝積。

肥氣丸, 出處:《東垣試效方》卷二。 組成:厚朴半兩,黃連7錢,柴胡2兩,椒(炒去汗)4錢,巴豆霜5分,川烏頭(切,去皮)1錢2分,乾薑(炮)半錢,皂角(去皮弦子,煨)1錢半,白茯苓(去皮)1錢半,廣朮(炮)2錢半,人參(去蘆)2錢半,甘草(炙)3錢,崑布2錢半。 主治:肝之積,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癒,令人發咳逆、痎瘧,連歲不已。

肥氣丸, 出處:《三因》卷八。 組成:青皮(炒)2兩,當歸須1兩半,蒼朮1兩半,蛇含石(煅,醋淬)3分,蓬朮(切)3兩,三棱(切)3兩,鐵孕粉3兩(與三棱、蓬朮同入醋煮一伏時)。 主治:肝之積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如龜鱉狀,久久不癒,發咳逆嘔,痎瘧,連歲月不已,其脈弦而細。肝積名肥氣,色青,兩脅下痛,牽引小腹,足寒轉筋,男爲積疝,女爲瘕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